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現實主義研討會 — Loewe定義後疫情審美

2022-10-07     SIZE潮流生活

原標題:超現實主義研討會 — Loewe定義後疫情審美

每逢換季,小編就會迎來一年四度的偏頭痛。原因很簡單,小編和全體愛捯飭自己的時尚愛好者一樣,患有望著滿堂堂衣櫃依舊覺得缺點衣服的通病。雖說「病情」一旦發作又快又狠,但緩解的方法也可謂是快速高效 —— 只要錢夠!

圖源:Loewe

哪怕是抱著錢包虧空的心態,一圈商場逛下來,挑起購買興致的單品其實並不多。突然間,小編腦海里浮現出湯唯身穿紅唇長裙的模樣,沒錯,就是上周Loewe宣布中國女星湯唯為全球品牌大使的那張平面圖。

滿懷好奇的小編直奔Loewe門店,獻出了2022秋冬季首次衝動消費,也暫時性地治好了偏頭痛。

言歸正傳,來自西班牙的奢侈品牌Loewe在時尚圈是略顯「尷尬」的存在,論熱度,比不過Balenciaga、拼噱頭,敵不過LOUIS VUITTON…品牌雖人人皆知,卻始終少了些「頂流」的熱度。

不過,品牌的藝術價值並不是由其市場表現決定的不是嗎?雖不能一概而論,但這兩者間是成反比的關聯。

從前幾年盛行的極簡風、性冷淡色、到近期的街頭文化、多巴胺色系,品牌們都在緊追熱潮造就臨時產物,很多時候分不清是時尚在引領趨勢還是趨勢在引領時尚。

始終在獨有的品牌審美之間游離,從不盲從主流趨勢,是小編對於Loewe「尷尬」處境的解讀,也正是我對其情有獨鐘的最大原因。

如今的Loewe離不開已擔任品牌創意總監近十年的天才英國設計師Jonathan Anderson,後者通過自身對於時尚鮮活、跳脫的理解幫助百年老牌成功轉型,將奠定Loewe品牌文化的編織、皮革工藝賦予年輕化標籤。

Rene Magritte, The False Mirror

圖源:The Artling

近些年,Jonathan的創作靈感常常來源於超現實主義概念。作為上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法國興起的文化思潮,超現實主義往往帶有反傳統社會觀念與狀態的抽象信念;由於初始階段深受心理學家Sigmund Freud關於人類潛意識理論的影響,超現實主義強調突破現實束縛、專注原始意識的本我表達。

上圖為 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

下圖為 The Son of Man

圖源:The Artling

那麼意識與潛意識最為顯著的區別是什麼?顧名思義,意識是在人們頭腦清醒狀態下基於所處環境所作出的思考或反應,作為一名合法的良好公民,意識產生的過程中必然存在基於法律條律、社會準則、人情世故的考慮;反之,潛意識是自由的、自我的、原始的。

落實到視覺層面,這種無拘無束的自由感很難意象化,藝術家往往選擇以一種與現實背道而馳的抽象概念表達超現實主義思想。譬如Salvador Dalí的成名作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記憶的永恆),又或是Rene Magritte創作的自畫像The Son of Man(人類之子),皆是以一種陌生、奇特、跳脫的角度引誘觀看者對作品的發散性思考。

Loewe FW22 大片

圖源:Loewe Instagram

從創作的複雜性又或者抽象層面比較,Jonathan Anderson對於超現實主義有著直接明了、簡單弱飾的詮釋。

Fashion that entices a reaction

時尚會誘使某種反應

Stripped bare to a crude primitiveness with the thrill of kink

留下粗狂原始狀態下伴隨的興奮奇想

Loewe FW22 大片

圖源:Loewe Instagram

短短一句話,是Jonathan對於Fall/Winter 2022系列的註解

那麼,何為原始?何為原始下的興奮奇想?

