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精神象徵,為什麼是「高盧雄雞」?

2023-01-08     環球情報員

原標題:法國的精神象徵,為什麼是「高盧雄雞」?

在2022年卡達世界盃中,衛冕冠軍法國隊一路殺進決賽,但遺憾卻未能實現衛冕。

在比賽期間,法國隊被球迷們叫做「高盧雄雞」。因為法國隊球衣用一隻公雞作為LOGO。

法國隊隊服

「高盧」則是法國的一個代表詞。高盧一詞始於古希臘時期,在古羅馬時期被廣泛運用,距今有2000多年歷史。

法國隊徽的演變,公雞一直是主導元素

作為地理名詞,「高盧地區」大致位於今天的法國和比利時。歐洲古代曾經有三大民族(凱爾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

歷史上高盧人是凱爾特人的一支,使用的高盧語則為凱爾特語的分支。

古代高盧地區

然而,今天法國的國名「法蘭西」,在最初意為「法蘭克人的土地」。

法蘭克人則是日耳曼人的一支。那麼,法國與高盧之間是什麼關係?高盧和雄雞又是什麼關係呢?

一、高盧拉丁化

兩千多前,歐洲文明中心主要在希臘半島(古希臘)和亞平寧半島(古羅馬)。

其他大部分地區都處於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的過渡時期,文明發展程度低於希臘和羅馬。

阿爾卑斯山脈的北方主要分布著三大民族——凱爾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他們經濟發展程度較低,因此被羅馬人稱為三大蠻族。

歐洲各大民族的分布,高盧地區主要是凱爾特人

凱爾特人,主要分為陸地和海島凱爾特人。

居住在西歐平原(今法國)的陸地凱爾特人被稱為「高盧人(Gallia)」。居住在阿爾卑斯山脈附近(今瑞士)的凱爾特人被稱為「赫爾維蒂人」。

凱爾特人的分布

公元前590年開始,羅馬人建立了共和國,起初羅馬共和國地盤主要包括亞平寧半島。亞平寧半島北方的波河平原依舊被高盧人等蠻族所占據。

羅馬北方的高盧人和赫爾維蒂人覬覦羅馬共和國的財富,多次南下劫掠,衝突頻發。

古代羅馬北方的凱爾特人分布

公元前390年,高盧將領布倫努斯曾率領軍隊南下,入侵羅馬共和國的土地。此後的一百多年裡,高盧人利用羅馬忙於戰爭,立足未穩之際,從阿爾卑斯山入侵,占領了不少羅馬人的土地。

