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影混起來真是一盤大棋

2023-06-12     啊車

混動 & 插混、二驅 & 四驅、ADS 自適應減震、模擬排氣聲浪、軸距長度、油箱位置 …… 當廣汽本田皓影 e:HEV 與 e:PHEV 「混」在一起,那真不只是電池容量以及能否插電的差別而已,而是一盤經過精密計算的棋局。怎麼說呢?

各擅勝場

繼去年年底搭載 1.5T 發動機的全新一代皓影 240TURBO 亮相之後,我就在想當下新能源車市場競爭那麼激烈,廣汽 Honda 肯定會加速新一代皓影混動與插電混動版車型的推出進程,畢竟這車對它家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果然,僅僅半年之後,皓影的混合動力 e:HEV 和插電混動 e:PHEV 車型就來了,並且它不是只換個名字而已,而是用上了 Honda 最新第四代 i-MMD 強電智混技術!

在這裡,小編有必要將這兩車的核心資訊列個比較表給大家看,因為一開始連小編也被兩車的配置差異搞得有點丈二金剛摸不著頭 ……

試駕當天行程是上午先體驗皓影 e:HEV,下午換 e:PHEV 車型,兩者開起來有何不同,請容小編之後再說。這裡先就大項:第四代 i-MMD,來和前代皓影的第三代 i-MMD 作比較!

行走在麗江周邊道路,很明顯就能發現,全新皓影的第四代 i-MMD 強電智混動力系統,在運轉質感以及發動機聲浪上,明顯比前代來得絲滑、精緻、靜肅許多,相信這與發動機內部採用高剛性曲軸與二次平衡器 …… 優化部件、增加聚氨酯發動機罩,以及新一代皓影車身隔音更好、強度更高有關係。

雙電機兩擋 E-CVT 變速箱算是神來之筆,要說結構可能挺複雜,重點在於其對接發動機與驅動電機的是不同齒輪,藉此可以更靈活透過控制電腦設定車輛在不同車速、負載 …… 條件下,發動機與電機的工作分配,甚至在非必要條件例如急加速時降低發動機運轉轉速,達到降低噪音與省油的目的。

更有意思的是,皓影 e:HEV 與 e:PHEV 的 E-CVT 被設定得與 AT 變速箱很像,重踩油門起步加速時力道猛,猶如被液力變矩器放大的扭矩,而加速過程中轉速表、發動機聲浪還會模擬 AT 變速箱跳擋過程,這可是前代皓影混動 / 插混車型所沒有的,甚至小編前不久剛試駕的雅閣 e:PHEV 也沒能這樣,感覺全新皓影 e:HEV、e:PHEV 更加重視給駕駛人富有樂趣的駕駛感受。

同樣是前代皓影混動 / 插混車型欠奉,雅閣 e:PHEV 也沒有的還有「 B 」擋位。當我按下這個換擋按鈕從 D 擋切入 B 擋,只要腳上一松油門就會有最強的能量回收減速效果,說直白點就好像啟動單踏板駕駛模式一樣。

但實際上,不習慣這種減速力的話,把擋位放在 D 擋,透過方向盤後的撥片切換 4 擋能量回收強度也能玩。只是個人覺得,皓影 e:HEV、e:PHEV 的能量回收再強其實也被設定得偏舒適了,比起某 T 牌的車更容易適應。

全新皓影 e:HEV 與 e:PHEV 的底盤質素明顯比前代又更上一層,拐彎時、過減速帶時,都能感覺到底盤強度比之前更高,懸掛設定更 Q 彈。而且駕駛人對於車輛的方向掌控更得心應手,車尾從動性更高,動態更聽話。

好!以上所說是全新皓影與前代的對比,接下來要說說 e:HEV 與 e:PHEV 的差異了 …… 由於插電混動車型比混動車型多了 ADS 全時自適應減震器,所以對比下來,個人覺得皓影 e:PHEV 在處理道路不平的碎震上更具質感,撫平能力更強,說白話點就是更偏舒適些。至於過彎操控,兩車的懸掛支撐穩定度則都差不多,看來 ADS 主要是為提高舒適性而設!

另外,由於皓影 e:HEV 的底盤要容下 AWD 四驅結構,所以它不像前驅的皓影 e:PHEV 車型那般能把油箱、IPU 全部擠在底盤中部下方配置,而是得將 IPU 移到後備廂位置。

這其實是一個很精妙的設定,用四驅技術來與車身前後配重作調諧,令得皓影 e:HEV 與 e:PHEV 在過彎時,車尾動態特性其實是非常接近的。不得不說,Honda 在操控調校上,苛求標準的根性始終沒變!

同樣性能參數的動力單元,放在前驅的皓影 e:PHEV 上,加速感相比四驅的皓影 e:HEV 多了一分靈動、輕快感,猜測這或許是因為少了 AWD 四驅結構的運轉機件阻力導致?

有意思的是,如果我將擋位切換到 S 運動擋,這時皓影 e:PHEV 還有「 Honda EV Sound 」,也就是透過音響模擬發動機加速聲浪,給人更多熱血沸騰的感官刺激。

總結來說,試駕過皓影 e:HEV 與 e:PHEV 之後,我覺得前者似乎更多偏向以 AWD 開疆僻壤,帶用戶前往不同生活場景,例如野外露營,而你也就不用操心充電這回事了。至於後者,由於它更舒適、更省油,甚至能純電行駛 91km,所以似乎更多偏向城市通勤或高速公路應用。

新科技加持

科技也是全新一代皓影 e:HEV 與 e:PHEV 的亮點所在,首先就是 Honda SENSING 360 安全超感,它給我的印象是操作很方便,整體功能性比之前的安全超感強大非常多,包括跟車行駛、減速制動、車道維持 …… 等動作都更加流暢、沉穩,有一種老司機的范兒。

新增的主動變道功能執行時,需要傳感器偵測車旁車道前後安全距離足夠,以及彎角不能太大才能激活成功,日本人在這方面還是比較保守!畢竟國內道路車流量普遍比較大,不能「見縫插針」的變道基本很難生存,期待下一次升級能將這部分考慮進去。

其次,Honda CONNECT 3.0 智導互聯反應在 10.1 英寸中控屏上,是相較以前更加豐富的功能,以及更聽話的語音識別機能,予人更好的科技互動感。

皓影 e:HEV、e:PHEV 的車內空間是足夠寬裕的,並且后座椅背還能調整坐姿傾角,或是向前摺疊和後備廂連成更大的載物空間。

如前所說,由於皓影 e:PHEV 為前驅車型,不像 e:HEV 車型那般底盤需要容下中央傳動軸與後輪傳動機構,得將 IPU 放在後備廂內,而是可以把油箱、IPU 等部件都集成到底盤中央下方安置,所以它的後備廂空間會比皓影 e:HEV 車型略大一點點。

總結來說,皓影 e:HEV 與 e:PHEV 兩款車型各有所長,至於如何選擇?過幾天這倆車的市場報價就要出來了,相信到時候答案就清楚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755103412e7ff43f8342cf9aa5d6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