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陳倉人 看過來!2024年,政府工作這樣干。

2024-01-18     搜狐城市-西安

原標題:@所有陳倉人 看過來!2024年,政府工作這樣干。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2024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陝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拓展「三個年」活動,強工業、興商貿、促開放、穩農業,大力發展「四個經濟」,切實增強經濟活力、改善社會預期、增進民生福祉、防範化解風險、保持社會穩定,努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以「勇挑大樑、走在前列」的擔當,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陳倉新篇章。

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5%和7.6%。 重點做好九個方面工作:

堅定不移擴大內需

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

全力擴大有效投資。以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組織經濟工作,樹牢「大抓項目、大抓招商」理念,堅持引育並重。抓大不放小,能多則多、能快則快,全力推動蘇陝電氣電子科技園、新材料產業園標準化廠房等總投資313.6億元的149個區級重點項目建設,確保續建項目2月底前全部復工,新建項目6月底前全部開工。聚焦國家戰略方向、發展導向和資金投向,重點謀劃一批引領產業發展、契合民生需求、補齊短板弱項的大項目好項目,確保儲備庫項目保持1000個以上。積極爭取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生態環保和基礎設施等中央預算內投資、國債、專項債資金支持,全年爭取各類資金不少於26億元,成功發行專項債券項目不少於5個,充分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著力激發社會投資活力。完善精準招商、以商招商工作機制,搶抓東部製造業轉移和西安製造業疏解機遇,圍繞五大產業集群和八條產業鏈,突出引進一批支撐和拉動經濟發展的「建鏈、補鏈、延鏈、強鏈」項目,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不少於25個。

積極釋放消費潛力。提前謀劃籌備青島啤酒節、汽車家電博覽會等各類「節」「展」「演」促消費活動,大力營造「月月有節慶」的消費氛圍。推進天香坊、恆佳食品等老字號品牌傳承保護和振興發展。在會展中心片區打造汽車消費市場、品牌家居建材市場。加快商業圈、生活圈和夜間消費聚集區建設。持續擴大虢鎮老城區、會展中心、千渭時代、虢鎮大道商圈輻射力,全力推動奧萊小鎮、東冠世紀城招商運營,加快御鼎國際、育才天悅等商業綜合體建設,持續推進寶雞青島啤酒文化街區、陳倉步行街、冠森商業街提檔升級,培育打造夜經濟示範街區,不斷提升城市「煙火氣」。科學規劃布局超市、便利店等便民商業設施,統籌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

培育壯大民營經濟。發揮民營企業「主力軍」作用,量質並進、精準扶持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積極爭取中省市超產超銷、中小企業發展、科技創新等獎勵政策,充分發揮5000萬元工業發展專項資金作用,深入開展聯企幫扶活動,精準滴灌助企紓困,助推更多市場主體迸發活力。大力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育小、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工程,建立健全企業動態培育庫,全年新培育規上企業10戶以上,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40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5戶以上,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6戶以上。

狠抓工業提質升級

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穩固提升製造基礎。堅持實體為本、製造業當家,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做到優勢鞏固和新質培育並進。深入實施重點產業鏈提升三年行動,著力建強建優五大產業集群、拉長做厚八條產業鏈。全力衝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優化完善陳倉經開區產業布局,抓好中車製造產業園、高端玻璃產業園、食品飲料產業園、鈦合金產業園等9個「園中園」建設。推動企業集中、要素集成、產業集群。積極實施大窯飲品智能工廠、廣益紡織高端紗線產能提升等總投資64.6億元的46個工業重點項目。鼓勵鏈主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通過自主創新、強鏈補鏈,聯合上下游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更多企業在設備更新、產品研發、技術攻關等方面加大投入。探索建立產業鏈協會、企業智庫,搭建政企合作交流平台,助推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牢牢穩住工業基本盤。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按照「建、用、研」統籌推進思路,夯實數字經濟發展的網絡底座。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新建5G機房8個、基站200個,城區千兆光網覆蓋率達到96%以上。啟動陳倉區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著力打造「數字經濟+實體經濟」「數字經濟+城市治理」「數字經濟+民生服務」等平台。引育一批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關鍵器件、新型智能終端等優質項目,全面賦能製造業發展。支持大豐燃氣、通達建材等企業開展兩化融合貫標認定及「兩化融合」示範企業創建,鼓勵眾喜金陵河水泥等企業申報數字化應用場景典型案例。