古代高盧騎士

公元前201年,羅馬打敗了南方的勁敵迦太基之後,開始進攻北方的高盧人。

羅馬人和高盧人進行了多次拉鋸戰爭,雙方互有攻守。羅馬人憑藉著先進的武器,占據了不少高盧人的土地。

公元前1世紀時期的高盧

然而羅馬共和國始終無法占據高盧全境。公元前58年,在時任共和國的主政者凱撒的帶領下,羅馬發動了對高盧的高盧戰爭。

歷經8年的戰爭,到公元前50年,高盧被羅馬共和國擊潰,高盧全境成為了羅馬的一部分。

凱撒攻陷高盧

羅馬共和國的標誌是「鷹」,凱撒在征服高盧之後,認為高盧人跟雄雞一樣愛裝腔作勢,跟高貴的鷹不符。

此外,在羅馬的官方語言——拉丁語中,高盧人「Gallia」和雄雞「Gallus」的發音相似,凱撒給高盧人起了「雄雞」這一帶有「侮辱性」的綽號。

但凱撒起的這個綽號卻被樂觀的高盧人接受,成為了高盧人的擬物化的標誌。

高盧的公雞

高盧戰爭促成了凱撒聲望的提升,凱撒成為了羅馬事實上的獨裁者。高盧戰爭也促成了羅馬從共和國向帝國的轉變。

凱撒去世後,凱撒的外甥——屋大維繼承凱撒的位置,成為了羅馬帝國皇帝。

屋大維即位後,開啟了對高盧的進一步統治和文化改造。為了瓦解當地高盧人的反抗,屋大維將高盧分為四個行省。

高盧地區是西歐土壤肥沃的地區,屋大維為了鞏固權利,將四個高盧行省當中,最富裕的三個由自己直屬管轄。

羅馬的行政區

此外,屋大維在高盧實行同化政策。首先建立城市,推廣羅馬模式。高盧的凱爾特人的首領,也成為了羅馬帝國的代言人,對於羅馬文化產生認同。

高盧地區的羅馬城市

在文化上,羅馬人在高盧力推拉丁語。當時高盧人雖使用高盧語(凱爾特語系),但僅僅停留在語言階段,沒有產生文字。古代高盧語逐漸被拉丁語所取代。

高盧人成為了講拉丁語的凱爾特人。隨著大批城市的興起以及拉丁語的普及,高盧地區逐漸「拉丁化」。

二、法蘭克征服高盧

征服高盧後,羅馬人繼續著擴張步伐,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個大洲的帝國。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的高度發達引起了其它蠻族——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覬覦。高盧人等凱爾特人被羅馬征服之後,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成為了帝國的又一威脅。

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在面對日耳曼人等入侵的戰敗,逐漸走向了衰落。一些地區的總督趁機發動兵變,希望脫離羅馬帝國的獨立。

公元259年,在高盧人的支持下,駐守萊茵河的羅馬將軍波斯杜穆斯自立為皇帝,建立「高盧帝國」,領土包括不列顛、高盧、西班牙等地。

短暫的高盧帝國

然而,高盧帝國僅僅持續了6年就被羅馬鎮壓。

在帝國國內,高盧人等地區的起義不斷,維穩成本提高。除此之外,帝國還面臨著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蠻族的入侵。

公元4世紀時期,基督教成為了羅馬國教。拉丁語成為了《聖經》的唯一解釋官方語言。隨著標準拉丁語的官方化,一些地區的拉丁語出現了分化。例如高盧的拉丁語跟當地語言結合,形成了「高盧-拉丁語」。

高盧-羅曼語族分布

基督教地位的確立沒有改變羅馬帝國的處境。公元5世紀起,日耳曼蠻族大舉入侵高盧地區、亞平寧半島。

到羅馬帝國滅亡之前,高盧已經被多個日耳曼部落所占領。

公元476年,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的西哥特人所滅。公元5世紀末,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占領了高盧。

高盧人(凱爾特人)開始被法蘭克人(日耳曼人)所統治。公元496年,受高盧人影響,法蘭克人皈依了天主教,成為首位皈依基督的日耳曼征服者。

克洛維一世皈依天主教,這長期被視為法蘭西的開端

高盧人和法蘭克人的幾代通婚,形成了日後法蘭克西部(西法蘭克)的民族——法蘭西人。

當時,法蘭克人(日耳曼人)的文化相對薄弱,法蘭克人接受了高盧-羅馬文化,改說高盧-拉丁語(羅曼語族)。

法蘭克人、高盧人在高盧-羅曼語族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西法蘭克地區的通行語言——法語。

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經過一系列擴張,建立了法蘭克帝國。

法蘭克帝國版圖

但查理曼大帝去世後,法蘭克帝國逐漸解體。公元843年,查理曼大帝的三個孫子瓜分了法蘭克。

法蘭克帝國被一分為三,西法蘭克為法國

高盧位於西法蘭克境內。公元987年,西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王朝絕嗣。雨果·卡佩被推選為西法蘭克王國的國王。

雨果·卡佩之後的幾任諸王,均以「法蘭克王國的國王」自居。

公元12世紀時期,卡佩王朝的腓力二世自立為法蘭西國王,首次使用了「法蘭西」的稱呼。「法蘭西」取代了「法蘭克」,成為了西法蘭克國家的名稱。

「法蘭西」的名字,來源於法蘭克民族(日耳曼人的一支),意為「法蘭克人的國家」。

至此,原屬於凱爾特文化圈的「高盧」,被日耳曼文化圈的「法蘭西」所取代,成為了西法蘭克這個國家的名稱。

三、高盧成為法蘭西的精神圖騰

雖然法蘭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但西法蘭克(法蘭西)所使用的法語,卻是在高盧語(凱爾特語族)和拉丁語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與之相對應的,東法蘭克王國使用的德語,卻是在日耳曼語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拉丁語分化。高盧-羅曼語支是高盧-拉丁語分化而來

西歐各王室都在處於基督教會的控制之下,《聖經》被教會所壟斷,教會的權力大於世俗王權。標準拉丁語是解釋《聖經》的唯一通用語言,也被宗教所壟斷。

14世紀,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貿易繁榮,反對教會的文藝復興運動席捲歐洲。促成了世俗王權、民族語言的興起。

