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孤獨症日,也就是自閉症日。自閉症的人,被善良的稱之為「星星的孩子」,因為他們大多都是孤獨地固守在自己的一隅天地,別人走不進去,自己也走不出來。
有資料顯示,我國的孤獨症人口數量約1400萬,其中兒童約234.9萬。
我第一次接觸到一位朋友家的自閉症孩子,心中真的很震撼。
那是一個特別特別漂亮的小姑娘,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睫毛,高挺的鼻子,白皙的皮膚,烏黑的頭髮很自然地被媽媽扎了一個馬尾。
我想,如果她是一個正常的小姑娘,是多麼的光彩奪目啊!可是,從我見到她和她的媽媽,到我離開,差不多2個小時的時間,她的媽媽一直在侃侃而談;而她,自始至終,沒有回頭看我們,只是呆在陽台上的搖搖椅上,面無表情地揉捏著她手中的一個娃娃。
她的媽媽後悔萬分。
小姑娘從出生到1歲的期間,屬於特別好帶的孩子。不怎麼哭鬧,不怎麼纏人,也不多表達自己的情緒,多是吃了睡、睡醒了吃……安安靜靜。當時忙於工作的她還非常慶幸,覺得孩子真的太懂事了,一定是自己上輩子好事做多了,這輩子修來的福氣,女兒是來報恩的。
等到孩子1歲多的時候,還不怎麼說話,也不怎麼看人,甚至不怎麼哭鬧。當時她是覺得孩子有些異常的,很是擔心孩子的語言有問題。可是身邊的親戚大都說:這是貴人語遲,孩子從小這麼好帶,而且聽力也沒有問題,說話是遲早的事情。那個誰家的誰誰誰,都是3歲才開始說話的,後來長大還是學校答辯隊的呢。不必擔心。
因為她一直呆在家族企業里,身邊都是這些親戚來來往往,所以也比較信賴他們。
到後來,孩子快3歲了,異常的情況越來越明顯。比如很少講話,很少看人,很少和同齡小朋友一起玩耍,甚至不願意和爸爸媽媽一起外出。更多的時候,都是一個人呆在房間裡玩玩具。玩的玩具也總是那麼一個,很少更換。即便是給她買好多新玩具,她也不多看一眼。
同齡的小姑娘都已經開始挑肥揀瘦的選衣服、配鞋子,打扮得漂漂亮亮了,可是自家孩子依舊對穿衣打扮從不感興趣,也不願意看書,即便是看電視,也多是靜靜的看,沒有任何意見,不像別的孩子一樣瘋狂喜歡,或者拚命換台。
這時,小姑娘的媽媽才覺得問題的嚴重性,直接帶著孩子去看醫生,後來經診斷,是自閉症。
當時醫生很遺憾地告訴她,如果能夠早一年或者半年來,孩子可能就會和現在是完全不一樣的情況。自閉症,雖然起因不可控,當時越早干預,治療或者恢復的效果越好。
小姑娘的媽媽這才如夢初醒,悔不當初。
誠然,兒童的心理問題具有特殊性,這是因為孩子本身表達能力不足,面對自己的問題他們往往無法用語言表達,就會具體表現為某種行為。若是父母不懂得寶寶的行為語言,那麼可能就會錯失能夠及時對寶寶的幫助,得不償失。
我們來看看孩子的一些屬於心理問題的不良行為吧!
小寶寶吮吸小手是一種自然行為沒有問題。但是當寶寶大了,依舊習慣性吮吸手指,嚴重的還會導致拇指變形,甚至吮吸手指不能睡覺。
有的孩子則特別喜歡啃指甲、撕咬手皮,直至指尖咬出血、手指上的皮膚傷痕累累。
寶寶出現恐懼行為是非常正常的,他們會從一些影視資料、故事等地方感受到恐懼。但是,若是超過了正常範圍的恐懼,比如害怕天黑、害怕醫生打針、害怕去幼兒園、害怕和人講話等等,就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了。
另外就是過度依賴,時時處處離不開父母或者熟悉的照顧者,只能夠平和地與周邊的幾個熟悉的人交往,若是看不到,就會立即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焦慮和恐懼中。
有的寶寶在發怒後,還會爆發大哭,直到自己喘不上氣,嚴重者還會嘔吐、抽筋;長大後則非常容易衝動、愛發火,攻擊性還非常強;
有的孩子則是表現出各種的退縮,具體為孤僻、不合群,常常獨坐一處,不參加任何集體活動,不與人講話,若是有人和他說話,則多會直接躲避不理。
有些孩子長期食慾不佳,嚴重的挑食、偏食,這類孩子通常身體瘦弱,容易生病,比如感冒、腹瀉、消化不良等,如此這般,營養是一定跟不上的。
有的孩子則會直接厭食,完全不思飲食,常常是被迫每餐吃一點點食物,勉強滿足身體機能需求罷了;若是父母強迫,則會在吃東西後直接嘔吐。
比如拔毛癖,具體表現為孩子喜歡拔自己的毛髮,比如眉毛、睫毛、頭髮等;
比如自虐,具體表現為孩子在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拿頭撞牆、跪地磕頭、搖頭、打頭、滿地打滾、抓頭髮、扯耳朵等等行為。
當孩子偶爾出現一些怪異的行為時,父母倒也不必過度擔憂,先好好地觀察一下。若是孩子頻繁地出現這些異常的行為時,父母就要及時干預才好。
因為孩子正處於利用周遭環境建立自我概念的階段,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會大幅度減少對孩子的傷害,而且效果也會很好。
請爸爸媽媽們對孩子多一分細心觀察,體貼呵護,讓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