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罵爛片,評分逆襲,這部國產史詩大片讓人吵翻天

2023-07-25     豆瓣電影

原標題:被罵爛片,評分逆襲,這部國產史詩大片讓人吵翻天

本文作者:搖曳Flicker

首發公號:未來電影局丨

感謝作者為豆瓣提供優質原創內容丨

備受關注的電影暑期檔拉開了神仙打架的序幕,其中就有一部被雪藏了六年的大片《封神》定檔上映。

這部電影從開拍之初就賺足了話題,導演烏爾善,靠極其具有個人風格的志怪玄幻電影《畫皮2》《尋龍訣》等確立了江湖地位。

演員陣容更是豪華龐大,童年男神費翔、喜劇巨星黃渤、老戲骨李雪健、許久未出山的夏雨、陳坤、袁泉……

集結了30多位明星,幾乎堪稱「有生之年」系列。

不僅如此,電影更是與《指環王》紐西蘭籍主創深度合作,在以明星為賣點的同時,更是打出了「對標《指環王》」打造屬於中國的史詩IP的宏偉目標。

不過,這部從立項之初就話題與爭議並存的「新史詩」電影,上映後呈現出了口碑兩極分化的局面。

與此同時,影片的票房雖然在緩慢增長,但比起其巨大的投資卻稍顯杯水車薪。

這部影片到底質量如何?今天就讓@搖曳Flicker 來聊聊。

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導演: 烏爾善

編劇: 冉平 / 冉甲男 / 烏爾善 / 曹升

主演: 費翔 / 李雪健 / 黃渤 / 於適 / 陳牧馳 / 娜然 / 此沙 / 武亞凡 / 夏雨 / 袁泉

類型: 動作 / 戰爭 / 奇幻 / 古裝上映日期: 2023-07-20(中國大陸)

片長: 148分鐘

烏爾善的美學,仍然具有辨識度

比肩好萊塢的第一步,是在電影美術、視效與音樂方面的看齊,而這一點,《封神》第一部毫無爭議地做到了。

烏爾善作為一個極具個人風格的導演,總是可以賦予電影一種綜合了cult片的獵奇與歷史長河中雲譎波詭的美。

在對於人物之美的建構上,尤其擅長給人賦予妖的感覺,給妖賦予人的性情。

無論是《畫皮2》中楚楚可憐又充滿危險的小唯,還是《尋龍訣》中浩瀚的大漠和光怪陸離的古城,都展現出了烏爾善獨特的「玄幻國風」的電影風格與審美特質。

在《封神1》中,這位來自草原的導演,更是把多元風格雜燴的宏觀美學。

血漿橫飛可怖又刺激的暴力美學以及《聊齋》式人妖媾和的中式妖媚卻不香艷的情慾美學運用到了極致。

先是在漫天大雪中,斬殺謀亂的北地蘇護之子蘇全孝,給觀眾一個「下馬威」;

再讓將鏡頭推向繁盛、宏偉卻沒有煙火氣的朝歌城。

繁重華麗的特效建模透露出的,卻是大廈將傾的悲哀質感。

塑造祭天台一場戲中,巨型大象、舉行在建的祭台的巨物與被奴役的小小的底層人的渺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塑造出了震撼吸睛的奇觀的同時,不用隻言片語的台詞描寫就讓紂王的殘暴、奢靡形象躍然銀幕之上。

而與此同時,導演對於巫覡文化的研究也充分展現出了對於這個遙遠的朝代以及其遺落的文明的想像力。

而隨後伯邑考吹笛,妲己一襲紅衣在雨中或,瘋癲或意亂情迷地翩翩起舞,紂王設宴作樂的場景,也堪稱電影的「名場面」。

雖然在商朝出現橫吹笛,是一個歷史bug,但極具表現力和戲劇性的笛聲反而使其在美學層面無傷大雅。

結合起對三人命運「上帝視角」的觀感,徒然生出一種殘酷的美。

可以看到,無論是對奇觀的迷戀,對巨物的痴狂還是對於傳奇的改寫,都是為了塑造出「大片」應該具有的「史詩感」和宿命感特質。

可以說,至少在電影美學「取其精華」的層面,《封神》做到了。

在IMAX大屏和杜比音效的加持下,仍然是一場視聽盛宴,展現了中國電影工業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眾星的表演,依然具有看點

30多位明星的表演,是賣點,同時也是在敘事上乏力的《封神》沒有落入俗套或者徹底淪為爛片的最後一道防線。

62歲費翔褪去了「偶像」的光環後,用極致自律的身材管理和演技再次跨界,扛住了紂王殷壽這一個豪氣與殘暴並存的富有爭議的「大男主」角色。

同黃渤、李雪健等老戲骨之間的對手戲也具有說服力,和妲己初見、共浴、賞舞的對手戲也頗具性張力。

蓄髮並須的設計,儼然讓當年的全民偶像變成了紂王本王。

姜子牙作為中國銀幕上最經典也是最具有創作空間的角色之一。從曾經仙風道骨有靠譜的仙人形象,到修得駐顏之術的男偶像,再到具有韌性,也能面對個人困境的親和形象,經歷了十分豐富的流變。

