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小細胞肺癌轉化竟是RET重排肺腺癌對普拉替尼的耐藥機制

2023-03-23     繪真醫學

原標題:【病例】小細胞肺癌轉化竟是RET重排肺腺癌對普拉替尼的耐藥機制

在RET重排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大多數對RET特異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的耐藥性是不依賴RET機制驅動的。本文介紹了首例RET重排肺腺癌(LUAD)轉化為小細胞肺癌(SCLC)作為普拉替尼獲得性耐藥機制的病例報告。一名43歲患者因胸腔積液顯示RET重排的LUAD就診。在對普拉替尼產生反應14個月後,對進展的胸膜病變進行活檢,發現表型轉化為SCLC。分子檢測發現,原發腺癌和復發SCLC有相同的RET融合和TP53突變。患者改用卡鉑和依託泊苷化療後取得部分緩解,6個月後病情進展。組織學轉化可能是RET-TKI耐藥的一種機制,應考慮重新活檢以適應後續治療。

背 景

據報道,RET融合基因在1%-2%的肺癌中存在。化療和/或免疫治療,以及多激酶抑制劑,表現出一定的療效。塞普替尼(selpercatinib)和普拉替尼(pralsetinib)是兩種新的選擇性RET TKI,表現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強大的療效(包括中樞神經系統轉移),在經治患者和未接受治療的患者中,客觀緩解率(ORR)分別為55%和85%。對這些選擇性RET-TKI的耐藥機制目前正在研究中,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的。有研究表明,大多數已確定的耐藥性機制不依賴RET機制驅動,如MET或KRAS擴增。然而,沒有向鱗狀細胞或SCLC的組織學轉變的報道。

本文描述了據研究人員所知的第一例RET重排肺腺癌在普拉替尼治療後轉化為SCLC的病例。

病例

患者女,43歲,有輕度吸煙史,出現胸壁疼痛、呼吸困難和體重減輕。CT顯示孤立性左側胸膜腔積液,PET-CT及腦磁共振成像未見其他病變(cTxN0M1a)。胸膜液細胞學檢查顯示肺源性腺癌(TTF1+),且未見PD-L1表達。由於免疫化學檢測到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的表達,我們立即開始使用阿來替尼(alectinib)治療。然而,基因檢測沒有發現任何ALK重排,因此需要進行胸膜活檢來解釋這一差異。鏡下可見胸膜壁層被腺泡狀或乳頭狀腺癌浸潤(圖1A-1E)。免疫組化顯示腫瘤細胞TTF1和TP53的核表達強,與TP53突變一致,無Syn(突觸素)、RB1、CD56和嗜鉻粒蛋白抗體染色(圖1B-1E)。ALK的免疫活性弱。通過靶向RNA測序,發現CCDC6的5'端和RET的3'區域之間的融合,沒有發現ALK重排、MET擴增或KRAS突變。同時,在阿來替尼治療下,呼吸系統症狀和胸痛加重,胸腔積液增多,並出現淋巴管炎(圖2A)。由於這種新檢測到的CCDC6::RET重排,治療切換到普拉替尼,並產生了14個月的快速且幾乎完全緩解(CR)的療效,並具有良好的臨床耐受性,以及I級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圖2B)。

圖1 2種腫瘤的組織學特徵(1A-1H和1J放大200倍,1I放大400倍 )

