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悟真、北悟真,你記錄了許昌,許昌人也沒有忘記你

2019-07-10     河許快報

如今,老許昌人提起照相,大都會想到南悟真、北悟真照相館。

在不少老人的家中,還放著在這兩家照相館拍攝的黑白照片。這些照片雖然經歷了數十年,但依然清晰、人物表情自然,已成為市民家中珍貴的「文物」。

南、北兩家悟真照相館的前身是悟真照相館,由信陽潢川老藝人楊鶴亭於1911年在許昌開設。楊鶴亭將商號的名字定為「悟真」,追求「朦朧中的醒悟,醒悟中的真實」。1938年,楊鶴亭的長子楊海峰在南大街悟真照相館的南邊又開了一家悟真照相館。此後,許昌就有了南、北兩家悟真照相館。

20世紀70年代,南悟真照相館、北悟真照相館、人民路照相館、解放路照相館、鐵西照相館5家店屬於國有自主經營店,後來合為一家,取名為許昌市悟真攝影器材中心。

許昌市悟真攝影器材中心經理關紅均1986年從許昌市服務公司人事科來到悟真攝影器材中心任副經理,對南悟真、北悟真照相館最有發言權。

他回憶說,悟真照相館從創始人楊鶴亭開始,就把技術看得非常重要。採訪中,關紅均取出了悟真照相館「元老級」員工的檔案。

記者看到,楊福慶曾在1957年通過技術革新,自製了閃光燈和黑白放大機,被人譽為攝影技術中的「高科技」,參加了中南5省技術革新展覽。1979年,楊福慶考取了特級攝影師職稱。還有一位叫崔淑菊的女暗房師,暗房技術過硬。她沖洗的底片和照片少有人能與之比肩,成為河南省首批特級暗房師。

讓他記憶猶新的是給市領導照相中的一次意外收穫。1987年,行政區域劃分後的許昌市召開第一次黨代會,會議在如今的七一路原市政府禮堂舉行。會議結束時,他們要拍攝近200人的大合影。

當時的老攝影師楊福慶、溫新華、謝國喜擔任主攝影師。他們提前進行了多次試機,準備工作做得非常充分。然而,在為與會代表拍照時,照相機鏡頭轉到前排領導面前時,突然出現打滑。

「正常運轉時,鏡頭應該勻速轉動,鏡頭打滑就是馬達帶動鏡頭轉動時,不正常運轉,底版不動了」關紅均說,當時攝影師帶有備用膠捲,他們都用上了,但在暗房沖洗1.5米長的黑白底版時,沖洗師發現,幾位領導沒有照上,他們立即向市領導進行了彙報。

為彌補沒能把領導拍上的過失,他們給幾位領導重新單獨進行了拍照,而後讓暗房師先從原底版上把人「摳」出來,再把補照的人放上去,難度非常大。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彌補後的合影照讓人看不出一點兒破綻,修補後的合影照讓領導非常滿意。

20世紀90年代,很多人重視照相,照相費用也比較低,因此照相成了一種時尚。參加工作要照相,參軍離家要照相,孩子百天要照相,結婚更要拍幾張婚紗照……這使得照相館的生意非常紅火,經營範圍輻射漯河、駐馬店、平頂山、周口等地市。

北悟真照相館在1996年被列入《中國老字號詞典》一書。前些年,有國家領導人來許昌考察,根據市政府的安排,南悟真、北悟真照相館派出了技術過硬的攝影師,跟隨領導拍照,留下了珍貴的歷史影像資料。

2000年,市區南大街進行改造,北悟真照相館被拆除,退出了歷史舞台。南悟真照相館實行承包經營,重新煥發了新的生機。如今,南悟真照相館秉承名店的服務宗旨,藉助南大街改造的機會,將店面修葺一新,更名為悟真新天地照相館。

許昌老字號南悟真、北悟真照相館,尤其是南悟真照相館,一直經營到今天。

這些老字號照相館歷經時代變遷,體現了許昌幾代攝影人對攝影的孜孜追求,不僅定格了歷史瞬間,給許多市民留下了美好回憶,而且從照片中見證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朱慶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KxCWwBmyVoG_1Zhfg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