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廂房從主幹道撤掉後,道路通暢了,走在小區里,感覺安全了很多。」近來,生活在周家橋街道春天花園居民區的居民發現,位於小區主幹道上的3個垃圾廂房不見了,隨之消失的還有早晚高峰道路堵塞、環境髒亂等問題,而這得益於居民區對原有垃圾廂房點位的優化和升級。
春天花園居民區始建於2003年,小區總建築面積超16萬平方米,是由16排別墅和14幢高層組成的高檔商品房住宅小區,居民總戶數1117戶,常住人口2753人。
自2018年上海實施垃圾分類以來,居民區完成了樓道撤桶,並在小區里分別設置了7個垃圾廂房和1個垃圾廂房終端。
「當初,為了讓有限的垃圾廂房能夠輻射更多的樓棟,我們將一些點位選址在主幹道上以及主幹道的拐彎處。」 春天花園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陸偉慧告訴記者,沒想到卻為居民今後的正常出行埋下了隱患。
每天早上的上班高峰,小區車輛川流不息。此時,垃圾廂房也迎來了投放和清運的高峰。「垃圾桶很快就被裝滿了,如果來不及清運,一些垃圾就會被放在道路上,增加了擁堵的可能性。而且,63號樓前的垃圾廂房毗鄰小區東門,也影響了小區的整體環境面貌。」陸偉慧向記者解釋了居民日常遇到的「麻煩事」。
為了讓居民擁有宜居的環境,居民區黨總支牽頭,圍繞垃圾廂房點位進行精簡和優化,徵詢居民的意見建議。然而,改變居民的生活習慣並非易事,尤其是緊鄰垃圾廂房的63號樓、73號樓居民,原本下了樓就能丟垃圾,現在卻要繞遠路。
於是,春天花園居委幹部,聯同小區物業、志願者一起跑樓,挨家挨戶上門做思想動員,徵得居民理解和支持,為小區整體環境提升凝心聚力,最終撤掉了63號樓、73號樓門前的2個垃圾廂房。
垃圾廂房少了,但還要保障居民日常的垃圾投放。為此,居民區對垃圾廂房終端進行賦能。「原先,垃圾廂房終端只有4個簡易垃圾桶,現在換成了規範標準的『四分類生活垃圾箱房』,擴大了垃圾投放的容量。同時,在聽取居民的意見建議後,我們還將垃圾廂房設置在變電站後面,遠離樓道,從而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陸偉慧說道。
終 端 賦 能
而對於77號樓、75號樓前的垃圾廂房點位,居民區也同步進行了調整。
記者在77號樓看見,道路一側停放著機動車,剩下的路面僅能供一輛汽車通行。如果兩車並排停放,過往的居民則要側著身子,小心翼翼地從兩車中間的縫隙穿過。居民區將垃圾廂房調整到了77號樓一側的拐彎處後,讓垃圾廂房完美「隱身」。
原先
現在
75號樓前的垃圾廂房點位位於噴泉廣場上,雖然僅後移了2—3米,卻完美地「鑲嵌」在廣場的「凹」字型里,給居民騰出了通行的空間,也讓整個廣場看上去更加開闊了。
原先
現在
在垃圾廂房點位進行調整後,春天花園居委幹部聯動小區物業、志願者,在每天8:00—10:00、13:00—15:00、17:30—19:30站崗、巡邏,指引居民尋找新的垃圾廂房點位,物業也在原點位做好補綠工作,齊心協力為小區營造高品質生活環境。
來源:上海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