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逸
《人間世》,豆瓣評分高到9.6,張麗君的這一篇,名為《愛》。
我看了兩遍這個紀錄片,數度嗚咽,幾次淚崩。但我依舊決定冒著被罵的風險,寫下這篇文章。
關於母性的無私和自私,關於夫妻之間的愛與人性。
我不得不承認,張麗君的偉大,在對抗病魔時候的樂觀,讓無數觀眾動容。但我依舊要說,關於生下孩子這件事,她太自私了。
是的,是自私,不是無私。
生育。
張麗君懷孕5個月的時候,被確認了癌症。
為了儘快治療,醫生建議張麗君引產,這個時候的張麗君,說了一句這樣的話:「若讓我引產,我就跳下去」。
我不覺得這句話偉大,我只覺得這句話自私。
我想到了宋涵在《生育對話錄》中有這樣一段話:
你生下的是一個人啊,他有知覺,有思想,有喜怒哀樂,你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你將影響他的一生,人在生育之前,是不是至少應該想想:我能夠對這個行為負責嗎?
張麗君明顯不能。
在她堅持生下這個孩子的時候,她就知道,自己不能對這個孩子負責,她也想不到誰可以替代她對這個孩子負責,但是她還是堅持生下了這個孩子。
她說:「生命終結了,也要把他帶到這個世間來看一看」。
她冒著生命危險,把那個孩子帶到這個世間,她覺得自己很偉大,可是,那個孩子是否就願意,一生下來就沒有生母,他會不會說,明明你無法好好照顧我,為什麼要把我生下來呢?
產房裡,會有那種保大人,還是保孩子的場景,我從不覺得母親要保自己,就是自私,我也從不覺得,母親保孩子,就是偉大。
母愛真正的偉大之處,從不在於生育的那一瞬間,而在於長期的對那個孩子負責。只管生,不管養,從來不是一種偉大,而是一種自私。
愛情。
張麗君結婚不到一年,被查出了患癌。
那時候的她才26歲,而她的丈夫才27歲。她哭著說:「我不可能讓他這樣一個人過,他老了他也要有人陪」。
她的丈夫哭著說:「我家裡的喜字還都沒有擦掉呢」。
即使現在,張麗君的丈夫已經再婚,即使現在,她拚死生下的孩子已經被過繼給他人,但我依舊要說:她和丈夫,那一段時期的愛情是真的,患難與共,不離不棄。
她不想要丈夫孤獨終老,想要生下一個孩子陪著丈夫。而她的丈夫,在那一刻拚命想要留住她的命,並且在得知留不住的時候,費盡一切努力,完成她的願望。
夫妻情深。
可愛情,這件事,從來都是自私的。當兩個人只想到愛情的時候,就會忽略了其他很多事,比如現實,比如孩子。
從現實而言,一個單親爸爸養大一個孩子何其不易,那是怎樣漫長而痛苦的堅守?
而從孩子而言,這個孩子一出生,就面臨著沒有親生母親的境地,又該是何等的淒涼?
看這個紀錄片的時候,我看到很多人在鼓吹夫妻情深,生育偉大,可當我們在談愛的時候,請先談談責任,先談談現實。
你們知道嗎?
我看這個紀錄片的真實感受:我感覺張麗君活在美好的「愛」的想像中,她想像著她老公有著孩子陪伴的美好,她想像著孩子看到她送的18年的生日禮物的感動,她想像著她的丈夫和她的孩子,在她的愛里幸福著活著。
可「愛」這件事的真相是:海誓山盟,不抵寒冷時的一杯暖茶。年少時候的情深似海,不抵餘生歲月的細水長流。
我們不必感嘆,情之涼薄,而實在是我們活在這個世間,不是為了祭奠誰的,我們就是為了好好活著的。
生死。
人生,就像在打撲克牌,如果不足夠幸運,總會抓到幾張爛牌。有的爛牌,抓到手上時,就知道,已經輸了。
這段話,在張麗君紀錄片的開篇。
26歲,癌症,張麗君是迷茫的,慌張的,絕望的,但是她最後卻選擇了笑著面對。
如果說,這個紀錄片最讓我感動是哪一點?