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把科技創新擺在推進新型工業化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產業升級構築競爭優勢。以秦創原(寶雞陳倉)創新促進中心為載體,依託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加大與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交流,探索定向研發、定向轉化、定向服務工作模式,為企業創新發展注入源頭活水,打造科技孵化產業園,建立「秦創原科技+示範基地」和秦創原科技金融工作站各5個。加大專業科技經紀人隊伍建設力度,積極申報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項目,全年引進「高精尖」人才10名、創新團隊2個。

運用「千萬工程」經驗

厚植高質量發展沃土

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深入實施「1434」防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機制,織密鎮村排查、部門會商和農戶申報監測網,對監測對象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消除返貧風險,鞏固提升幫扶成效。實施總投資2億元的144個財政銜接資金項目。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加強農戶住房安全監測,常態化開展農村飲水安全大排查,強化易地搬遷後續扶持,持續提高保障力度,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做強做大現代農業。站位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更高平台,深入實施「1254」創建行動,全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農業高質量發展樣板區。扛牢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抓好耕地占補平衡、撂荒地治理,加大優質糧種源基地建設,擴展後備種源基地3000畝,培育優良品種5個,打好種業振興基礎。建設高標準農田4萬畝,開展糧食單產提升行動,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60萬畝,糧食總產量17萬噸以上。高質量實施蔬菜產業集群、千億級設施農業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設施蔬菜、珍稀食用菌、露地菜產業集群建設,蔬菜總產量保持在22萬噸以上。以牧原生豬、九源肉牛為龍頭,引領發展畜牧業,持續提升畜產品供應能力。做好「土特產」文章,發揮赤沙花椒、鳳閣嶺蘋果、拓石柴胡金字招牌帶動作用,提升花椒標準園2000畝,建設蘋果示範園4個,新發展柴胡2.2萬畝,穩定椒果藥種植面積,著力推進後整理和深加工,加大線下展銷和線上銷售力度,讓更多產品變商品。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擴大林下種養規模,力爭中蜂、土雞養殖分別突破5萬箱、20萬隻。積極爭創國家平安農機示範區、省級中藥材全產業鏈典型區,啟動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區。

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推進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完成農村無害化戶廁改造1000座。持續推進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置,完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機制,加快實施坪頭、香泉「兩鎮五村」農村污水治理項目。創建省市「千萬工程」示範村10個,實現「點上突破、線上成型、面上提升」,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提升鄉村建設水平。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推動鄉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積極實施高里抽水站農田水利改造提升項目,增加周原、慕儀塬區灌溉面積3萬畝。積極推動農村供水一體化、規模化發展,力爭蟠龍塬區供水工程投入運行,西部山區集中供水項目早日開工建設,加快周原慕儀片區一體化供水工程前期工作。投資4500萬元,在東關、縣功等12個鎮街實施電網建設改造工程。深入開展集體經濟「消薄培強」行動,確保157個村集體經濟收益在10萬元的基礎上鞏固提升、防止反彈,力爭20%的村集體經濟收益達到50萬以上。全力推動S104蟠龍大道至縣功鎮焦峪溝、X247坪頭至新民段公路建設,啟動「四好農村路」國家級示範縣創建。統籌交通、郵政、商務、供銷等資源,暢通農產品進城和消費品下鄉物流配送渠道。

