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最高官位,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務?

2020-08-04     煮酒君

原標題:曾國藩的最高官位,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務?

我國近代維新派領袖梁啟超曾經表示,中國歷史上共有"兩個半聖人",其中一個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一個是心學的集大成者王陽明,而剩下的半個就是晚清名臣曾國藩。

按照這一標準,那曾國藩雖然只是半個,但也能夠傲視我國古代絕大多數人了。

在晚清逐漸衰敗的過程中,曾國藩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傑出人物。他組建湘軍,平定太平天國;投身洋務,讓中國走上了近代化建設的軌道。除此之外,曾國藩在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他的《曾國藩家書》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

那麼,這個被譽為"半聖"的晚清重要人物一生都當過哪些官,他所擔任過的職務放到如今都等同於什麼呢?

嘉慶十六年(1811),作為曾子七十世孫的曾國藩生於湖南長沙的一個普通家庭。在擔任私塾教師的父親的教導下,他從小學習勤奮,也經受了傳統文化的薰陶,學習到了其中關於君子修身養性的一些精華。

道光十八年(1838),曾國藩參加會試、殿試,位列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還在朝考中被道光帝親自定為第二名,算是成功進入了仕途。

曾國藩最先擔任的職務,是翰林院的庶吉士。庶吉士是一種短期職務,其職責便是為皇帝起草詔書、講解經籍,其實,嚴格來說庶吉士不能算是一個官職,因為它不存在品級。有人認為,庶吉士更像是一種學習和工作經歷,這樣看來,或許說這可以稱作是一種實習性質的預備幹部,只要表現出色那就能得到重點培養,未來前途無量。

兩年之後,曾國藩被升為翰林院檢討,此職僅次於編修,主要負責參與國史的修訂,大體來說,就如同是今天如今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的研究員。又過了三年,曾國藩被指定為四川鄉試的正考官,不過,因為這是一種臨時性質的特殊身份,所以如今找不到可以對應的職位。

回到中央後,曾國藩先後擔任翰林院侍講、文淵閣校理,前者主要參與勘對公文,相當於中央機關的秘書,而後者則是在皇家藏書樓進行書籍整理,就如同是國家圖書館、檔案局的管理人員。

此後五六年時間,曾國藩就一直在從事文書工作,他所歷任的職位複雜且界限不明,比較難以和今天的官職對應。道光二十七年(1847),曾國藩被封為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內閣學士官居從二品,可以參與中樞朝政,放到今天就屬於是國務院內的高級秘書官,而禮部侍郎作為禮部的二把手,就等於今天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等文教禮儀機構的共同副部長。

兩年之後,曾國藩先後出任禮部、兵部、工部、刑部、吏部的侍郎,也就是把各部門的副部長几乎當了個遍。後來,太平天國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當時正因為母親去世而在家丁憂的曾國藩緊急出山,與湖南巡撫一同辦理團練,組織軍隊平定起義。曾國藩嚴整紀律,引入先進武器,組成了一支強大的湘軍,而在平定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曾國藩先後被委任出辦浙江、江南、皖南軍務,還官至兩江總督,加兵部尚書銜。

總督是清朝時一省或數省的最高軍政長官,而加上兵部尚書銜之後,在品級上就屬於從一品。如果用如今的眼光來看,那麼曾國藩所擔任的總督一職就相當於多個省份的省長、省委書記,再加上一片軍區的總司令員,可見在平定起義中曾國藩的表現得到了咸豐帝的高度認可,其地位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同治年間,曾國藩積極發起並參與了洋務運動,而在這一過程中,他先是被封為體仁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直隸總督,其地位和如今的國務院總理都沒有多大的區別,可以說是慈禧太后、同治皇帝之下整個大清王朝最具權勢者。不過,因為"天津教案"處理不當引起朝野上下一片反對之聲,曾國藩被迫讓李鴻章代替自己為直隸總督,自己則先是退居幕後養病。同治九年(1870),曾國藩被再度起用為兩江總督,依然是等同於數省的最高長官,而他最終就是死在任上。

總的來說,曾國藩一生官運還算是比較昌盛的,他剛剛進入仕途就被清廷作為重點培養人才,隨後擔任了不少重要的文書工作,積累了大量的案牘經驗。

在平定太平天國的過程中,他的才華得到了充分展現,而他也因此平步青雲,一度位極人臣,放在今天那就是身兼總理、省長、首都市長等多項要職,實在不愧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CDkuXMBLq-Ct6CZt5u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