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三歲了,米哈游怎麼還在「挨罵」

2023-10-12     鋅刻度

原標題:《原神》三歲了,米哈游怎麼還在「挨罵」

圍繞《原神》的爭議怎麼一直不斷?

撰文/ 陳鄧新

編輯/ 文 婕

米哈游的崛起,離不開《原神》。

2020年9月28日,開放世界動作角色扮演遊戲《原神》全球上線,跨Windows、iOS、Android、PlayStation等多平台。

這意味著,《原神》出道已滿三年。

這三年,圍繞《原神》的爭議怎麼一直不斷?《原神》似乎沒有那麼能打了,背後是何緣由?米哈游的下一個「原神」,為何好事多磨?

人氣下滑,頻頻被「引戰」

《原神》,改變了米哈游的命運軌跡。

2011年,米哈游憑藉10萬元無息貸款,以及上海市科創中心內一塊免費使用半年的50平方米辦公場地起家,逐步在二次元遊戲賽道嶄露頭角。

不過,米哈游並未出圈。

彼時,遊戲新勢力的「帶頭大哥」為莉莉絲,直到精心打磨的《原神》成為現象級遊戲,米哈游一躍成為全球最令人矚目的手游廠商,江湖地位才發生逆轉,「三足鼎立」之勢已成。

據《光明日報》報道,米哈游2022年全年主營業務收入為273.40億元,凈利潤為161.45億元,截至2022年底,凈資產已達374.02億元。

換而言之,米哈游的凈利率高達59.05%,高於同期網易的20.56%。

米哈游賺錢能力很強

這期間,大大小小的遊戲玩家紛紛切入二次元遊戲賽道,想從中分一杯羹,然而沒有「二次元基因」,幾乎全軍覆沒。

儘管如此,《原神》依然頻頻被「引戰」。

起初,各大平台的雜音主要源於眼紅《原神》的吸金能力以及看不慣其忠實粉絲的部分行為,真正玩家的抱怨不多,且不咸不淡,「對於普通上班族來說米家遊戲遲早會玩膩,玩一段時間後會發現玩遊戲和上班差不多,有時候比上班還累」。

隨著時間推移,玩家的非議多了起來。

譬如,「一個好的團隊管理可以掩蓋掉很多缺點,但是原神剛好相反,好的地圖被任務拖累,好的機制被人設拖累,好的劇情被強度拖累,好的人設被環境拖累,優點被缺點掩蓋,遊戲體驗當然不好。」

再譬如,「米哈游的巨大成功主要歸功於在其他廠家還在普遍喂翔的情況下推出了《原神》這一製作精良、形式相對新穎,受眾相對廣泛的遊戲。然而,米哈游沒有『大公司』的命卻得了『大公司』的病,傲慢無視玩家意願和需求,執意噁心玩家,不斷趕客。」

反映到遊戲市場,則是人氣下滑。

據Sensor Tower的數據顯示,2023年6月《原神》在全球熱門移動遊戲收入榜中位列第8名,而到了7月與8月已無緣TOP 10。

三歲的《原神》,疲態已現。

人浮於事,疊加創新不足

以上可見,《原神》的聲量已大不如前,這背後的原因有三。

首先,過於膨脹。

《原神》一炮走紅之後,米哈游幾乎一年上一個台階:胡潤的《2023全球獨角獸榜》,將米哈游估值為500億元人民幣;而其他機構對米哈游估值1000億元~3000億元不等。

此背景下,米哈游有了更大的野望,「三足鼎立」不是終點,「問鼎中原」才是終局。

關於此,從米哈游大規模招兵買馬就可見一斑。

據公開資料顯示,《原神》正式立項的2017年,米哈游員工規模約為300人,到了2022年,員工規模膨脹至超5000人。

與騰訊、網易爭奪3A人才,成為米哈游的惹火動作。

「遊戲葡萄」表示:「行業第一梯隊的薪酬、純現金的offer、獨特的公司氣質……這些都讓『有米選米』成了大量求職者的共識。」

然而,激進擴張之下,「大公司病」也浮出水面。

時任米哈游總裁劉偉表示:「高層Leader和基層Leader之間的溝通不夠,前者甚至不知道後者招聘了哪些人才,很多新員工不會踐行『說到做到,有話直說,只認功勞,追求極致』的文化。」