持續完善城市功能

做優高質量發展載體

提升城市承載能力。緊抓寶雞中心城區「東進」戰略機遇,落實全市中心城區建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全力推進「三城兩區」建設。以「暢通陳倉」為抓手,加快虢蔡路等5個在建項目進度,啟動實施寶啤路西段等4個道路提升項目,科學設置交通信號燈,增加城區道路綠波路段,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全力做好關環高速、北繞城高速、連霍高速港務區出口等項目保障工作,配合做好關環高速至慕儀、合鳳高速至賈村2條延伸線前期工作。實施陳倉區智慧路燈建設工程等4個城市提升項目,擦亮城市顏值底色。加快「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涵洞雨水泵站改造提升等3個管網改造項目,做好經開區污水處理廠、縣功鎮污水處理廠等項目前期工作,補齊城鄉污水治理短板;加快虢鎮火車站站前廣場及地下停車場、濱河北路停車場、茗苑片區停車場建設進度,加快城區公共充電樁建設,新增停車位2000個、充電樁600個,有效解決城區停車難充電難問題。

促進城市有機更新。加快推動東門十字西南片區、陳倉中路西北片區舊城改造項目,全力推進育才苑東片區舊城改造項目建設,適時啟動陳倉醫院片區舊城改造。實施4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做好15個老舊小區配套基礎設施改造、32個小區燃氣管道更新改造。積極引進普惠式燃氣供應企業,試點實施2個分布式供暖項目。實施7個城中村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穩步推進保障房建設,全面建成清水灣小區公租房。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強城市規建治,實現區別化管理、個性化服務、精細化保障。以「四型」社區創建為引領,推進城市社區治理效能大提升。深入開展空間立面風貌美化亮化行動,推進餐飲油煙和噪音污染專項整治。實施新一輪城市品質提升三年行動,加快10大類37個項目建設,持續推進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和城市能級提升。持續完善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街道片區1個,示範社區(村)10個、示範小區20個、示範單位10個,全力創建省級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搭建智能化城市管理平台,實現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

挖掘文旅資源優勢

豐富高質量發展業態

加快文旅提質升級。以全區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為統攬,大力實施突破都市旅遊八項措施,推進全域旅遊「八個一」行動。全力推進大水川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九龍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創建工作。充分發揮「中國天然氧吧」品牌效應,培育「文旅+體育」「文旅+休閒」等新業態。激發文旅新活力,完善工業游、農業游、研學游等系列精品旅遊線路,拓展鄉村旅遊特色村、田園綜合體等旅遊產品,支持西鎮吳山千年古栗林露營地、拓石星空露營地建設,建成市級鄉村旅遊產業聚集示範村6個以上。籌備民俗文化藝術節、文化旅遊節等系列文旅主題活動,舉辦第五屆「九龍山杯」馬拉松等品牌賽事,推動旅遊產業多點開花、點面結合,不斷提升「千年虢鎮•中國陳倉」文旅品牌影響力。持續抓好旅遊商品研發,藉助社火博物館等基地,加強「何尊」「非遺社火」等系列文創產品的設計生產。力爭全年接待遊客12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60億元。

豐富文化載體形式。全力建設書香社會,以創建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為抓手,統籌推進城市書房、社區書屋、小區書吧建設,打造一批「小而美」的新型文化空間。持續豐富文化供給,常態化開展戲曲進鄉村、公益電影放映、周末廣場文化等活動,著力抓好「四季村晚」等特色演出。發揮「書香陳倉•全民閱讀」「陳倉文化90分」群文大講堂等多項活動品牌示範作用,推動各鎮街形成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加強歷史資源保護與利用,加大非遺挖掘保護力度。

