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司法屏障

2023-09-11     大邑檢察

原標題: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司法屏障

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司法屏障

重慶:創立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

推進檢察一體化履職

踏上巴渝大地,大山、大江、大橋撲面而來。「山水之城」重慶枕臥長江上游,長江幹流橫貫全境,嘉陵江、烏江、綦江等30多條支流縱橫交錯,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後一道關口。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指出,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近年來,重慶市檢察機關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探索建立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以檢察之力守護「一江碧水,兩岸青山」,切實扛起長江上游生態保護政治責任。

攥指成拳,「四大檢察」綜合履職

重慶市涪陵區檢察院長江生態檢察官李姣說起該院辦理的非法採伐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桫欏案時非常興奮,這起案件先是發現了刑事案件線索,又從辦案中發現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線索。

不法商人胡某某等人在審查起訴階段認罪認罰,檢察機關對胡某某等人提起公訴,同時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2020年10月,胡某某等人被判處刑罰,各並處罰金,同時在指定的原採伐適生區補種桫欏樹130株。然而,此案並未畫上句號,長江生態檢察官又從中發現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線索,於今年對保護桫欏樹不力的行政機關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這起案件反映出長江生態檢察官在辦理涉生態環境領域案件時,同步審查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線索,『四大檢察』一體謀劃推進,全面提升了辦案質效。」李姣表示。

合川區檢察院長江生態檢察官劉永宏參與辦理的一起跨省非法傾倒固體廢物污染環境案,則是從公益訴訟案件辦理中發現了刑事犯罪線索。檢察機關先是對非法傾倒壓濾污泥損害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公益訴訟立案調查,繼而審查認定壓濾污泥系危險廢物以外的其他有害物質,最終涉案的龍某某等6名被告人被法院以污染環境罪判處有期徒刑。劉永宏認為,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打通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辦案環節,使訊問、認罪認罰、賠償磋商、生態修復、訴源治理等工作融合進行,不僅提升了辦案質效,還實現了司法便民。

檢察官口中這一「提升辦案質效」的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始於2018年,重慶市檢察院第二分院從那一年開始探索整合生態檢察職能,以檢察一體化優勢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2020年1月,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在重慶市檢察院第二分院、萬州區檢察院先行試點。由於在試點期間取得積極成效,該制度獲評重慶市2020年度「我最喜歡的10項改革」和2021重慶市政法領域改革十佳範例。2021年7月,重慶市檢察機關推廣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全市相繼成立44個長江生態檢察官辦公室,集中履行以往分散的長江生態保護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辦案檢察官有了統一的稱謂——長江生態檢察官。

需要指出的是,長江保護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也是重慶市檢察機關貫徹落實長江保護法的具體舉措。今年5月,重慶市檢察院印發《深化改革推進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實施意見》,將長江生態檢察官職能職責拓展至涉環境資源領域的所有公益訴訟案件,全市三級檢察院長江生態檢察官辦公室統一設置在公益訴訟檢察部門,構建起以公益訴訟為主導,聯動刑事檢察、民事檢察、行政檢察一體發力的生態檢察工作新格局。

重慶市檢察院長江生態檢察官辦公室主任彭勁榮介紹說,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堅持「綜合履職」定位,建立一案多查機制,形成「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生態檢察模式。為提升全市長江生態檢察官的工作水平,重慶市檢察院專門編撰了長江生態檢察官常見問題一本通等實操手冊,開發了「長江生態檢察官辦案大全」工具軟體,方便辦案檢察官查閱。

彭勁榮用「攥指成拳」形容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運作特點,「三級檢察院上下一體、各個院內部業務融合,匯聚成合力,高質效實現對長江生態環境的整體化、立體化、綜合化保護。」

凝聚合力,推動生態共建共保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四面山地處重慶市江津區境內西南端,西側與四川省合江縣相鄰,南部與貴州省習水縣接壤,四面山內的水源與長江支流塘河相連。為守護好四面山的生態環境,江津區檢察院與合江縣檢察院、習水縣檢察院於2022年9月會簽了四面山跨區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協作機制。

