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學習沒什麼用,也就算算帳 | 頭條故事

2022-04-11     故事會

原標題:其實學習沒什麼用,也就算算帳 | 頭條故事

學習有什麼用?讀書有什麼用?

不妨看看這兩個故事,算算這兩筆帳……

時間帳:從1小時到2分鐘

疫情期間,為了配合防控,在各大學校園裡,打開「健康雲」,將核酸報告截圖後上傳提交等 操作已經司空見慣、習以為常。

可是,對於組織者、管理者而言,對照名單核查截圖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出錯率很高。

怎麼辦呢?

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李小康想出了辦法,幾分鐘就能快速核查數百人的核酸並完成截圖,大大提高了核查效率和精度。

李小康自己是學院2019級信息1班輔導員。 學校進入准封閉管理之後,他一直忙於抗疫的各項繁瑣工作。

3月15日晚,他花了一個多小時就寫出了初始代碼,共130行,發現確實能夠跑通,且運行效率很高。

成果出來了,那麼就需要試驗一下。李小康自然就在自己班級的核酸截圖數據上進行驗證。結果出來,準確率果然很高,甚至檢測出了之前人工核查沒有發現的問題。

不僅如此,這個程序還非常節省時間,80多張圖只需要20多秒。

目前,程序已在該學院服務數周了。李小康曾讓別的老師試用自己的程序進行核查。800張截圖,原來要幾個人核對一個多小時,現在只需等2分鐘就拿到結果

他把這件事發到朋友圈之後,不少同事表示很感興趣,李小康就決定把代碼分享出去。

為了方便不會編程的老師使用, 李小康最後還把程序進行了封裝——用的時候,只要在命令行輸入一行代碼就可以運行。

此事越來越出名,學校信息辦也來與李小康對接。

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師生們就可不用再手動收集核酸截圖,而是通過小程序直接上傳圖片,即可在後台隨時查看統計結果。

毫無疑問,這節省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就是知識以及對知識的正確運用所帶來的收益!

(小家電專場活動來啦,請做好掃貨準備, 點擊進入店鋪

經濟帳:27.73億元

如果節省時間還不那麼直觀,那不如來看看經濟帳。

近日,一封來自浙江寧波市稅務局第一稽查局的感謝信寄到了浙江理工大學。信中感謝了學校信息學院計算機系教授沈煒。

原來,沈老師通過提供專業知識,為國家挽回27.73億元的重大損失。

之前,寧波某進口企業收受了品名為姿態穩定控制器的大額進項發票,涉嫌虛開騙稅騙優惠。一個連環騙稅鏈條隱現,但始終缺少一個關鍵的技術證據來確定這樣的晶片是否具有使用功能和價值,是否被低值高報。

為了找到關鍵性的證據,沈煒老師跟隨稽查局檢查組走訪深圳,去相應的企業調取相關產品資料。回來後,他在實驗室進行實驗,並與其他工程師一起開發了相關的測試裝置。

沈煒老師解釋:「簡單來說,就是要判斷這個晶片與控制器說明書上的功能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就意味著企業生產的是虛假產品。」

最終得出結論,晶片達不到該功能,這是一起虛開騙稅騙優惠騙局。此案涉及全國54家企業,其順利偵破為國家挽回27.73億元的重大損失。

其實,這並不是沈煒老師第一次利用計算機技術幫助破案。此前,他還協助濟南鐵路公安、蒼南公安等單位破獲了多起銀行卡詐騙案件。

沈煒稱:每一次破案,都是一次跨界融合。比如這次寧波稅務的案件,稅務機關是專家,但因為稅務牽扯到各行各業,在涉及軟體IT行業時,他們需要專業的技術支持。這時候像我們這樣的專業技術人員,就可以提供給他們一些所需要的技術性服務和支撐,我們也更好地為社會提供了服務。

對於運用專業知識技術助力國家治理,沈煒老師始終抱著謙虛的態度。他認為自己的嘗試和努力,也許能夠成為課程思政的一種探索,讓學生們能夠熱愛自己的學科,並學以致用,回饋社會。

學習的意義,正是學以致用,創造價值,為自己,更為大家。

疫情依舊,不少學生被困在家中,只能上網課。

好在,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困難, 永遠有老師堅持高質量教學,有學生如饑似渴地吸取知識,也有家長、醫護人員披荊斬棘,給學生們創造條件好好學習。

祝願每一個不凡學子,都有美好的明天。

素材 來源:東方網、中國青年報、復旦大學、教育之江、浙江理工大學、澎湃新聞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夏天將至,開車出門要做好準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c236fbf55f53fe6a07c953e87d91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