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是排毒?經血是廢血?別再對女性生理期有誤解了!

2023-12-11     科普中國

原標題:月經是排毒?經血是廢血?別再對女性生理期有誤解了!

最近,一條#原來姨媽血不是廢血 的熱搜,可能讓很多人有些「意外」: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由於缺乏足夠的知識了解和某些傳統觀念的影響,「女性來月經其實是在周期性地排出體內的毒素,所以經血是廢血。不來月經了,就代表著可能患病了,因為人體失去了正常的排毒功能」「月經排出來的廢血會招致禍患」等說法被一些人深信不疑。但實際情況又是如何呢?

月經真的是在排毒嗎?經血又真的是充滿毒素的廢血嗎?今天就來跟大家說清~

月經和排毒沒有任何關係

早在上世紀 50 年代,就有人提出「月經毒素」的說法了,但論斷過程卻極其武斷: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將女性經血注射到動物體內,過了段時間,一些動物死亡了,於是他們推斷,經血有毒素。

一些學者指出,這個實驗缺乏對比論證,很可能是由於血液樣本攜帶細菌和其他污染物。最重要的是, 動物也是有血型的,且和人類相比,種類複雜,不具穩定性。例如,狗有 8~13 種血型,如果輸錯,同樣會帶來血液溶血問題。

其實,經血遠沒那麼可怕。

從青春期始,女性的生殖系統就會不斷成熟。月經周期間,卵巢會排出卵子,同時分泌出足夠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令子宮內膜由薄變厚,為未來的受精卵打造優渥的生存土壤。

卵子排出後,若與精子結合,就會來到子宮內膜孕育受精卵。卵子若未受精,已經增厚卻無用武之地的子宮內膜就會萎縮脫落,從而引起出血。這些血液排出宮腔,再流出陰道,就是經血的由來。

因為子宮內膜里有螺旋小動脈和小靜脈,所以月經血是動脈血和靜脈血混合的狀態,其中動脈血約占四分之三,靜脈血約占四分之一,也因此,月經血看起來並不是鮮紅的,而是微微發暗的狀態,所以,「經血是廢血」一說,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圖片來源: 《生理學》

同時,月經也和排毒沒有任何關係,畢竟,隨著經血一同排出的,還有子宮內膜脫落的小肉塊,而子宮內膜恰恰是孕育受精卵的地方,如果說這個地方有毒,那可真是沒天理了。

月經量過多、過少

都需要及時就醫

還有人說,「氣血好就代表月經量大,同時意味著身體好」,事實上,這也並沒有科學論斷。

我們前面說了,月經不等於排毒,經血也不是廢血,而是人體內健康的血液,若月經量過多,可能會導致貧血,引起免疫力低下。

月經量過多,有可能是子宮肌瘤或子宮內膜息肉等問題的結果,還有可能是凝血機制異常,才導致月經增多,需要悉心留意,找醫生確定情況,才能對症下藥。

月經的血量大小因人而異,通常流量在 50 毫升至 80 毫升之間。我國和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的統一標準是,月經量少於 5 毫升則為月經過少。

同樣的,經期的長短也沒有嚴格的固定標準,經期只要在 2~8 天,就是正常的。

真正要注意的,除了經期長短和流量大小,還有月經周期。

一般情況下,月經周期在 28 天左右(以上一次月經和下一次月經出血第一次的間隔計算),只要提前或推遲不到一周,都在規律範圍內。

如果周期過短,小於 21 天,則可能是分泌出了問題,比如排卵障礙或黃體功能不全,若周期過長,超過 35 天,則可能是卵巢出了問題,或許是存在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綜合徵等疾病。

月經可以「忍住」嗎?

之前在「高鐵是否應該售賣衛生巾」爭議中,還出現過下面這種離譜言論。我們不揣測發言者的用意,畢竟世界這麼大,也許的確會存在個例。但要強調一點,對於每位身體構造正常的女性來說,月經不是和屎、尿、屁一樣,想忍就能忍的。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人之所以在重要場合或一時找不到衛生間時能忍住排泄的慾望,就在於尿的排泄通道——尿道,與屎、屁的排泄通道——肛門,都有括約肌

括約肌是肌肉的一種,屬於環形肌肉,常見於人體的消化道和泌尿系統中,通過收縮和舒張來維持人體的正常機能,一般情況下,它處於收縮狀態。

而女性來月經時,經血是從陰道排出,陰道並沒有括約肌這種肌肉,也就是說,是沒辦法隨意關閉「閥門」的。

不過,這裡也想提醒讀者,雖然大小便可以忍住,但是不到逼不得已的時刻,還是讓它自由排泄得好。長期憋住尿液和糞便,對身體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圖片來源:pixabay

月經相關的話題曾多次在網絡中引發討論,很多人認為,在衛生巾發明以前,月經就已經存在了,老一輩的女性們都適應了過來,新一輩的女性為什麼不行?但實際上,老一輩的女性不是適應,而是默默承受住了這份痛苦。老一輩的女性會用草木灰或者多次使用的棉布充當衛生巾,這其實大大損害了她們的健康。

時至今日,還有許多女性在月經——這個正常生理現象上遭遇困境。根據國際婦產科聯盟在 2020 年的調研,全世界約有 5 億女性都陷入月經貧困之中,購買不起適當的衛生巾。

月經只是結果,但它的來源卻是人類的最初形態所生存的依據。每個不從試管中出生,而在子宮內被孕育了十個月的正常人,都應該正視並且尊重它的存在。

女性讀者可以轉發給你身邊的男性朋友,畢竟他們沒有感同身受,也很少會主動了解,男性讀者若有興趣可以在本文基礎上搜索更多的信息,一次小小的改變,帶來的可能就是對世界占據一半人口的性別帶來意想不到的善舉。

改變,從現在開始。

參考資料

[1]Women's Gynecologic Health. Jones & Bartlett Publishers. 2011: 94 [2015-07-13]. ISBN 9780763756376.[2]Menstruation and the menstrual cycle fact sheet. Office of Women's Health. December 23, 2014 [25 June 2015].

[3] Widmaier, Eric P.; Raff, Hershel; Strang, Kevin T. Vander's Human Physiology: The Mechanism of Body Function 12th. New York, NY: McGrawHill. 2010: 555–631. ISBN 0-077-35001-4.

[4]Vander, Arthur; Sherman, James; Luciano, Dorothy (1994). Human Physiology: The Mechanism of Body Function (Sixth Edition, International ed.). McGraw Hill, Inc. pp. 437–440. ISBN 0-07-113761-0.

[5]What Is the Point of a Period? retrieve from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what-is-the-point-of-a-period/#

[6]Month After Month: Period Poverty retrieve from https://www.figo.org/search/node?keys=period+poverty&advanced-form=1&f%5B0%5D=language%3Aen

[7]生命時報:填補空白!國內新研究揭示 「月經不規律」有多危險.

[8]張志超. 憋出來的六種病[J]. 大眾健康, 2012(1):1.

策劃製作

本文為科普中國-星空計劃作品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製|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來源|科學闢謠

作者丨吳招娣 科普創作者

審核丨唐芹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主任 研究員

策劃|楊雅萍

責編|楊雅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c5c0b8fb83ff9e162e198f4dcfdbf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