「以往江津區檢察院與合江、習水移送案件線索需要經過三地的上級檢察院層層移送,現在三院之間實現了直接移送案件線索,提高了辦案效率。」江津區檢察院長江生態檢察官周其維告訴記者,自協作機制建立以來,三地檢察院開展辦案協作6次、移送辦案線索4件、組織增殖放流2次。

今年3月,重慶市合川區檢察院在涪江合川段參與2023年聯合增殖放流活動。

除了跨區域協作外,重慶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更多強調跨部門合作。各院的長江生態檢察官辦公室與當地的河長辦、林長辦和生態環境資源行政執法部門進行常態化聯繫,實行工作對接和信息共享;與公安機關完善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加強依法介入和引導取證;與法院強化訴前溝通、訴中協調、訴後跟蹤。

長江航運公安局重慶分局涪陵派出所副所長張旭告訴記者,「公安機關辦理非法捕撈、非法采砂等案件時會主動邀請長江生態檢察官依法介入、引導偵查,保證證據鏈的完整性。公安機關在辦案中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也會告知長江生態檢察官,以方便檢察機關提前公告,節省辦案時間。」

根據當地特點,長江生態檢察官辦公室還與相關部門有針對性地建立日常協作。劉永宏告訴記者,他們在辦理非法捕撈水產品案時會強化與當地農業農村委的工作銜接,委託其對犯罪嫌疑人造成的漁業生態損失進行科學評估,並協助雙方進行賠償磋商;在增殖放流過程中,商請漁政工作人員進行現場監督和技術指導;在使用生態修復金購買魚苗時,還會徵求水產專家的意見,確定適合放流的魚種,防止濫放。合川區人大代表、四川省水產學校生物工程系主任張玉貴稱讚說:「合川區檢察院長江生態檢察官辦公室的增殖放流工作做到了精細化、專業化、科學化,對長江生態修復發揮了積極作用。」

發動社會力量是長江生態共建共保的一個重要方面。計程車司機小王非法捕撈水產品,因情節輕微被江津區檢察院作出不起訴決定。在長江生態檢察官的引導下,小王成為一名志願者,經常勸說搭乘他計程車的乘客不要前往禁漁區捕魚。據江津區檢察院長江生態檢察官李穎介紹,該院有70多名志願者,這些志願者或穿梭在村莊鎮街發放普法材料,或在微信朋友圈發布禁漁規定,身體力行地開展長江生態保護宣傳。北碚區檢察院毗鄰西南大學,西南大學生物學和環境學專業的教師和學生成為該院長江生態檢察官辦公室的志願者,參與案件調查、提供專業諮詢及案件線索。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重慶各個長江生態檢察官辦公室都組建了志願者隊伍,這些志願者就像蒲公英的種子,讓保護長江生態的觀念在百姓心中生根發芽。

科技賦能,探索數字生態檢察

暑期的重慶自然博物館內格外熱鬧,前來參觀的人流絡繹不絕。在「山水都市」重慶展廳,設有四塊宣傳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的多媒體電子屏,觀眾可觸摸螢幕翻看相關案例。展廳末尾有一塊整面牆大小的多媒體滾動屏,螢幕上飄浮著上百張照片,點開每張照片就會展示一項檢察特色工作。多媒體滾動屏前有一台智能機器人,能夠與觀眾互動問答,其中的檢察單元專門回答檢察知識。

「這種多媒體智能手段尤其受到青少年觀眾的歡迎。」重慶自然博物館研究館員洪兆春告訴記者,2022年6月1日,重慶市檢察院與重慶自然博物館合作建立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教育實踐基地,在科普的同時進行普法教育,一年來共吸引了90多萬名遊客前來參觀。

