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的寧夏,世界的舞台
——寫在第六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開幕之際
光明日報記者 張文攀 閆磊
「河海大學團隊的複雜水文地質條件港口建設關鍵技術,已應用於阿聯杜拜哈斯彥電廠項目等重點工程……」9月17日,在第六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水資源論壇上,16項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推廣並取得成效的水利合作成果發布,向世界講述中國治水智慧走出國門的故事。
古往今來,從開闢古代絲綢之路到共建「一帶一路」,中阿文明交流跨越千年,書寫了互學互鑒的歷史佳話。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將於9月21日在寧夏銀川開幕的第六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也迎來了第十個年份。十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借力中阿博覽會平台,中阿友好合作、交流交融不斷深入,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生機勃勃。
「如今的沙特,當我們走在機場、商店,中文標識隨處可見。」
「新疆是個好地方,可謂『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
「這裡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與寧夏相隔數千里,卻創造了我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典範,這裡就是福建!」
…………
9月19日,中阿旅行商大會「一帶一路」文旅合作推介會上,國內多省區藉助寧夏這個開放的平台向世界展示自己,以最精彩的文旅推介回應來自「一帶一路」合作夥伴的熱情邀請。
從能源合作到跨境電商,從基礎建設到技術合作,從綠色低碳到醫療健康,從數字經濟到航天航空,中國向阿拉伯國家伸出優勢互補的合作之手。該博覽會恰如一個支點,撬動西北內陸不沿邊不靠海的寧夏變成面向阿拉伯國家開放的橋頭堡。
「我們藉助『中國—阿拉伯國家農業技術轉移中心』平台,相繼在約旦、巴基斯坦等8個國家建立了農業技術轉移海外分中心。在約旦開展優質蔬菜品種試驗示範,助推寧夏優質蔬菜種子銷往中亞、中東及非洲等27個國家和地區。」寧夏農業農村廳廳長王建說。
在經貿合作中,前五屆中阿博覽會期間,共有112個國家和地區、318位中外部長級嘉賓、6000多家國內外企業參會參展,簽訂各類合作項目1213個。「今年8月27日銀川—杜拜航線復飛,寧夏成為疫情後西北地區首個恢復直飛杜拜航線的省區,中歐、中亞班列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寧夏國際貨運班列穩定運行。」寧夏商務廳副廳長崔彥祥告訴記者。
中阿博覽會期間舉辦的中阿旅行商大會,先後邀請了中東、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旅遊主管部門、行業協會、旅遊企業等參會,簽署合作協議93項,已成為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乃至「一帶一路」合作夥伴的旅遊業界共享發展經驗、共推人文交流、共謀合作共贏的橋樑。
十年來,從紅海岸邊到黃河臂彎,從沙漠綠洲到賀蘭山下,一系列經貿、科技、旅遊、人文等領域的合作不斷豐富中阿交流的內涵。下一個十年,新的藍圖將如何繪製?第六屆中阿博覽會上,每一項合作都會迎來新的機遇。
「本屆中阿博覽會將舉辦首屆氣象高質量發展合作論壇,推動氣象領域頭部企業與阿拉伯國家氣象部門簽署框架合作協議。大會還將舉辦智慧氣象展,布設中國風雲氣象衛星及其應用、智慧氣象裝備等展區,集中展示中國先進的氣象裝備和科技成果。」中國氣象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徐相華說。
「我們將面向阿拉伯國家發布300項先進適用技術,開展荒漠化防治技術推介和對接活動,與阿拉伯國家分享中國荒漠化防治先進技術和經驗,啟動中埃荒漠化防治聯合實驗室培育建設。」寧夏科技廳副廳長陳放告訴記者。
面向未來,穿越千年的絲路畫冊又將翻開新的一頁,中國將繼續與阿拉伯國家在合作共贏中構建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20日 03版)
[ 責編:徐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