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時刻

2023-01-17     錢耳朵

原標題:歷史時刻

公眾號推薦規則變了,為了第一時間收到推送文章,建議將公眾號設為星標

具體方法:點擊「錢耳朵」,再點右上角的「…」,點擊「設為星標」就可以了。

昨天滬深300大漲1.56%,一舉突破年線(250日線),很多人都很開心。

突破年線,意味著 過去一年的投資,超過一半的人已回本

但這個位置卻又很「敏感」。

既然超過一半的人回本了, 如果市場情緒略有下滑,這部分人會不會節前止盈呢

所以大盤在這個位置很「尷尬」, 想繼續上漲,必須要有情緒上的巨大提升,比如,外資繼續大筆買入、經濟數據大超預期。

今天大盤表現低迷,就是 「尷尬」的表現。

而且,有一點需要注意:

雖然滬深300、上證指數昨天突破了年線,但是深證成指、創業板指、中證500、中證1000卻並未突破年線;尤其是 中證500、中證1000,離年線仍相差較多

說明市場其實是「分化」的,大盤股「回本了」,但中小盤股並沒有。

也可以說, 價值板塊「回本了」,但成長板塊沒有

所以目前而言,成長板塊的性價比相對較高。

1、半導體板塊起飛了

昨天韋爾股份的業績大暴雷,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了73.19%-82.13%,扣非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96.63%-97.15%。

但是韋爾股份的股價昨天大漲8.15%,今天再度大漲1.92%。

半導體板塊也為之一振,昨天大漲3.22%,今天再度大漲2.5%,領漲兩市。

讓人聯想到, 半導體板塊是不是「利空出盡」,拐點到了

(1)交易面

從估值看,目前「中證全指半導體」指數的PE為41.73倍,位於近5年15.99%的百分位, 估值非常有吸引力

從波動率看,近5年「中證全指半導體」指數的年化波動率是38.64%,2022年「中證全指半導體」指數的跌幅是37.30%,非常接近年化波動率。

說明 半導體板塊的調整比較充分

從技術面看,目前「中證全指半導體」指數 處於比較強的「支撐位」附近,有反彈的「慣性」

從外圍影響來看,上周,美國費城半導體上漲6.24%,中國台灣半導體指數上漲7.45%, 提振了中國大陸半導體板塊

總而言之, 從交易面看,半導體板塊有較大的機會

(2)基本面

但是半導體板塊的基本面,卻不大樂觀。

比較全球半導體板塊的最新銷量,中國的半導體板塊最不景氣。

據SIA統計,2022年11月,全球半導體行業總銷售額為455億美元,同比下降9.2%,環比下降2.9%。

其中,美洲、歐洲、日本是增長的,分別同比增長5.2%、4.5%、1.2%。

但是, 中國的半導體銷量同比下滑21.2%,為各地區之最。

可以認為,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的拐點,遠未到來。

另外一個現象也不容忽視。

全球「代工」龍頭台積電,市場份額在2022年四季度預計達到60%, 這可能將進一步擠壓中國大陸半導體企業的生存空間

近些年,台積電一直在美國、日本、歐洲等地積極建廠。

2022年12月6日,台積電錶示,將把原本計劃對亞利桑那州新工廠的投資額, 從120億提高至400億美元,分別用於鳳凰城 4納米和3納米晶片廠的建設,這兩期晶圓廠預計先後於2024年和2026年投入量產。

2022年10月14日,台積電正式決定在日本建廠,初步規劃以 22納米至28納米特殊製程為主,將於2024年量產。2023年1月12日,台積電總裁魏哲家稱,考慮在日本建第2座廠,該晶圓廠將採用 12/16納米和22/28納米製程技術,計劃於2024年末進入量產。

2022年12月23日,台積電計劃在德國德雷斯頓市建立其第一家歐洲工廠,並與供應商進行了洽談。

2022年12月6日,台積電錶示,將把原本計劃對亞利桑那州新工廠的投資額, 從120億提高至400億美元,分別用於鳳凰城 4納米和3納米晶片廠的建設,這兩期晶圓廠預計先後於2024年和2026年投入量產。

2022年10月14日,台積電正式決定在日本建廠,初步規劃以 22納米至28納米特殊製程為主,將於2024年量產。2023年1月12日,台積電總裁魏哲家稱,考慮在日本建第2座廠,該晶圓廠將採用 12/16納米和22/28納米製程技術,計劃於2024年末進入量產。

2022年12月23日,台積電計劃在德國德雷斯頓市建立其第一家歐洲工廠,並與供應商進行了洽談。

全球半導體的需求是有限的,台積電現在「四處擴張」,增加產量, 到2024年全球半導體的產量可能仍舊「供過於求」

並且,在當地建廠,大機率將優先採購當地的設備和材料,國內半導體龍頭的一些較為先進的設備或材料,例如中微公司3nm的刻蝕機等,可能陷入無人購買的境地;進而導致 「國產替代」的進程更加緩慢

