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吳施楠
編輯 | 袁月
每到冬季,低溫、寒風、霧霾以及呼吸道病毒交替流行等常見因素對哮喘、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來說都是難關,稍有不慎就會誘發急性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
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蘇楠教授不久前就接診了一位令她印象深刻的哮喘患者:「一個63歲的高中老師,有30年哮喘病史了,治療不規範,激素老是省著吸,口服激素藥也是看心情吃。冬天這次流感沒躲過去,導致呼吸衰竭,進了急診搶救、插管,還好人救回來了,這才重視起來規範用藥。」
類似的患者案例並不在少數。據蘇楠教授介紹,作為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常見病種,哮喘20歲以上患者接近4570萬人,只有不超過1/3的人達到了哮喘控制。很多患者用藥難以堅持,用用停停,越治越差,到最後一年住兩三次院,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可能引起急性發作。因此,科學規範的疾病管理是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在冬季的重中之重,除了日常需自身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外,針對性的治療也尤為重要。
回回感冒都被「撂倒」,為啥?
每年冬季流感流行可以說是常見現象,但有些哮喘患者就非常鬱悶,為啥別人感冒沒大事兒,自己就回回被「撂倒」?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氣道炎症沒控制住。」蘇楠教授告訴搜狐健康,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症性疾病。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發現,部分哮喘患者表現出了2型炎症的特點,例如呼出氣一氧化氮(FeNo)的增高,也就有了2型哮喘和非2型哮喘之分。但無論對於哪種類型的哮喘患者,控制住氣道慢性炎症都是最重要的。
「我經常跟病人講,哮喘一旦診斷就會跟你一輩子,如果氣道炎症不控制住,持續的炎症導致氣道越來越腫脹、越來越細,最後憋喘的症狀越來越重,生活質量差,爬不了坡,幹不了活。一旦遇到冷空氣、低溫、霧霾、病毒、細菌等刺激的時候,也更容易『犯病』,甚至直接進ICU搶救。」蘇楠教授解釋說。
怎樣才算哮喘真正控制住了?蘇楠教授指出,現在的治療目標有三點,一是白天不喘、晚上不憋,日常生活可以活動、運動,生活質量可以達標;二是沒有急性加重;三是不使用口服激素。這些都達到才能叫達到了治療目標。
現如今,醫生手裡的「武器」也多了起來,一些新型療法,如單抗等,陸續被應用到了哮喘患者的治療中。蘇楠教授表示,在治療方案的選擇上,我們建議哮喘患者可以根據個體不同的疾病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相應的治療藥物。如果2型哮喘的患者在應用了吸入激素等基礎治療方案後,症狀依舊得不到控制,需針對2型炎症病因進行個體化的治療。
警惕不喘的哮喘
喘、憋等症狀被認為是哮喘的典型表現,實際上,臨床上還有一些哮喘患者僅表現為咳嗽或胸悶,卻並不喘。
「咳嗽變異性哮喘和胸悶變異性哮喘經常會被漏掉。但是經過病理檢測、生理檢測、功能檢測後會發現,這些人就是得了哮喘。」蘇楠教授粗略計算,如果把這兩個不典型哮喘、兒童哮喘和有喘息症狀的典型哮喘患者加起來,我國實際哮喘患病人數大約有8000多萬。對於不典型哮喘,關鍵的是要識別出來,按照哮喘的流程來規範治療。
蘇楠教授強調,超過兩個月以上的咳嗽,抗生素、止咳藥等常規治療不見效,肺理照片也沒有影子,也不能用感冒、過敏等原因解釋的,就要想到可能是咳嗽變異性哮喘。
對於馬上到來的春節假期,蘇楠教授提醒,二月份雖然不是流感的最高峰,但氣溫還沒有回暖,春節期間難免奔波勞累,家庭聚會、朋友聚會多,也會增加呼吸道疾病的風險。因此,哮喘患者「藥不能停」。同時還要注意保暖、戴好口罩,必要時候接種流感疫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930de29a9c429b4c731195d22eef4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