延伸文旅產業鏈條。以打造宜居宜游的現代化旅遊城市為目標,適應旅遊消費散客化、休閒化新趨勢,持續健全旅遊配套服務,推進城市驛站、停車場等服務設施建設。啟動大水川至關山草原旅遊公路建設,加快X306縣功至香泉和S222縣功至新街旅遊專線改擴建項目建設進度,完善幹線公路與景區公路連接線及鄉村旅遊重點公路建設。積極探索景區「無門票」經營模式,試點開展「陳倉人免費游陳倉」,設計發布「玩轉陳倉」一日游、兩日游等旅遊產品。堅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打造全方位宣傳矩陣,讓「小景點」時時都有「新熱度」。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激活高質量發展動力

強力推進開放經濟。加快港務大道二標段及西部大宗商品倉儲交易中心建設,推動海關監管作業區、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基礎設施建設、華譽智慧生態冷鏈物流園等項目落地,加快中國郵政寶雞電商物流中心前期工作。培育壯大外貿主體,擴大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跨境電商規模,支持優勢企業「抱團出海」,有序開展對外投資合作業務。充分發揮陽平鐵物物流基地對外開放平台作用,加大中亞、中歐、中老班列開行頻次,提高散貨及本地產品發運能力。依託會展中心,充分發揮會展經濟帶動作用,積極承辦跨采會、鈦博會、酒博會等綜合展會和各類高端論壇會議、主題年會,引進吸收知名會展企業資本、展會資源,努力推動我區會展業做大做強。全力推進全區電子商務發展,充分發揮淘陳倉、欣鑫源、沐楓源等電商企業的示範引領作用,持續培育壯大直播帶貨等電商購物新業態。

大力推進重點改革。健全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舉措,發揮好「陝企通」平台功能,常態化辦好政銀企座談會和民營企業家懇談會,解決企業發展難題。持續深化「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紮實開展「標準地+承諾制」試點,全面推進「交地即交證」,探索先租後讓、租讓結合、彈性年期等靈活出讓方式,全力盤活閒置土地、低效用地,促進土地集約高效利用。持續抓好「小切口」改革,圍繞服務群眾「身邊事」,紮實推進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制及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升級企業服務專崗功能,推動更多關聯性強的涉企高頻審批事項集成辦理,全面實現企業開辦時間最多1個工作日辦結,企業年均納稅時間壓減到65個工作日以內,在服務企業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效,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加快形成。全力擦亮「陳信辦」政務服務品牌,繼續推行車輛上牌、高頻證照變更聯辦等9個「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事項,進一步提升群眾辦事體驗感。深入開展「聯企幫扶」活動,做好爭取政策工作提前量,讓惠企政策直達快享、民營企業可感可及。支持股權投資,繼續設立產業引導基金、應急轉貸基金、企業貸款貼息基金,支持金融機構積極向民企投放貸款,促進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

全力打造美麗陳倉

擦亮高質量發展底色

全面築牢生態安全屏障。持續開展秦嶺區域問題排查整治,鞏固秦嶺「五亂」整治成效。加強水土保持能力建設,在西山七鎮試點溝道壩系建設。6月底前完成虢鎮、清溪大橋段生態治理提升工程,啟動建設渭河拓石段防護工程,進一步保護好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強化林草資源監管,鞏固「林長制績效提升年」成效。開展「清風」「網盾」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物各類違法犯罪行為。

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從嚴從緊落實減煤、控車、抑塵、禁燃、治源等措施,強力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推動PM2.5、PM10、優良天數「兩降一升」。深化河湖長制,持續整治河湖「四亂」,全面建成金陵河「幸福河湖」、香泉河流域生態修復治理項目。嚴格建設用地污染風險管控和准入管理,加大「一住兩公」用地排查,確保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拓寬「兩山」轉化通道,在西部山區聚力打造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旅遊、生態康養等產業集群。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能耗「雙控」逐步向碳排放「雙控」轉變。加快推進大莊裡抽水蓄能電站、華電10萬千瓦農光互補光伏發電、中電建西北院5萬千瓦風電等綠色能源項目建設,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加快綠色生態陳倉建設,完成綠化面積8300畝。深入推進「五大森林行動」,加大撫育管護和修復改造力度,實施森林修復1萬畝、草原生態修復治理5000畝、低效林改造1萬畝。大力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方式,推行綠色辦公,創建一批國家級節約型機關。

