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東關,漫步廊橋,泉州永春又一次驚艷到我了

2022-12-23     阿拖施曉君

原標題:問道東關,漫步廊橋,泉州永春又一次驚艷到我了

聽說閩南也有長廊屋蓋廊橋?是啦,就在泉州永春的東關鎮。最主要還是因為莫蘭蒂這個超強颱風,那一年就隱隱地聽到了泉州有個古老的廊橋被部分損毀,今天總算是親眼所見,在這之前我看到的都是浙南泰順的那一片的廊橋。

早晨,曬著冬日暖陽,和小夥伴們驅車來到了泉州的永春縣。問起今天的目的地,就東關橋那裡啊。一開始其實還挺不以為然,以為也不過就是泉州底下的一個小鎮子罷了。

來了以後,才能更好地了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泉州又一次驚艷到我了。今天我們分為兩個部分來深入永春東關,一個是華僑美食的製作與品嘗,另一個是徒步7公里的東關美景。

印尼特色美食

1950年前後,印尼當時發生了嚴重的排華事件,許多華僑回到祖國,當時有一部分華僑來到了永春的北硿華僑茶果廠,他們在這片土地上開荒種山、種茶、種蘆柑。如今,雖然華僑茶廠已沒有再經營,但歸僑們也已經在永春生活了好幾代人。

清淡的水仙茶葉與濃郁的咖喱肉串,也許是他們身上的一種特色,也正因為如此,我們能夠在東關品嘗到印尼風味美食。來都來了,當然得去看看吃吃。我們來到了村子裡頭的歸僑人家,這是一家做了幾十年嘰哩嘰哩的老字號了,在現場可以看到他們分配得恰到好處,有人負責切有人負責製作模型,還有負責炸成金黃色酥脆的嘰哩嘰哩。

這是一款常見的印尼小吃,就是日常生活的小零嘴,它是用蔥頭蒜頭和麵粉鹽下去揉成的麵糰,再製作成貝殼的模樣油炸過後吃的,這麼一說還很有海洋風味。

有幸吃到兩種不同口味的糯米卷,就是糯米包雞絲或者豬肉絲,用香蕉葉包裹起來成圓形,寓意團團圓圓,精緻點吃法就是放火上烤,啊別說了,口水流下來。

現場看了一個九層糕的製作,這也是一款東南亞很出名的點心,看著製作過程是一層一層蒸出來的,吃起來光滑柔韌,有點甜甜的,很適合當下午茶點心吃。

我問正在製作糯米卷的阿姨:這個什麼時候吃啊,她說:一般都當點心吃啦。那一個賣多少錢啊。三塊錢啦。對於愛吃主食的人來說,打開糯米卷那又香又甜的米香,裡面還拌有香茅草、椰子碎、檸檬草、蔥頭等,一股濃郁卻不膩的香料味就已經沉浸在其中了。

我們中午的午飯,是鎮子上的僑歸做的特色盒飯,打開看到的那一刻就流口水了。黃姜飯真的超有那個feel,在黃姜糯米裡面,加入了胡椒粒、香茅草還有椰奶,煮熟以後,是非常鬆軟噴香的米飯無疑了。盒飯裡面配有虎皮雞蛋豆腐、印尼沙嗲肉串以及綿綿的土豆,青脆的黃瓜,營養均衡,口感豐富,美味十分。

漫步東關

吃完稍作休息之後,便開始了下午的旅程,我們準備徒步丈量東關的美景。早晨我們驅車前往鎮上路過溪邊,我第一個怨嘆就是「啊為什麼我沒有帶無人機」,第二個感慨就是一定要這一片走一走。

還真有一個7公里的徒步路線,從水尾宮出發,有一個觀景台,可以看到半島濕地的美景。往前走,是整條路線的精華——東關濕地公園,這裡的倒影特別美,還能看到幾條河流交匯於此的畫面,桃溪、湖洋溪,東關還是山美水庫的水源核心。

下午就是順著這個徒步路線繼續前往馬甲橋,還能看到最早的古渡口,想當年人們下南洋,應該就是從這裡坐船出去的吧。這一路全部都是沿著水走,棧道已經很成熟了,隨隨便便不過是微信步數的一萬多步,怎麼的也能走完了。

我們的打卡終點是在東關橋,當然我知道沒有走完全程,但這個是重中之重。主要還是它來頭太大了,東關橋始建於南宋年間,不過現存的這個是清朝重新修復的了。這個要是放在浙南或閩東也是不稀奇,但在閩南就是很特別,因為罕見。

屋蓋式的橋樑,即可擋風也可避雨,初到時還看到好多當地人就在橋上休憩話仙(聊天),想來這座橋是他們長年累月閒著沒事就會來走走停停的地方了。當我看到橋墩時,一瞬間聯想的就是安平橋和洛陽橋,這還是我們閩南嘛,它們都長得很像,一樣的船形橋墩。據說最底下的橋基是木頭做的,但只有在枯水季才能見著了。

今天的最後一刻,交給了遊蕩在溪上的男子。真是太美了,遠處炊煙裊裊,近處漁船緩緩滑過。

那麼晚安吧。泉州這麼美,你還不來看看嘛?

永春東關小Tips:

東關橋具體地址:永春縣東關鎮東美村,濕地打卡7公里路線就在邊上

建議交通:1.疫情期間還是自駕安全

2.從泉州市區可以乘坐班車抵達永春汽車站,專程6路公交車到東關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c7f4375243be708563651348fac9c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