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層」是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大力倡導並身體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體現了解決矛盾的問題導向、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是堅持人民至上的生動實踐。當前,第二批主題教育正縱深推進,廣大黨員幹部要深切領悟「四下基層」中所蘊藏的政治智慧,以「把自己擺進去」的堅定信念躬身入局、破解難題、推動發展,讓每一項基層工作都擲地有聲,讓群眾豎起大拇指。
11月17日拍攝的江蘇揚州瘦西湖風景區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照片,北京,2023年11月18日。
宣講方針政策「擺進去」,在促膝攀談中接地氣、聚民心。目前第二批主題教育來到在基層走深走實的「最後一公里」,更貼近基層、直面群眾。宣傳宣講「家至戶曉」,黨的方針政策才會「開花結果」。廣大黨員幹部要心懷「國之大者」,做到真學真懂、融會貫通,將旗幟鮮明講政治貫穿始終,打好宣講的「地基」。和群眾「同坐一條板凳」,以需求導向不斷完善宣傳宣講內容,深入淺出講解「三農」、醫保養老、基層治理、住房教育、醫療健康等群眾最關心的問題,積極動員群眾主動成為宣傳的「擴音器」,變「黨的政策主張」為「群眾自覺行動」。通過群眾會、院壩會、圍爐夜話等通俗化、大眾化方式,利用好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宣傳功能,將高屋建瓴的政策主張與抽象艱澀的理論話語轉化接地氣、冒熱氣、有生氣的百姓話語,以小見大、以情感人,把事實擺清楚、把道理講明白。推動黨的方針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解開群眾思想上的「疙瘩」,讓群眾切實了解、充分享受政策紅利,不斷為黨的決策部署「聚民力」。
踐行調查研究「擺進去」,在求真務實中察實情、匯民意。「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調查研究是一門致力於求真的學問,一種見諸實踐的科學,堅持在調研中「把自己擺進去」,才能真正了解基層、知曉民意。調研選題階段要撲下身子、沉到一線,在充足的事例、數據、信息搜集的基礎之上做到真找問題、找真問題,確保忙在點子上,謀在關鍵處。調研過程中要走出辦公的舒適圈,脫下「皮鞋」,「磨光」腳底板,深入農村、社區、企業、醫院、學校、「兩新」組織等基層單位,把脈問診、解剖麻雀,在綜合運用座談訪談、隨機走訪、調查問卷等傳統方式的同時,主動擁抱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賦能調查研究,凝聚「同題共答」的強大合力。時刻保持昂揚拼搏之姿,直面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調出真問題,研出真辦法,將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舉措,把工作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干在群眾心坎上,讓「傳家寶」在手中熠熠生輝。
落實信訪接待「擺進去」,在解困紓難中治源頭、解民憂。習近平同志剛到福建寧德工作,就在霞浦縣主持第一個「地縣領導接待群眾來訪日」,拉近了幹群關係,也讓基層人民的訴求有了更便捷、更直接的反映渠道。面對「送上門的群眾工作」,將「自己擺到群眾之中」,變群眾上訪為幹部下沉接訪,不僅是工作方式的轉變,更是作風與思想的轉變。人民信訪為人民,到矛盾糾紛多、問題化解慢、群眾意見大的地方傾聽群眾牢騷、理解百姓抱怨,更有利於摸透情況、找准癥結、在關鍵之處幫助群眾解開「疙瘩事」。廣大黨員幹部要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辦法沉到基層一線去,對待群眾的合理訴求要力求「事事有迴音,件件有著落,凡事有交代」,切實做到「話」有人聽、「事」有人管、「難」有人解。同時寫好「回訪問效」後半篇文章,對大事小情「念念不忘」。堅持以群眾滿意度為「標尺」,用心聽取意見建議、用情為群眾排憂解難、用力解決實際問題。
堅持現場辦公「擺進去」,在真抓實幹中解難題、圓心愿。「治國有常,利民為本。」踐行宗旨為民造福,是開展主題教育的目標任務之一。堅持現場辦公下基層,將「端坐會場」變為「直奔現場」,把工作著力點主動放在基層一線,讓黨員幹部的主動服務態度與「為人民服務」的工作魄力「看得見」。黨員幹部要在踐行「一線工作法」中堅持問題導向,站穩群眾立場,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彎、腳步往下走。堅持窗口前移,深入到群眾聚焦的地方,提供群眾辦事「一站式」服務。既要「穩紮穩打」,堅持實事求是、力避作秀出彩;也要「小步快跑」,實現立說立行、推動緊抓快辦。既要優先處理人民急難愁盼的「民生大事」,又要時刻關注群眾心心念念的「關鍵小事」。從群眾滿不滿意里看差距和短板,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決心,持之以恆,標本兼治,推動問題動態清零。在真抓實幹中增進民生福祉、拉近干群距離、讓「難事兒」不難、「煩心事」不煩,把實事辦得「走實」又「走心」。
作者:張若彤 河北省定州市大辛莊鎮人民政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135e0cd399c1d2711d91d542d88ed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