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下降近6成!雲從科技擬再募資36億加碼大模型

2023-08-17     AI狐頭條

原標題:營收下降近6成!雲從科技擬再募資36億加碼大模型

原創 | 楊劍勇

2023年上半年,雲從科技營收為1.6億元,同比下降58%;虧損3.04億元,虧損較去年同期收窄2124.89萬元。在主營業務收入方面,雲從科技表示,儘管報告期內公司交付進度已逐漸恢復正常,但受限於2022年新增訂單數量未達預期造成訂單儲備不足的影響,報告期主營業務收入仍同比下降58.16%。

針對凈利潤方面,聲稱得益於公司持續加強精細化管理,導致費用使用效率進一步提升,報告期內公司管銷研費用支出同比下降1.13億元,降幅約22.49%;疊加公司收入規模下降影響,虧損呈現小幅收窄。

其中,研發費用同比下降22.61%,主要是部分項目處於研髮結項階段支出減少,而大模型項目暫未大量投入所致。需要指出的是,截止2023年6月31日,雲從科技研發人員為522個,相比上年同期減少87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受到ChatGPT驅動,人工智慧概念高度活躍,被視為AI四小龍之一的雲從科技也得到大幅漲漲,最高市值一度超過457億元。遺憾的是,自創出歷史新高後,呈現大幅回調局面。截止8月15日的股價為15.81元,而今年最高價格為44.14元,相比高位已經跌去64%,市值減少293億元。

在筆者看來,ChatGPT在資本市場所帶來的熱潮,最終要回歸價值投資,且AI技術核心最終比拼的是落地能力。但AI獨角獸則面臨營收下降、持續虧損的困境。其中,商湯科技視為AI四小龍之首,2022年營收38億元,同比下降19%;年度虧損為60.9億元。

同樣身處機器視覺賽道上的雲從科技,2022年全年營收為5.26億元,相比2021年10.76億元的營收減少5.5億元,下降51%。主要是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以及市場競爭格局加劇等多重因素影響,項目在手訂單減少及已投入的項目建設延期所致,業務未能得到有效拓展,導致2022年收入確認金額不及預期。

營收下降,繼續虧損,能看出AI落地,仍然面臨困難。目前,雲從科技主要圍繞智慧治理、智慧金融、智慧出行、智慧商業、泛AI等應用場景。智慧治理作為核心營收板塊,營收占比達八成,該板塊2022年營收4.21億元,同比下降51.3%;智慧金融作為第二大營收板塊,營收規模為7775萬元,同比下降42%。

額外要指出的是,雲從科技所處賽道,競爭日益激烈。在2023年半年度報告中指出,所處人工智慧行業一方面面臨著商湯科技、虹軟科技、格林深瞳等人工智慧企業的競爭,其中既包括核心算法技術實力的比拼,也包括人工智慧應用和行業解決方案的較量;

另一方面也面臨著海康威視等視覺設備廠商推進對產品進行人工智慧賦能轉型的挑戰,該類廠商在硬體研發和供應鏈方面有著深厚積累,使得新興人工智慧企業需不斷尋求差異化優勢,整體市場競爭較為激烈。並提示,若公司未來一定期間面臨市場激烈競爭出現主要產品價格下降、研發投入持續增加且研發成果未能及時轉化、人工智慧行業政策出現不利影響、下遊行業需求顯著放緩等不利情況,短期將無法盈利,未彌補虧損將持續擴大。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以ChatGPT類產品為代表的生成式技術範式的突破和應用拓展,再次驗證了AI大模型技術必然給傳統經濟模式帶來巨大變革。

雲從科技作為AI平台型企業,一方面,將繼續堅持以CWOS為技術底座,生產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加深解決方案對行業核心業務支持,促進數實融合。另一方面,將以「CWOS+產業落地」擁抱數字化轉型下的智能時代,賦能日常生活、社會服務和產業經濟。

與此同時,人工智慧進入大模型時代。在IDC最新報告中指出,OpenAI帶動的ChatGPT以及大模型的熱潮,又推動AI重回焦點,儘管在今年內未必能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營收,但其普及的廣度、推廣的速度、滲透的深度,有望帶動AI產業快速穿越本次下行周期,重回高增長時代。

由大模型所掀起的新一輪人工智慧浪潮,雲從科技在這一波浪潮下,也拋出了定增預案,擬通過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以此募資36.35億元用於雲從「行業精靈」大模型研發項目。

最後,IDC近期報告指出,長遠來看,AI技術的創新疊代驅動了應用場景的進一步落地,以AIGC、數字人、多模態、AI大模型、智能決策為代表的熱點為市場帶來了更多想像力和可能性。

尤其今年在ChatGPT點燃下,身處人工智慧賽道上的廠商備受資本青睞。當然,AI技術落地、持續的虧損、競爭加劇等諸多因素,市場也會逐漸趨於理性,回歸價值。

楊劍勇,福布斯中國撰稿人,致力於深度解讀物聯網、雲服務、人工智慧和智能家居等前沿科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66e2a3dd5e88b9e7d80e7a81d60ea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