在法國(法蘭西),法語開始取代了世俗拉丁語,成為了法國通用的語言。

維萊科特雷法令出台,法語成為官方語言

法國王室在貴族的支持下,掌握了《聖經》的解釋權,成為了法國最高統治者。

法國教堂公雞風向標

但法國依然是天主教占據主導地位的國家。在天主教文化中,公雞代表了警覺、敏捷、死而復生和人類公平的象徵。

因此,原本凱撒嘲笑高盧人的「公雞」,在文藝復興時期成為法國的國家象徵,其形象也被經常安放於風向標上。

1648年,法國在三十年戰爭中取得了勝利,在歐洲大陸的影響力逐漸提升。路易十四掌權時,法國成為了歐洲大陸的強國。

路易十四認為,雄雞不僅團結,警惕性還高,代表了法蘭西人民的團結、勇敢和智慧。

路易十四

至此,雄雞成為了法蘭西民族認同的文化標誌,成為了法國的代表。

1789年,法國王室無法解決國內矛盾,導致大革命的爆發。波旁王朝被共和派推翻。

波旁王朝被推翻之前,法國皇家史學會認為法國的開端是公元5世紀末的法蘭克國王克洛維一世的洗禮。

共和派歷史學說徹底拋棄了「保王派」的觀點,共和派認為法國人的祖先上溯到古代的高盧人。

高盧人的擬物化形象公雞被賦予「代表法國人的團結和機警」的形象,受到法國人的喜愛。

法國大革命宣傳畫,雄雞被賦予團結、機警的形象

法國大革命因觸及了歐洲各國的君主專制,遭到了歐洲一致反對。他們多次組織起反法同盟干涉。面對反法同盟的入侵,法國人同仇敵愾。

法國面臨的局面,和當時的高盧人公元前後的情況極其類似。歷史上,高盧人面對羅馬人的入侵時,曾經多次組織起有生力量,一次次將羅馬人拒之門外。高盧人反抗羅馬人入侵時表現出的英勇氣概,成為了法國人抵抗反法同盟的精神圖騰。

1792年,瓦爾密戰役勝利後,「高盧雄雞」的形象被用來指代國家和民族。在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國徽設計上,公雞的形象被加入其中。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國徽

共和國歷史學對於法國人祖先的上溯,以及在反法同盟戰爭時高盧精神的指引,使得「法蘭西人是高盧人的後裔」成為法國人核心的民族認同標誌。

1830年,希臘從鄂圖曼帝國獨立。直到今天,希臘語使用「Γαλλία (Gallia)」稱呼法國,意為「高盧」。

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失利,德意志以統一的身份出現在歐洲舞台,法國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極大損傷。為了重拾民族自信,19世紀70年代,法國政府多次宣稱:「我們古老的高盧民族」來代表法蘭西。

1899年,法國政府為了鼓舞民心,發行了20金法郎的貨幣,背面就是高盧雄雞。

1899-1914的20金法郎,背面為公雞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法國成為了主戰場。面對德國入侵,「高盧雄雞」被法國人當做了抵抗德國入侵的旗幟。

兩次世界大戰後,公雞作為法國的吉祥物,被刻畫在多個紀念碑的場所,成為了法國民族精神的象徵。

高盧雄雞的標誌也應用在法國的日常中。法國著名品牌的LOGO上也有公雞的痕跡。例如著名的運動品牌樂卡克、著名的電影公司——百代公司的logo。

法國百代電影公司的LOGO

現如今,法國的地標性建築——巴黎聖母院的塔尖上、法國總統的官邸愛麗舍宮站著的也是一隻雄雞。

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

在體育領域,尤其是足球和橄欖球,法國也把公雞列入到國家隊的徽章之中。法國成為了為數不多的用公雞作為圖騰的歐洲國家。

二戰後,隨著基因研究技術也被應用於人類學、歷史學的研究之中。根據歐洲權威機構的基因研究顯示,法國白人父系基因中,擁有凱爾特血統(高盧人)比例大約在50%到80%。母系基因中,凱爾特人的比例也達到了40%-60%。

基因學研究,凱爾特人在歐洲各地區占比

法國利約梅爾的索姆河戰役紀念碑,碑頂的公雞代表法國民族

基因學的研究發現,從現代科學角度佐證了法國人(白人)是拉丁化的高盧人後裔。這對於鞏固法國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長期作者|雄鷹

直播吧體育作者|足球與歷史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1ad45b6957e8626ea3fada4a90b6d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