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就遠嫁,你怎麼報答我們」家長直言:養兒養女真的不一樣

2022-07-14     仲念念。

原標題:「畢業就遠嫁,你怎麼報答我們」家長直言:養兒養女真的不一樣

圖/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今時代開放了,大多數人都不會重男輕女。但仍有許多父母思想封建,在教育女兒的問題上十分敷衍,卻把資源都傾斜給兒子。

他們前半生虧待女兒,卻又在退休之後對女孩嚴厲要求,仿佛女兒生來就是救世主,而男人至死是少年。

這種不正確的思想,導致女兒在該過程中受到不公平對待,也使得父母與女兒以後的關係十分嚴峻。很多人在父母年輕時不以為然,退休之後便被狠狠打醒。

鄰居張阿姨和丈夫就是如此,年輕時,張阿姨和丈夫的工作不錯,足以養活兩個孩子。

但受到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夫妻兩人都認為女孩日後終將是別人家的人,投入再多也毫無意義,於是把原本屬於女兒的那一部分通通留給兒子。

以至於,女兒從小到大一直上最差的學校,日常開支極其拮据,等到上了大學之後,母親要送兒子去國外讀書,要求女兒打工賺錢。

但當時女兒就已經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冒著與父母決裂的風險考上了大學,後來完全靠著勤工儉學支付學費,活得分外辛苦。

張阿姨本來就未對女兒抱有希望,後來女兒大學畢業,兒子也從國外歸來,外人都對此羨慕不已,她這才得到了意外之喜。

只不過,這時的張阿姨和老伴兒已經退休了,加上老伴兒身體不適,她自己也偶有疾病,已經無法再為孩子付出。

這時她想到女兒已經畢業,可以為家裡賺錢,兒子買車、買房、娶媳婦的費用不必發愁,日後的養老問題,女兒和兒子各攤一半,也輕而易舉。

可是女兒並沒有那麼好說話,就在這一關鍵時期,女兒告訴父母,她在大學時已經決定與男友結婚,馬上就將遠嫁。

更為諷刺的是,這一消息還是女兒用微信通知的,並未直接露面。張阿姨才想到,自從女兒畢業之後,她已經三個月沒有見過對方,這還是兩人第一次通話。

看著女兒去意已決,張阿姨十分悲痛,不是心疼女兒,而是為少了一張長期飯票而悲哀,她和老伴兒念叨著:原來養兒養女真的不一樣,女兒就是薄情,到老了就知道了。

但就在這時,平時默不作聲的老伴兒突然回懟道:「我們從來沒有好好對她,她又怎麼會好好贍養我們呢?如果我們像愛兒子那樣愛她,也許她就不會遠嫁了。」

父親早已醒悟,只是為時過晚,只有張阿姨還執迷不悟。

事後,周阿姨仍舊和許多人訴說著養兒養女的不一樣,但事實上,正如他老伴兒所言,這一切都是有因果的,父母當初對女兒不聞不問,才造成了女兒日後的心如死灰,否則,女兒很難那麼決絕。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也認為養兒養女不一樣。

老了,兒子能陪在身邊,但女兒卻要嫁給別人,從此與父母疏遠,因此他們在生活中總是偏愛兒子,對女兒十分冷淡。

卻忘了,也許恰恰就是這種態度,造成了女兒和兒子日後的區別。

現代社會裡,無論兒子和女兒都不可能時時陪伴在父母身邊,女兒要另組家庭,兒子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女兒無法兼顧父母,很多兒子也未能免俗。女兒要顧忌丈夫,兒子也同樣要顧及妻子。

歸根結底,兒子和女兒之中都有不孝的人,這與兒女無關,只是人性使然。下半輩子與父母漸漸疏遠的人也比比皆是,同樣無關男女,很多時候只在於父母的態度。

親子關係永遠都很簡單,父母盡職盡責,大多數兒女們會欣然回饋,父母若是有心偏私,被忽視的孩子便難以如父母所願。

多少父母在生活里虧待女兒,卻又在晚年時要求她與兒子承擔共同的責任,事後還要罵對方白眼狼,未免太不公平。

希望很多父母能明白,不是養兒養女不一樣,而是你對待他們的態度不一樣,老了自食其果。

如果說,以前的社會裡還能養兒防老的話,那麼到了現在,該觀念就已經被完全推翻。

無論兒子和女兒在養老上都有心無力,無論女孩還是男孩,以後都將搬出去成家立業,不可能時時刻刻守在你身邊。

兒子在晚年時的意義與女兒並無區別,只要你用心對待,他們都會成為你晚年時的精彩所在。

與其在晚年時到處糾結養兒與養女兒的區別,倒不如從一開始就端正態度,一碗水端平。

當然,更重要的是,不要把養老的壓力全部放在他人身上,畢竟他們已經自顧不暇,唯有自身強大起來,才能應對晚年時的風風雨雨。

願你的晚年生活里有兒女陪伴,有強大的心態,也有美好的未來。到那時,養兒養女就將完全一樣了。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7bfd345a1a91911d384e49f89392d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