我試圖從兩個視角理解Jonathan打造的超現實理念

Loewe FW22

圖源:VOGUE

首先,整個系列中最具視覺衝擊的是空間層面的升級,從二維空間到三維空間。理論上來說,三維空間是由長、寬、高三個維度構建的空間,衣物具有全部特性,但作為需要附著於人類軀體的物品,物理條件受限,衣物往往會被大腦處理為二維空間產物。Jonathan則通過面料革新,將衣物「硬質化」突出衣物的輪廓,而非穿著者的身材線條。

Loewe FW22

圖源:VOGUE

上圖中的這款超短裙,其視覺硬度好似戰爭時期用來防禦的盔甲,Jonathan將軀幹部分打造成一件「雕塑品」,卻也不忘在肩膀和下擺處添加如河面漣漪的水波感,柔化整體線條。

Loewe SS22

圖源:VOGUE

事實上,在Spring/Summer 2022系列中,Jonathan便開始著手於衣物空間層面的突破,原本柔軟貼膚的面料被「猛地勾起」,脫離其應有的本狀。

Loewe FW22

圖源:VOGUE

一段時間的沉澱後,Jonathan在秋冬系列中大顯身手,不僅從面料的選取上,更為史無前例,在衣物空間感的塑造層面,也更為誇張直接。若是面料自身無法實現的形狀,那就直接請來助攻選手,上演「夾層藏鞋」。

圖源:Loewe Instagram

說到這裡,有必要強調在超現實主義誕生的年代,也就是世界大戰期間。歐洲,亞洲,乃至世界其他地帶都處在水深火熱的爭端中。在政客眼裡,一切的鬥爭、火力、對抗皆是邏輯思考後奪取土地和權利的必要選擇。超現實主義者不這麼認為,他們試圖抵抗所謂的邏輯,主張一切突破理性主義與現實枷鎖的自我意識。

所以說,有些聲音質疑Loewe的實穿性時,Jonathan想要追求的可能遠遠超越這因現實需求而衍生的邏輯批判。

Loewe FW22

圖源:VOGUE

Fall/Winter 2022系列的另一切入角度是設計古怪、原始的玩味。在延續上述段落所提到的實驗性、反邏輯性之餘,Jonathan增添了大量設計元素,如上圖中恰好連接模特脖頸的性感撩人女性圖案,長裙其餘部位則用反差色和寬鬆廓形進行「填充」,一下子穿著者便擁有了兩幅軀體。

Loewe FW22

圖源:VOGUE

氣球這個元素在系列中隨處可見,有趣的是,物體所處的的狀態均是一致的 — 快要爆掉時。氣球本身是「不費力便能贏很大」的小玩具,在兒童樂園隨處可見的它也是快樂、童真的象徵物。但同時,氣球具有極高的不穩定性,充氣後的氣球才會帶來積極的意象,但充氣的狀態是很難把控的,少吹一口無法成型,多吹一口也許就會爆掉。

Loewe FW22 大片

圖源:Loewe Instagram

在Jonathan的設計中,氣球不是被當做高跟鞋鞋跟踩到腳底,就是被涼鞋鞋帶夾在中間,時刻面臨著泄氣的風險。我把這種不穩定性與超現實主義藝術特點相聯繫,很顯然,自我意識本身就是充滿危險的形態,在現實和理性的束縛外,它可以危險、可以有害,就像是隨時可能破洞的氣球,永遠存在於黑白兩面。

Loewe FW22 大片

圖源:Loewe Instagram

回憶起去年十月疫情後重返秀場,Jonathan接受採訪時表示:「後疫情時代不該是回歸平常,這是去實驗、去突破的時刻,是時尚全新審美誕生的時刻」。

He surely did it!

小編碎碎念 Vol.3:不斷挑戰下限的Kanye West,似乎惹上了大麻煩

新概念審美公開課VOL.6 ——OUR's (3)

獨立、自我、無所定向與自由之火——宣璐的無窮能量

Howie Lee :: SIZING UP (點擊原文連結收聽)

青山周平 :: SIZING UP

劉雯 :: SIZING UP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7e88fe974194421f188d3b7feb24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