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覺得夏天是手足口的高發季節,其實不然,秋末冬初也是這種疾病爆發的次高峰期。
據國家疾控局發布的全國法定傳染病報告顯示,2020-2022年,同年10月和9月相比,發病數均有上漲,仍需保持警惕。
來源:人民日報
每得一次手足口,全家都像渡一次劫:
娃嘴疼地吃不下東西,難受睡不安穩;寶爸媽心疼,恨不能替娃受。
而每到高發期,幼兒園也會特別緊張。
沒辦法,只能怪手足口傳染太快:只要有一個娃得了,一個班估計都得停課!
如果你發現孩子出現了下面這些症狀,記得及時跟老師請假,一般都需要兩周左右。
家有2個或3個娃的,也要做好隔離防護。
手足口感染之後,寶寶會發燒,手掌、腳掌起疹子,舌頭、牙齦及臉頰兩邊內側也會起水皰。
有時,皰疹還會出現在寶寶咽喉部位和肛周皮膚處。
目前沒有特效藥,寶爸媽能做的,就是在家給娃對症護理,注意觀察: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科大大還要提醒一點:有家長看到娃起疹子較多,擔心病情嚴重。
其實寶寶皮疹的多少,和病情嚴重程度並沒有關係,寶爸媽不用過度緊張。
但有以下症狀就別在家待著了,直接去醫院,避免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手足口分普通型和重型,大部分孩子得的都是普通型手足口,一周內就可以自愈,退燒、皮疹消退,精神狀態良好。
也有寶爸媽總問科大大:明明平時很講衛生,幼兒園也沒有感染的,為啥還會得?
可能你忽視了這一點!
手足口病不但會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還可通過密切接觸傳染。
接觸過被病菌感染的手、玩具、餐具、毛巾、衣被、水和食物等,也會被傳染。
而下面這2個場所,正好為病毒的傳播提供了「溫床」,卻常常被家長們忽略!
1、「遛娃勝地」——海洋球池
幾乎沒有寶寶能拒絕海洋球池的吸引,進去能玩一整天。
但之前央視就曝光過:海洋球池衛生隱患多,尤其是手足口病傳染。
寶寶在玩的時候,總是不可避免地,要跟海洋球來個「親密接觸」。
從滑梯滑下來整個人「埋進」海洋球里;或者拿起海洋球就啃,攔都攔不住,這些都大大增加了感染的風險。
而記者暗訪時,商家說無法做到每天對每個海洋球清潔和消毒,但早晚會用消毒製劑噴洒。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還有些不良商家很少做清潔,表面看著挺好,海洋球下面全是垃圾。
當然,完全不讓孩子去也不太現實。
如果娃一定要去的話,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2、「哄娃神器」——搖搖車
幾塊錢就能換來清凈,搖搖車恐怕是多數家長的不二選擇。
小區里、超市門口、商場裡或者廣場上隨處可見,娃愛去的地兒都有它的身影。
但你知道嗎?這些搖搖車很少消毒清潔,有些甚至沒人清潔。
如果患手足口的寶寶坐過,病毒留在搖搖車上,就會造成交叉感染。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搖搖車也是避無可避,如果寶寶要玩,儘量這樣做: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除了遠離這2個高危場所,寶爸媽們還要牢記下面這些預防知識!
引起手足口的病毒很多,其中EV71病毒最容易引起重症。
它占手足口重症病例的74%,死亡病例的94%,比例相當高了。
而EV71疫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手足口疫苗,就能有效預防它。
接種之後2年內,針對EV71病毒的防護率高達98%。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也有家長常常問:接種疫苗後還會得病嗎?
是有可能的,因為手足口疫苗只預防EV71病毒,其他的病毒依舊會感染。
此外手足口還可能復發,也是因為引起手足口的病毒種類多。
但科大大依舊建議接種,既然能預防手足口重症,我們就沒必要讓娃冒險。
除了打疫苗外,高發期防護更不能少,尤其是得過手足口的寶寶: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手足口病雖然沒那麼可怕,但也不能輕視它,因為重型手足口患兒可能出現心肌炎、肺水腫、腦膜腦炎等。
別讓一時的大意,釀成嚴重的後果,畢竟,沒有誰能賭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