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著力穩就業惠民生。堅持就業優先導向,切實推動能就業、就好業、好就業。健全完善區、鎮、村公共就業服務三級網絡,引導外出務工人員、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群體返鄉創業就業,打造「家門口就業」服務品牌,確保新增城鎮就業人數穩定在7000人以上,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培樹「陳倉技工」優質勞務品牌,啟動規上企業定向培養職教生計劃,打造「城鄉一體、平台到村、聯繫到戶、服務到人」的農民工綜合服務平台。以過硬舉措懲治惡意欠薪違法行為,全力維護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

著力辦實事暖民心。以「雙創」工作為引領,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逐步縮小義務教育城鄉、校際差距,抓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校創建工作。堅持「一園一策」補短提質,爭創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謀劃新建第二職中,推動虢鎮小學改擴建項目主體工程年內完工,天悅一期、二期幼兒園和茗苑小學新建教學樓秋季投用,擴充學位2025個。深化城鄉教育聯盟工作,加強校長教師隊伍建設,完善教學質量考評獎勵辦法,激發質量建設內生動力,確保高考、中考成績穩居全市第一梯隊。清單化推進緊密型區域醫共體建設,6月底前完成兩個醫共體建設任務,初步形成統一高效的區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保障市中心醫院港務區院區、市感染性疾病診療中心、陳倉醫院放療診治中心和高壓氧艙治療中心、區中醫醫院內科綜合樓、區疾控中心公衛應急檢驗綜合樓項目建成投用。支持區中醫醫院納入三級醫院管理,抓好縣功、坪頭鎮中心衛生院區域醫療次中心建設,新建10個社區衛生室。加力推進健康陳倉建設和愛國衛生運動,持續鞏固提升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常態化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體育活動,辦好第十四屆周末籃球聯賽等精品賽事,爭創省級全民健身示範區。

著力強保障解民憂。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既提升「均數」又關心「少數」,讓發展更有質感、更有溫度。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持續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穩步提升醫療保障待遇和經辦服務水平。加大社區養老、托幼等配套設施建設力度,積極穩妥推進適老化改造工作,提升居家養老服務水平。新建會展中心、酒精廠2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抓好陳倉區養護院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陳倉區殯儀館遷建項目。深入推進醫養結合,建成4個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全面推進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大力發展銀髮經濟,做優婦幼健康服務,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

主動防範應對風險

強化高質量發展保障

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底線。堅持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全面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聚焦道路交通、建築施工、消防、燃氣、特種設備等重點領域,確保全年不發生較大以上安全事故。強力推動食品安全兩個責任落實,持續開展產品質量專項治理,堅決杜絕區域性、系統性質量安全事件。立足「防大災、搶大險、救大災」,實施「氣象+」賦能行動,全力推進全省氣象防災減災示範區建設。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力量,組織事故救援、森林草原防滅火、防汛搶險等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突能力。完成鎮街應急指揮系統建設,實現應急指揮調度全覆蓋。

堅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推進全國信訪工作示範區和全省信訪工作「四無」鎮街創建,構建五個信訪工作法治化責任體系,持續攻堅化解信訪突出問題。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做好「保交樓」後半篇文章,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強金融監管和政府性債務管理,穩步推動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積極有為做好債務清欠工作,壓減一般性開支和專項開支。

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深化國防動員體制改革,構建國防動員新格局。做實「五社聯動」試點工作,加快社工站和人才隊伍建設。弘揚民族團結主旋律,支持赤沙鎮創建躋身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全面推行鄉村「五治融合」和社區「十小自治」工作法,深化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加快完成陳倉區智慧矯正中心建設。積極爭創第四批全國法治政府示範區。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切實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來源:陳倉宣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b4a9323cb2fd09a3278b9c2210e7f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