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百姓:「黎民」和「百姓」這兩個詞的含義和您想的截然不同

2023-12-13     花西亦花心

原標題:黎民百姓:「黎民」和「百姓」這兩個詞的含義和您想的截然不同

在古代文獻中,我們常常遇到成語「黎民百姓」,這一用詞起源於《隋唐演義》並在今天泛指全體平民。然而,「黎民」和「百姓」在古代卻有著不同的含義,這其中的故事充滿了曲折。

成語來源於《隋唐演義》第17回,描述了六街三市的宰臣們和黎民百姓在天子的命令下共同歡慶的場景。但在古代,「黎民」和「百姓」並不是指代平民的詞彙,它們各自有著獨特的內涵。

黎民一詞在古代指的是九黎族的族民,在逐鹿之戰後演變成了奴隸的意味。九黎族是一個聯盟,擁有81個氏族,經常與炎帝族發生衝突。在逐鹿之戰中,九黎族戰敗,被俘的族民成為奴隸,後來被稱為「黎民」。隨著九黎族的瓦解,黎民逐漸融入炎黃子孫中。

而在古代,百姓是指有姓氏的人,特指貴族。在春秋戰國之前,只有王公貴族才有姓氏,而普通平民是沒有姓氏的。隨著封建制度的建立,平民階級逐漸融入社會管理層,貴族地位逐漸沒落。因此,姓氏在平民中逐漸廣泛產生,奴隸和平民的區別也逐漸模糊。於是,「百姓」和「黎民」等詞彙逐漸演變成一種統稱,指代普通的百姓,意義逐漸趨同。

在點擊頭條搜索之後,我們發現有關「黎民百姓」的解答,這些古代詞彙原來涵蓋了如此豐富的歷史故事。黎民從九黎族的奴隸身份逐漸演變成普通百姓,而百姓則經歷了姓氏的演變,從貴族特權中走向平等。這樣的歷史背景讓「黎民百姓」成為今天泛指平民的成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63b0a130c57f5c8f9bd18e3cadfcd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