不是生育的偉大,不是夫妻的情深,而是張麗君在面對生死的時候那種樂觀和堅強。
那個時候的她,是燦爛的。當她的人生抓到了這種爛牌,她踐行了作家三毛的那句名言: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活過。
她無法選擇如何死,但是她選擇了怎樣活。
可又不得不道出,另一個現實:這個世界,在你生前和死後,大抵會換了一番天地。
我最近在讀《京華煙雲》原著,裡面最讓我感到涼薄的一件事是:當紅玉死了,她住過的園子遭到了所有人的嫌棄,人人都覺得不吉利。
她活著的時候,人人都她好,她死後,人人嫌棄。
生和死,就是這麼大的區別。很悲涼,但我想說,這就是現實。
張麗君活著,那麼夫妻情深,張麗君去了,那些愛,便都成了傷心事。活著的人,是否願意記住,只取決於他們自己。
死了的人,已經死了,活著的人,終究要活下去。
這是海枯石爛,都不可更改的殘酷現實。
人性。
《天龍八部》里阿朱死後,喬峰傷心欲絕,阿紫看到這種人間至情,問自己的母親:是不是天下男子都是這樣?如果你死了,我爹會不會也這樣傷心欲絕?
阿紫的母親阮星竹說道:你爹也會這樣傷心欲絕,但是他不會跟喬峰一樣一輩子這樣。他只會傷心欲絕一段時間,然後再找其他的女子,逍遙快活。
大千世界,像喬峰這樣至情至善的男子何其少,世上的男子,大多都是普通人,而普通人,都不過是想要正正常常地過日子,能過輕鬆點就過得輕鬆。
這就是人性。
可偏偏,世間女子,尤其是像張麗君這樣的女子,不肯過多地去想人性,而僅僅去想了愛情。
她高估了自己的愛情,卻低估了人性。
當一個人陪另一個人經歷了生死,他可能已經怕了,他可能再也不想經歷那樣的痛苦和艱難了,他甚至於都不想觸碰過去,因為太痛苦,也太沉重了。
他在歷經了那番生死大事之後,可能只想要輕鬆一點活著。
孩子,曾經是他們愛情的結晶,但歷經千帆之後,面對現實,孩子和過往的愛情,可能於他,僅僅是累贅。
張麗君覺得自己寧願跳樓,也要為愛生子,何其偉大。可其實,她的丈夫並不需要她這樣偉大,她的丈夫可能並不想當一輩子單親爸爸。
女人自以為是的無私,可能恰恰是自私,而她們自以為是的愛情,可能僅僅是她自己的一廂情願。
女人這一生,一定要活在現實里。
我始終認為,當一個人脫離現實,活在想像中的時候,就是她自私的開始。
因為,她開始了不切實際的慰藉自己。
那些六七十歲生二胎的父母何嘗不是想像著可以母慈子孝,姐弟團聚。可明明他們不能很好地負責,明明他們把責任傾注在了別人的身上。
他們覺得有愛,有血緣。可其實,當他們希望別人無私的時候,他們自己就已經是自私了。
張麗君在生孩子的時候,只想把他帶到這個世間,卻沒想過,孩子到了這個世間之後,誰該對這個孩子負責?
孩子有父親,有爺爺奶奶。
孩子的父親,曾經情深似海,對她不離不棄,孩子的爺爺奶奶曾經想要下輩子,她是他們的女兒。
張麗君以為,他們會跟她一樣無私,用餘生好好對待這個孩子。可現實是,她「無私」地撒手而去,而餘下的人自私的各顧彼此。
我想起了《百年孤獨》里的那句經典名言:
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亂且堅韌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張麗君孤獨地去了,只有這一個永恆。
我願尤其是女孩子,永不要去塑造什麼偉大,因為有偉大便有犧牲,而你願意犧牲,不代表別人也願意。我們努力去過好自己,管好自己,辦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對於能力不及的,該停止停止,因為你能力不及,期望別人,大多會事與願違。
我也真心希望,女孩子,不要把生孩子當成了一件多偉大的事情,它只是一種選擇,是需要你對那個小生命長期負責的一種選擇。
至於男人的涼薄,當你活在現實里,你就會發現,涼薄是常態,你以為的情深才是奇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Q3z3gBDlXMa8eqb-0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