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以來,日軍在中國長驅直入,可以說是所向披靡。9月25日,八路軍115五師在平型關讓它吃了個大虧,它也還沒警惕。129師在劉伯承的率領下向著敵後挺進,繞到了進攻太原的日軍的背後來揍它。
陳錫聯率領769團到達了代縣,發現陽明堡有一個日軍機場,於是瞄向了它。
陳錫聯和副團長汪乃貴等人弄清了地形,分析了敵情,決定在夜間秘密行動,突然襲擊。部署是:三營為突擊營,負責襲擊機場,擊毀飛機,並以一部破壞陽明堡西南的公路和橋樑,阻止敵人出援。一營襲擾南面的崞縣,牽制駐紮該縣的敵軍,二營為預備隊。
夜晚漆黑。三營趙崇德營長率領兩個連爬過鐵絲網,摸進飛機場。十連有個戰士摸到了飛機,悄聲說道:「好大的傢伙,這回該我炸你了!」
11連接近守敵的時候,敵人的哨兵發覺了,立即放起槍。
趙營長命令:「快打!」又喊道:「快往飛機肚子裡甩手榴彈!」幾架飛機頓時起火燃燒。
正在機場巡邏的敵軍哨兵首先跑了過來。接著,又一部敵軍守衛部隊衝過來。雙方在並列的飛機中間展開格鬥。129師的步槍沒有刺刀,這次又沒帶刺殺武器,只能用槍托同鬼子拚命。
不到一個小時,24架敵機全部炸毀,並消滅敵軍守衛部隊100多人。駐紮在陽明堡的敵軍香月師團的裝甲車趕來增援的時候,3營已經從機場撤走了。
這一仗是1937年10月19日凌晨一點鐘的事。
九天前劉伯承曾指示陳錫聯:不必先請示,可以邊打邊報,也可以打了再報。這次是先打後報。當天陳錫聯的電報報告:「計毀敵機20架」,又說:「今早敵以兩架飛機偵察我團駐地及向附近投彈。其餘的飛機已損壞,未見起飛。」後來查明,這個機場的24架敵機全部報銷,電文所說的兩架飛機,是由別的機場來的。
這個大勝利,那些見了日本鬼子就向後跑的國民黨將領根本不相信:「就憑八路軍那些破爛傢伙,還能打日本的飛機?」
然而,從那天起,一連數日,忻口、太原上空沒有敵機轟炸。國民黨當局也懷疑起來,從太原派飛機到陽明堡機場偵察,看到了敵機殘骸,這才相信是真的。然後,蔣介石頒發了嘉獎令,還發了獎金。但是,蔣介石政府不願意發表新聞。面對日軍的侵略,國民黨的大部隊望風披靡,共產黨的部隊卻一再得勝,這個對照太刺眼了。可是陽明堡的喜訊已經不脛而走,整整一個月之後,國民黨報紙上才不得不登了一條小小的沒頭沒腦的消息:
「南京20日電:我軍在晉北突襲陽明堡敵空軍侵略臨時根據地,並炸毀敵機24架之消息,此間關係方面亦接得報告,業經證實。」
這20日,是11月20日,離作戰過去了整整一個月。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大河向東:他們為什麼追隨毛澤東》和《大河向東:他們為什麼凝聚在毛澤東旗幟下》(一套)記述了該事。該書為該社的年度暢銷書,銷量已過百萬冊,為讀者喜愛的紅色歷史暢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