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家中坐,毒從地下來,100億賠償真不多

2023-11-09     抱朴財經

原標題:人在家中坐,毒從地下來,100億賠償真不多

這次是國企坑了國企,再也不能罵資本家了,全程沒有民營企業參與。

作者:陳一城(抱朴財經評論員)

關於陸家嘴向蘇鋼集團索償100.44億元的新聞,大家都很清楚了。

事情也很簡單:2016年10月17日,陸家嘴集團經過222輪報價,以約85.25億元競得蘇鋼集團旗下17宗地塊(1-17號),後由子公司蘇州綠岸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綠岸地產)負責開發。

結果發現踩了雷:

2022年以來,公司及各方環境調查確定綠岸公司名下14塊土地存在污染,且污染面積和污染程度遠超蘇鋼集團掛牌出讓時所披露的污染情況。

江蘇蘇鋼等企業、機構麻煩有點大。

01 國企給國企挖了大坑

事情怎麼一步步曝光的呢?確實如網絡傳言,與一所學校有關。

項目在原有規划上引進了由蘇州倫華教育集團與英國雷丁學校共同打造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國際化學校蘇州雷丁學校,選址為蘇州綠岸項目的2號地塊。

2021年6月,蘇州雷丁學校校方在辦理辦學許可證過程中,根據蘇州高新區環保局要求,對學校所在地2號地塊的土壤污染狀況進行調查。上海陸家嘴公司曾委託第三方初調,發現2號地塊存在嚴重的污染,後又經政府推薦的第三方鑑定機構調查,結果同樣顯示污染嚴重,蘇州雷丁學校項目暫停啟用。而「毒地」事件才為大眾所知。

池塘的水已泛黑色,圍擋上貼著「存在污染風險」。圖源:每經房產

雷丁也沒有做任何「出格」的事情,就是按照要求去走流程,結果很容易就發現了問題。可貴的是,陸家嘴沒有去掩飾這事兒,很嚴謹地又調查了一次,決定暫停啟用學校。

比較重要的確定性信息是:

2022年4月,江蘇省公布的《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我省移交的第六批信訪事項辦理情況》中提到,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結果顯示蘇州綠岸項目多處地塊土壤中苯並芘、萘嚴重超標,這些污染物中部分元素具有致癌風險,不符合用地標準。同月,蘇州錦繡瀾山錦園暫停銷售。

苯並芘是一級致癌物,萘對人體危害較大。

人體短時間吸入大量萘蒸氣可導致急性中毒,主要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的麻醉。輕者出現興奮、欣快感、步態不穩,以及頭暈、頭痛、噁心、嘔吐和輕度意識模糊。重者意識模糊加重,可出現深度昏迷和抽搐。嚴重者可導致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官方定調定性,陸家嘴立即停止銷售,這是對的。

從事件來看,基本就是信任大崩潰,而且是崩潰兩次的過程。

陸家嘴下屬子公司將蘇鋼集團、蘇州市環境科學研究所、蘇州市蘇城環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蘇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告上法庭,並於近日收到了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書面案件受理通知書。

原因就是經過這些機構、企業層層把關,各種材料、文件、證明、報告齊全的情況下,陸家嘴買到的17塊土地中的14塊土地都存在土壤污染的問題。

要命的是,涉事地塊項目的部分住宅小區已銷售完成入住,商業、寫字樓、學校和公園建設完成。

注意,已經有部分小區完成入住了,這些住戶里肯定有老人和孩子。

而且,陸家嘴的近20億已經打了水漂:

據陸家嘴公司公告信息顯示,1號、2號、3號、4號、5號、6號、10號這七塊地中,2 號地塊項目已竣工,其餘 6 幅地塊尚未開發,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累計工程等投入金額約 3.7 億元;7號、8號、9號、11號、12號、13號、17號七塊地中,8號、9號、13號地塊已竣工,12號地塊處於停工狀態,7號,11號,17號地塊尚未開發,截至2023年3月31日,累計工程等投入金額約18.2億元。

已建成居住的陸家嘴錦繡瀾山小區。圖源:每經房產

陸家嘴為什麼會上這種當呢?陸家嘴沒有做錯什麼,該拿的檢測合格的報告都有,當時蘇鋼集團拍胸脯說綠岸公司名下地塊中,非焦化區域的土壤和地下水基本未受到污染,可再開發利用。

這次是國企坑了國企,再也不能罵資本家了,全程沒有民營企業參與。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國企給國企挖了這麼大一個坑,那麼,國企還可以信賴嗎?

我看到最近很多商品廣告都寫著「國企品質,值得信賴」,不知道這些廣告投放廠家對陸家嘴事件如何評價。

可以說,至少在地產界,從業者對國企的信任就此煙消雲散了,從此,國企出的土壤檢驗合格報告,買家一定不會相信,一定會再檢驗一次。

檢驗花不了多少錢,把房子推倒重建的成本可就實在太高了。

陸家嘴還是有良心的,沒有把問題捂著,而是選擇曝光索賠,停止銷售。如果房子全賣出去,估計幾萬人的健康會受到損害。

如果房子都賣出去了,而且住了人,幼兒園、學校都正常運轉,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蘇鋼以及牽扯其中機構、部門的有關負責人,其實已經突破底線,喪失良知。

對國企的信任崩塌,這是第一層。

02 對檢測機構的信任崩潰

再就是第二層信任坍塌——對檢測機構和自住小區的土壤檢測報告的不信任。

現在已經有人在說檢測機構的問題:只對採樣負責,至於這採樣來自於哪裡,檢測機構可以管可以不管,完全看具體工作人員的自律。

我並非在檢測機構工作,不敢妄言,但是從陸家嘴事件來看,某些檢測機構的公正性、權威性是存疑的關鍵是,你也不知道哪些是靠譜的。

近年來在原工業用地改住宅地的樓盤購買房子的業主,內心肯定是驚慌的,他們會考慮自學成才,自己買設備、試劑來檢測小區的土壤污染問題,或者邀請他們信任的檢測機構來執行。

說不定就會爆出更多類似陸家嘴事件的問題,畢竟,這個利益太大了。

對檢測機構的信任崩潰,其實也是加大了業主個人和社會的成本。

這就是現在的問題:信任被破壞,商業運轉受阻,壓力越來越大,某些環節爆雷。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也不是制度的問題,而是執行的問題。制度擺在那裡,要求有土壤檢測合格的報告,結果,就是有企業、機構膽大包天,公然造假,再精細的制度也擋不住貪婪的黑手。

在金錢面前無恥無德,面對規則無畏無懼,只要能搞到錢,任何時候都可以鋌而走險,面對媒體採訪則一律不接電話,這就是某些企業、機構的醜惡嘴臉。

他們壓根就不怕什麼民意、輿論,他們知道自己的利益與此無關。

行筆至此,想起了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南縣悅城體育館發生屋頂坍塌的新聞。

7名初中生相約在體育館打籃球,3人自行脫險,1人受輕傷,3人遇難。其中一位遇難者的母親說:「我兒子成績很好,我都暢想過了學子宴和婚禮什麼樣,現在什麼都沒有了,只能給孩子辦葬禮,天都塌了!」

聞聽此言,淚如雨下,有些人真的是罪孽深重。

人在家中坐,毒從地下來,這是事實。

人在打籃球,禍從天上來,這是事實。

那麼,哪裡是安全的?這近乎天問了。是啊,哪裡是安全的?

作為一個人,平平安安過完這一生,需要很多智慧、勇氣、金錢和運氣,這似乎有點悲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74173840b2ef9d8670374ea254b93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