在本作中,黃渤飾演的姜子牙自然被突破性地塑造成了,一個具有喜劇色彩的老頑童形象。

在黃渤收放自如地表演中,這個老頑童的姜子牙不僅沒有讓人「出戲」,反而被賦予了一些低調有內涵的「掃地僧」特質。

其身上帶有的片中不多的喜劇與黑色幽默色彩,也難得成為了本片節奏的調味劑。

與夏雨飾演的瘋癲的申公豹,一起為商業電影賦予了賣座的突破點。

而對於商王太子殷郊,未來武王姬發,四方各侯質子以及妲己都大膽啟用了新人演員。

而各個演員無論從外形還是角色精神方面都為相應的角色賦予了一定神韻與生命力。可以說全員演技在線。

《封神》難以「封神」的硬傷在這裡

很遺憾的是,縱使有30億萬的班底,30位明星助陣,有好好拍一部中式大片的誠意,《封神》還是難以一片「封神」。

首當其衝的原因還是劇情。

烏爾善是一位非常擅長電影美學的導演,草原的人生經歷讓他的鏡頭更加具有廣度和泰倫斯馬利克般的遼闊感。

但他真的不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導演。

《封神》雖然是一個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都極具認同感、延展性的IP與文化符號,但是又仿佛有「撲街魔咒」一般。

目前拍攝的直接以《封神榜》及其相關敘事命名的電影、電視劇中,只有1990年郭信玲拍攝,傅藝偉、藍天野等人飾演的老版《封神榜》電視劇和2001年香港劉仕裕拍攝,陳浩民、溫碧霞等人飾演的《封神榜》電視劇在豆瓣評分超過8分。

其他的《封神》作品,尤其是電影幾乎一律撲街,甚至出現了2.8分、3.3分之類的超低評分。

2016年同樣是巨星雲集的許安版,李連杰、古天樂等舉行加盟的《封神傳奇》電影也是以3.0分的超低分慘澹收場。

究其原因,不是封神的故事講不好,而是封神的故事太難講。

作為典型的群像小說,封神故事中亦正亦邪的少說都有十幾個人物,都十分具有辨識度。

所以如果想讓這十幾個人物立起來,十分考驗故事的邏輯性,每一條線索的清晰度和辨識度。

而要在若干個「封神」事中做出新意,更需要透視到封神故事背後真正的內涵——

對權力的想像,對國族的認同,以及文明蛻變的脈絡。

但是更多的封神故事依然將鏡頭對準了人類最原始的慾望:性、暴力和血腥。

紂王和妲己的酒池肉林香艷、炮烙之刑的殘暴,與此同時還有「天龍人」武王一族的「天降正義」又有仙人相助帶來的爽感,幾乎是屢試不爽的。

但同時又是隔靴搔癢的,在短時間的視覺快感之後只會剩下空虛。

但是在目前的《封神》的敘事中,可以看到導演努力地讓視覺之美與敘事的深度並存。

對於紂王形象的修改——

將其從一維的「昏庸」上升到了一場「李爾王」式權力遊戲的犧牲者,放大了其身為「君」的一面,但是敘事卻陷入了混亂和魔改的深淵。

《封神》雖然具有時代特質式地打破了妲己「紅顏禍水」式的刻板印象,將一切悲劇的根源歸結為了追求權力過程中的異化。

但是在另一方面,父權制的思維與敘事核心卻被重新建立。

對於「父親」以及其背後男性話語體制的迷戀,在強烈男性凝視對於女性角色剩餘價值的榨乾和剝削,反而讓姜王后潦草的出走與妲己無緣無由的獨立,顯得單薄並可笑。

對於父親的狂熱使得每一場戲的敘事走向好了崩壞,幾乎每一個質子都經歷了「懷疑爹」、「反抗爹」最後「成為爹」的潦草套路。

更是將《封神》的奇幻故事結構為了一盤散沙——

無法談忠誠、無法談正義、無法談倫理、無法談動機、更無法談新意,空餘口號式的權力依附。

而影片敘事體系中最為浪漫並且有亮點的「歸家」,也僅僅在最後十分鐘得以升華。

沒有等待它升溫,故事就已經結束了。

所以《封神》第一部犯了一個許多奇幻電影、史詩電影的序章最容易犯的錯誤——在美術上極盡華麗,在內容上言之無物。

《封神》雖然已經在技術上步入了世界舞台的中心,《指環王》的開頭,卻落入了《權力的遊戲》第八季的結尾中。

而《封神》系列採取了一次拍攝,分三次上映的思路,目前這個故事繼續講下去已成定局。只能希望在後續的剪輯中調整出更清晰的主腦,更抓人的衝突,更鮮明的人物,更有邏輯的故事,讓中國的奇幻神話IP真正立起來。

姬發、姜子牙、哪吒成為更加有血有肉的英雄,紂王、妲己也成為典型但並不刻板的富有魅力的反派,不負一眾電影人籌拍3年、蟄伏6年打磨作品的精心。

瘋狂玩梗,大膽諷刺,這爆款新片打五星都嫌低

比《消失的她》更猛,它才是真正的華語復仇爽片

2023年第一爽片來了,100分鐘全是高潮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14aa6d7e37f47f39c8a8029a91fcf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