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領到新中國第一張身份證」

2024-01-11     江西衛視

原標題:「我這樣領到新中國第一張身份證」

1984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隨後在試點單位頒發第一代居民身份證。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單秀榮成為我國第一位領取居民身份證的公民,這張身份證現在存放於北京警察博物館裡。

單秀榮,1946年出生 ,天津漢沽人,中國歌劇舞劇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聲樂研究學會理事。國家一級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圖源:人民網

1984年8月30日,北京市居民380人首批領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首批頒發是在朝陽門內大街的一個大院裡進行的,當時,大院裡擠滿了人,彩旗飄揚,鞭炮齊鳴。中國人從此有了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份代碼。

2004年,公安部開始組織全國各省居民逐步換髮「二代證」。與「一代證」相比,內置非接觸式IC晶片的「二代證」安全性更高、信息儲存量更大、壽命更長,更有讀寫速度快、使用方便、更易於保管等優點。

圖源:羊城晚報

2013年1月1日,第一代居民身份證正式退出。至此,「一代證」和「二代證」已經「和平共處」了8年。

單秀榮:我這樣領到新中國第一張身份證

據新華社2018年11月19日報道:1984年,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派出所成為第一代身份證頒證的試點單位,8月31日那天,成為了單秀榮最難忘的日子,「那天傍晚我們大院裡掛著紅旗,張燈結彩,特別隆重。」到了現場民警告訴單秀榮,要第一個發給她,「成為第一個領到身份證的居民,特別高興。」

圖源:人民網

「外出住宿要介紹信,領取匯款要介紹信,就連坐火車買軟臥車票也要有介紹信。」單秀榮回憶說,直至上個世紀80年代初,證明「身份」都是一件困難繁瑣的事。

那時候我國用作證明公民身份的證件有工作證、介紹信、戶口簿等,但工作證、介紹信種類繁雜,既沒有統一格式,也只能在特定的範圍內使用,不具有證明公民身份的一般法律效力,還容易偽造、頂替,被不法分子利用。至於戶口簿,一戶一本,攜帶不便,沒有照片,無法做到人證統一認證。

在拿到身份證以後,單秀榮感到十分開心,這一張小小的卡片取代了一袋子厚厚的身份證件,從此以後,出去匯演也不用再去開什麼介紹信和其他的證明了。

領到身份證的幾天後,單秀榮就去郵局嘗試了一次,當時郵局的工作人員拿著這張身份證看了半天,「他說,這是真的嗎?我說剛發的。對我來說這是新鮮的事,對這些辦事人員來說也是一件很新鮮的事。」

來源:人民網、新華社、羊城晚報、光明網

編輯:魏彥彬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21a46b94e82bb7763ac0e2bbca46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