繽紛研學—秦嶺植物繪畫主題科考營圓滿結營

2024-08-06   博物館世界

「引導孩子們像科學家一樣去發現,去記錄,去研究。」秉持著這一思想,7月10日至14日,國家自然博物館開啟了秦嶺植物科考營之旅,帶領小營員們去多個自然保護區了解植物的分類知識,發掘孩子們對自然無限的好奇和潛能,真實感受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學習科學的觀察和研究方法。

在秦嶺國家植物園的科普館和標本館裡,通過館內大量的展品和視頻資料,小營員們對秦嶺南麓和北麓地勢地貌、動植物資源有了初步認識;隨後觀看了科學家採集植物標本的紀錄片,為之後的採集工作做了準備。

在植物園遷地保護區,大自然帶給我們很多的驚喜。清晨,在這裡觀鳥,觀察不同鳥類的行為;傍晚,觀賞日落,感受來自大自然的無限風光;夜幕降臨,星月輝映,我們架起燈誘設備夜探昆蟲,竹節蟲、巨齒蛉、尾蕊舟蛾,鬼面蜘蛛,學生們頻頻發現驚喜,以前不喜歡昆蟲的學生通過這次的活動,對昆蟲也多了一些了解。

植物記錄的方法除了採集還有繪畫。在太白山保護區小營員們冒著雨,像科學家一樣詳細記錄植物的名稱和種類等信息,並以繪畫的形式記錄植物的葉形、莖和花的特徵,了解它們的不同習性,和北京地區的植物做對比,分析生存環境的差異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活動中還策劃了製作植物標本,葉片拓印,樣方調查等環節,以科學的方法去擁抱自然,以藝術的形式去感悟自然,和小營員們一起學會發現,體驗學習,感受來自大自然的無窮力量,與自然建立緊密的關係。

在野生動物園裡,小營員們看到了秦嶺「四寶」,深入了解秦嶺大熊貓的數量、分布、以及野外救護的情況;見到了「東方寶石」朱䴉的真面目,講解老師介紹朱䴉曾因生存環境惡化、天敵威脅的影響而瀕危,經過多年的保護和人工繁殖,朱䴉的數量才得增加,小營員們深深的感受到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多樣性的重要性,隨後了解到金絲猴和羚牛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

回京後帶領小營員們將研學中的所見、所學、所感整理成科考成果,撰寫研學報告,檢驗水樣觀察微生物,學習植物標本上台紙這一環節,互相分享學習經驗和自然研究的方法。

部分作品展示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

此次活動,小營員們了解在野外鑑別植物種類的方法,實踐採集和製作植物標本的過程,體驗科學家精神,更重要的是培養研究性的科學思維,學會思考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真正意義。

供稿:褚瑩(科普教育部)

排版:吳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