好消息是,根據Strategy Analytics消息,受益於疫情居家辦公以及學習的需求推動,加上巴西、印度等新興市場的持續增長, 預計2023-2027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用戶基數有望增長11%,其中,2023年全球智慧型手機滲透率將達53%。

智慧型手機是晶片的最大需求方。所以 長期來看,半導體板塊有增長空間

最後注意一點,半導體板塊內部「分化了」,不是所有的細分板塊都不景氣,部分高景氣的細分板塊有望率先「起飛」。

勇哥做了一份景氣度較高的半導體細分板塊的名單,可以添加助手領取

2、要不要擇時?

昨天一波大漲,上證指數一舉突破年線、突破3200點,很多人懵了。

大家「原以為」的是, 年前大盤會回調,年後再漲回來。勇哥起初也傾向於這麼想。

但是千算萬算,沒算到一件事:

外資居然這麼猛,一天凈流入158億,給我們來了場「逼空」

經此一「役」,有些人心態變了。

一些人人認為, 早知道不擇時了,一輕倉就踏空,不如長期持有。

另一些人認為,A股就是「跌多了就漲,漲多了就跌」,所以 基金不能長期持有

這2種觀點都比較極端。

或者說,這2種觀點都只是對自己「短期」操作的「簡單」總結,但並不科學。

認為「不應該擇時」的,大機率是輕倉的,想等回調後再加倉,結果沒等到。

但是有沒有想過, 你的問題不在於擇時,而是「過度擇時」?市場不可能永遠漲,也不可能永遠跌,波動是常態。但是,如果想每波上漲都抓住,每波回調都規避,本質就有點「異想天開」;不可能有人能操作這麼精準。

認為「基金不能長期持有」的,大機率是做了一波過山車的人,基金跌過漲過,但最終沒怎麼賺錢。

同樣,有沒有想過, 你的問題不在於「長期持有」,而是「躺平」了?有人把投基金比喻成「春播秋收」,這個比喻很好;但不意味著「播種」了後就「躺平」。農民種地,要時刻關注農田裡的情況,乾了就澆水,有蟲子就打藥……投基金也是,建完倉後,大方向上「長期持有」,但要根據市場情況加減倉、調倉,才能賺錢。

關於「擇時」,勇哥既不贊成「過度擇時」,也不贊成「躺平」。

是否擇時建議根據2點而定: 勝率潛在的調整空間

以3種情況為例。

1)假如你 有80%以上的把握,大盤會跌20%以上。這當然要擇時,減倉。

2)假如你 只有60%左右的把握,「感覺」大盤會有所下跌。這種情況就不建議擇時了,不如老老實實「臥倒不動」。

3)假如你 有90%的把握大盤會調整,但潛在跌幅估計不大,比如預計在10%以內。這種情況,其實也沒必要刻意規避;扛一扛就過去了。

綜合來說,「是否擇時」不是一成不變的範式,要靈活運用。我們能做的只有2點:

一方面,要加強研究,提高預測的勝率;另一方面,要評估可能的調整空間。

3、熱點

(1)12月的經濟數據出了,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長2.9%,預期是1.85%,超預期;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80%,預期是下降6.48%,大超預期。

點評:12月的經濟情況比預期的好,尤其是消費,大超預期;看來,對今年的經濟,可以樂觀一些。但是注意, 從11月1日到現在,消費板塊漲了25%以上,目前交易較擁擠,不宜追高

(2)2022年全國人口統計出爐了,今年出生人口956萬人,死亡人口1041萬人,新世紀以來的首次人口負增長。

點評:2021年全國出生人口1062億,死亡人口1014億。比之2021年,2022年死亡人口多增27億,但出生人口大減了106億,說明 2022年人口負增長不是因為「疫情超額死亡」,而是出生率確實大幅放緩了。人口紅利曾經成就了中國房地產、中低端製造業、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隨著人口紅利的慢慢消失,房地產、網際網路大機率將轉向存量競爭、高質量發展;中低端製造業要向高端製造轉變。

(3)2022年12月70城房價出爐,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城市有55個,比上月增加4個;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城市有63個,比上月增加1個。

點評:房地產板塊的大趨勢依然是下行,但房地產問題若處理不好,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所以「軟著陸」非常重要。 預計2023年對房地產的刺激政策可能再度出台,短期可能會出現交易性機會。但是注意,「托而不舉」是行業大勢,房地產的長期發展空間有限。

如需看大盤及賽道估值,請看第二條文章。

如果需要專業的團隊實時輔導,幫助你少走彎路,可以添加助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3d7fe57a52b2b280d93d1f64dd77a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