1A-1E 原發腫瘤表現為腺癌形態特徵,有細胞不呈典型腺樣特徵,伴間質反應

1A HE染色;1B 腫瘤細胞顯示TTF1的免疫反應性;1C 與突觸素的免疫反應性

1D 對TP53有強核染色(突變模式) ;1E RB完全缺失

1F-1J 第二種腫瘤表現為小細胞肺癌的特徵,小細胞密集排列,細胞質稀少,核成型,核染色質呈細顆粒狀

1F HE染色;1G TTF1染色細胞;1H 突觸素顆粒胞質免疫反應性

1I TP53核染色(突變模式);1J RB完全缺失

圖2 患者臨床病程的放射影像、治療史和基因檢測結果

A 開始使用普拉替尼前的基線情況

B 在2次掃描評估後獲得對普拉替尼的最佳反應

C 用藥14個月後疾病進展

D 卡鉑加依託泊苷4個周期後的最佳反應

不幸的是,隨訪CT掃描顯示疾病進展,伴有結節性胸膜病變和左側淋巴結腫大(圖2C)。進行新的胸膜活檢以確定對普拉替尼耐藥的機制(圖1F-1J)。鏡下可見緻密排列的小細胞,胞質稀少,核成型,核染色質細顆粒狀。有絲分裂率高,Ki-67增殖指數達90%。細胞瀰漫性表達TTF1和神經內分泌標誌物(嗜鉻粒蛋白、Syn和CD56)。細胞角蛋白AE1/A3呈點狀核旁染色,RB1表達缺失,診斷為SCLC使用全轉錄組RNA測序的分子檢測發現了TP53突變以及與第一次活檢中相同的CCDC6::RET融合。進行無監督聚類分析(圖3),比較兩種腫瘤的表達和致癌變異。分析表明,初始LUAD與我們資料庫中的其他LUAD聚類,疾病進展的SCLC與NeuroD1亞型SCLC聚類。

圖3 無監督聚類分析,根據分子亞型,SCLC以藍色、綠色或粉紅色表示(PMID 30926931)。本文報告的案例用紅框突出顯示。

最初的腺癌與其他腺癌分組,SCLC與SCLC分組(更準確地屬於NeuroD1亞型)

該資料庫包括另一例exADK-SCLC(藍色和粉色),它們與SCLC的ASCL1亞型分組

患者隨後接受依託泊苷-卡鉑化療。患者在 6 個周期後獲得部分緩解(PR,圖2D),並對剩餘的肺門淋巴結進行縱隔放療。不幸的是,隨著腹痛的發作,發現了腦、肝、胸膜的快速瀰漫性進展,以及骨轉移。活檢證實為同一SCLC侵犯肝臟。卡鉑聯合紫杉醇的二線化療正在進行中。

討 論

在接受靶向治療的EGFR突變和ALK重排NSCLC患者中,存在SCLC轉化;也有未經TKI治療的EGFR突變的LUAD向SCLC轉化的報道。這表明:無論是初始的基因驅動因素還是TKI類型都不是SCLC轉化的充分、甚至是必要條件。在此,我們報道了RET重排肺腺癌向SCLC的表型轉化,作為普拉替尼的獲得性耐藥機制。

在我們的病例中,SCLC是轉化的結果而不是二次原發腫瘤的假設得到了臨床表現的支持:在一名輕度吸煙的年輕女性中,首次發生RET重排的LUAD,並對普拉替尼有反應。分子和聚類分析也支持這一觀點:在兩種腫瘤中有相同的CCDC6::RET融合,每一種腫瘤的表達與我們資料庫中來源於相同組織學的腫瘤聚類。此外,在普拉替尼治療下,延長的無進展生存期(PFS)為14個月,比通常報道的一線治療(9.1個月)更長,這與已經存在的小SCLC克隆不一致——如果沒有適應治療,會迅速進展。

我們還通過免疫組化在LUAD和SCLC中觀察到相同的TP53突變和RB1失活。這兩種抑癌基因在SCLC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並可能促進了腫瘤從腺癌發展為SCLC,這與肺腺癌和SCLC潛在的共享細胞起源理論(肺泡II型細胞)相一致。重要的是,它們可以預測LUAD的轉化。在文獻中,這種SCLC亞型未被描述為由LUAD轉化為SCLC。在我們的病例中,進展中的SCLC與NeuroD1亞型聚類,而我們資料庫中另一例EGFR-LUAD轉化為SCLC的病例與ASCL1亞型聚類。聚類分析顯示,在這2例轉化病例中,分別過表達NEUROD1和ASCL1 mRNA。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確定這些SCLC亞型是否屬於轉化後的LUAD的一部分。

事實上,SCLC轉化導致我們給予卡鉑+依託泊苷化療,文獻報道的45%的患者最初反應良好,這強烈支持在靶向治療下進展的患者重新活檢的必要性。此外,全面篩查NSCLC中的TP53和RB1基因,有助於發現有組織學轉化風險的患者,並據此調整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Gazeu A, Aubert M, Pissaloux D, Lantuejoul S, Pérol M, Ikhlef N, Bouhamama A, Franceschi T, Swalduz A. Small-Cell Lung Cancer Transformation as a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to Pralsetinib in RET-Rearranged Lung Adenocarcinoma: A Case Report. Clin Lung Cancer. 2023 Jan;24(1):72-75. doi: 10.1016/j.cllc.2022.10.005. Epub 2022 Nov 1. PMID: 36437214.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4a1f6e2e70d8a4c79a49c74f36a8b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