其次,工業化反噬。

米哈遊走的是工業化路線,寄望《原神》的遊戲內容長青,因而保持著42天一個小版本的節奏更新。

據「雪豹財經社」統計,自2022年8月3.0版本上線以來,《原神》一共更新了10個版本、19個卡池,在iOS暢銷榜上十度登頂,六度排名第二;但2023年5月至8月開放的6個卡池中,僅有一個登頂暢銷榜,有3個卡池接連取得了近一年以來的墊底表現。

之所以如此,與工業化路徑依賴有莫大的關係。

工業化雖然提高了效率,主打的就是量大管飽,但由此也帶來了內容創新不足,新鮮感流失、遊戲體驗單一等問題。

一名資深米哈游粉絲表示:「當玩家對你有好感的時候你做什麼都是對的,而當玩家厭惡你的時候你做什麼都是錯的。一個依賴內容的公司在內容崩壞以後,其下坡路就已註定了。」

圖源:Sensor Tower

再次,二次元遊戲被高估。

米哈游出圈之後,二次元遊戲也被高看一眼,但事實證明《原神》之外,其他二次元遊戲不溫不火。

於是乎,二次元遊戲被重新審視。

「雪豹財經社」表示:「在國內市場,《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長青的IP大多是社交競技類遊戲,天然具有很強的可重複遊玩性。而《原神》更像是劇集,劇情和探索體驗很大程度上是一次性的,因此需要穩定持續地推陳出新,才能留住玩家,這對遊戲的長線運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崩壞:星穹鐵道》,下載量滑坡

需要注意的是,米哈游對《原神》的疲態心知肚明,為了重返神壇也在不斷努力。

一方面,加碼買量。

2023年第二季度以來,《原神》在宣發上不斷加碼,渴望通過買量獲得曝光率,並吸引更多新玩家入局,從而積累更多的付費用戶。

據AppGrowing的數據顯示,2023年4月,《原神》首次出現在遊戲APP推廣強度榜TOP 20中,主打的是「新人送20抽」「原來你也玩原神」的情感觸達,到了6月首次登頂榜首,之後一直是榜首的有力競爭者。

對此,樂府互娛創始人程良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抱怨,米哈游的買量模式財大氣粗,「他們不看轉化效果,只看曝光,連投放優化都不用,只要設一個消耗數據放那兒就行」。

圖源:AppGrowing 游理游據研究院

另外一方面,尋找下一個「原神」。

2023年4月26日,米哈游上線了新遊戲《崩壞:星穹鐵道》,成功接棒《原神》成為中國手游出海的「新王」。

如此,米哈游看到擁有「雙子星」的希望。

然而,《崩壞:星穹鐵道》的熱度卻高開低走:上市首周的下載量與收入,這兩大指標雙雙優於同期的《原神》;7月之後,中國手游海外下載量TOP 30中,已無《崩壞:星穹鐵道》的身影,這可不是好現象。

對此,玩家的不滿也溢於言表。

譬如,「崩鐵代表的回合制卡牌遊戲現在挺小眾,指望崩鐵能接過原神的接力棒就想得有點多了,而且年輕人對遊戲還具有社交屬性的要求,原神和崩鐵雖然做得還行,但是還是有比較大的進步空間。」

再譬如,「強推崩鐵、故意忽視原神的後果,跟當年暴雪強推星際2,強制wcg下架魔獸爭霸如出一轍,結果死翹翹了。」

這麼來看,米哈游並不能高枕無憂。

「網際網路怪盜團」一針見血地指出:「與擁有虛幻引擎的Epic Games,以及具備大量3A遊戲開發經驗的動視暴雪、育碧比起來,米哈游就談不上什麼技術優勢了;與技術研發投入動輒上百億的網際網路大廠相比,它的技術優勢能維持多久也是個問題。」

那麼,米哈游還需要苦練基本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c0eb08ba565a729e7c4a00319e096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