「您已進入禁漁區。使用擬餌復鉤釣具(7鉤及以上)等禁用工具或用電毒炸等禁用方法非法捕撈系違法犯罪行為!保護長江,從你我做起!」進入長江涪陵段禁漁區的人,手機上會收到涪陵區檢察院發來的這樣一條簡訊。涪陵區檢察院長江生態檢察官辦公室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涪陵分公司協作,利用大數據向靠近非法捕撈犯罪頻發地、污染環境行為頻發地的人精準發送手機預防簡訊。李姣告訴記者,自2021年末以來,共發送預防簡訊150萬條,轄區內非法捕撈水產品犯罪率下降了13%。該院長江生態檢察官辦公室還與區農業農村委共享漁政AI信息預警處置系統,實現實時調閱「漁政AI預警處置系統」數據和長江涪陵段、烏江涪陵段監控視頻,自2022年1月以來,發現各類案件線索20餘條,移送刑事犯罪案件線索10件。

田晶律師是「益心為公」檢察雲平台的一名志願者,2022年向江北區檢察院長江生態檢察官辦公室提供了一條非法排污的案件線索,通過「益心為公」手機App上傳現場照片,並把問題作了描述,很快得到長江生態檢察官的反饋。田晶稱讚說,「益心為公」志願者檢察雲平台利用網際網路廣泛協調各行各業的志願者,體現了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現代化能力。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數字化浪潮覆蓋各個領域。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推進數字檢察賦能已成為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的努力方向。

整治修復

「檢察藍」守護碧水青山

7月28日下午,記者來到江津區米邦沱碼頭,一場大雨過後,長江水位上升了1米多,江面水流湍急,碼頭上的地面被沖刷得格外乾淨。碼頭一隅曾是一座汽修廠,承包人何某某將其擴建後面積達1000餘平方米,侵占了長江岸線,影響河道行洪安全。江津區檢察院長江生態檢察官在2021年1月獲悉此案線索,經過走訪勘查後,於當年4月向區水利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當年5月,區水利局向何某某下發責令限期整改通知。同年10月,汽修廠整體拆除。江津區水利局河道管理站副站長何李嶠告訴記者,汽修廠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涉及多方利益,拆除過程中檢察院做了不少工作,也讓相關部門增強了長江生態保護意識。

消落帶是指由於季節性水位漲落,被水淹沒的土地周期性露出水面,屬於濕地範疇。在涪陵段的長江兩岸,消落帶長滿了鬱鬱蔥蔥的耐淹喬木。李姣告訴記者,這裡以前是當地農民種植的玉米等農作物,不僅污染長江水質,還影響船舶航行。經過整治後,消落帶違規種植農作物的情況被有效制止。2021年,涪陵區檢察院長江生態檢察官辦公室聯合區法院、區水利局、區農業農村委、南沱鎮政府,以南沱鎮睦和村為點,建立「生態司法修復+鄉村振興」示範基地,一方面鞏固消落帶禁止種植農作物的成果,另一方面發展此地的鄉村旅遊業。南沱鎮黨委書記董心雄告訴記者:「檢察院通過辦案,不僅讓破壞生態的人受到刑罰,還在經濟上讓他作出恢復性補償,同時結合我們當地的資源,把生態修復向鄉村振興發展,效果很好!」

行走在巴山渝水間,記者深切地感受到,長江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大動脈,更是哺育沿岸百姓的母親河。滾滾長江,奔騰不息,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在長江邊長大的重慶崽兒彭勁榮說,他已經把長江水融入自己的血脈,澎湃激昂,勇往向前。

7月28日,重慶市檢察院召開的全市檢察長座談會強調,要持續優化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打造具有重慶辨識度的檢察品牌。鏗鏘話語,展示了重慶長江生態檢察官矢志當好綠水青山的守護者,通過檢察履職讓長江母親河永葆活力的決心。(檢察日報 作者:張立 滿寧 馬弘 視頻:潘宏屹 圖片:張培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00d5c3ae85dfe976524c8ce5c085a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