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王如何對待自己獅群中的女兒?

2022-08-28     動物奇趣社

原標題:獅王如何對待自己獅群中的女兒?

2002年,非洲獅王「埃利亞」在進食的時候,遭到了12頭母獅的突然襲擊,寡不敵眾的它,直接被母獅撕成碎片,而更令人震驚的是,這次的「叛變」的領頭人竟然是獅王的親生女兒。

那麼,獅王究竟對自己的女兒做了什麼?才導致它和母獅聯合起來背叛自己呢?

母獅為何要聯合起來,將獅王圍攻致死?

雄獅的體重大約是母獅的1.5倍,單挑的話,母獅會被直接秒殺,但凡事都有例外,母獅擊殺雄獅的案例雖然罕見,但還是發生過的,而原因主要有以下4點。

1.母獅在獅群中的地位很低,經常受到雄獅的毆打

一般來說,一個普通的獅群有10-15頭獅子,其中雄獅只有1-3頭,而且雄獅統治獅群的時間也不過2-3年而已,很少能超過5年。

因為作為群居動物,獅群是典型的母系父權結構,母獅是獅群的主體,一般是固定不動的,而身為首領的雄獅則需要經常輪換,這樣既能保證獅群的戰鬥力,也可以避免近親繁殖。

這樣的群體結構,導致雄獅形成了非常強烈的等級意識,在獅群中說一不二,而母獅不僅地位低,甚至連進食權都沒有,想要分食的話,往往會招致一頓怒吼甚至毆打,只能等雄獅吃飽後,才可以吃一點殘羹剩飯,十分可憐。

而且雄獅還是一種很暴躁的動物,它們野性十足,面對獵物兇猛殘暴,面對其他雄獅更是不死不休,對母獅的態度也非常差,性格殘忍一點的雄獅,甚至還會對不聽話的母獅痛下殺手,這讓母獅積攢了很強的怨氣,也會背叛雄獅埋下了伏筆。

2.母獅和雄獅間不存在親情

很多看過《獅子王》的人都對獅子抱有好感,認為它們是美麗、強壯的草原之王,但實際上獅子的世界十分「黑暗」,它們的生存法則就是弱肉強食,否則就會被大自然無情的淘汰。

畢竟獅子只是野獸,而野獸是沒有親情的,而且母獅的一生中可能會經歷好幾代獅王,所以獅王只是母獅的過客,對它們來說,只要能保護獅群,誰當獅王都無所謂。

因此即便是獅王的親生女兒,對獅王也不會有太多的感情,而獅王也是如此,它們繁衍幼獅只是生物的本能而已,而且強大的等級意識,讓它們對所有母獅都一視同仁,就算是自己的幼崽也不例外,稍有忤逆,就會進行撕咬毆打。

久而久之,無法忍受的母獅,就會選出「首領」對抗獅王,這個「首領」可能會是獅王的女兒,也可能是其他母獅,但體型一定會很強壯,對獅王也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不過這種集體背叛的獅王的案例還是比較少見的。

3.雄獅成為獅王后,會殺死母獅的幼崽

據動物學家統計:獅群中80%的雄性幼崽都活不過兩歲,這取決於食物情況,更取決於其他雄獅捕殺,因為每個雄獅成為獅王后,都會把獅群中的雄性幼崽全部擊殺。

一般來說,雄獅會在2歲的時候被驅逐出獅群,而等到它們5歲的時候,就會去挑戰其他獅群,通過跟老獅王的戰鬥,取得獅群的統治權,成為新的獅王。

而新的獅王首先要做的,就是將老獅王的雄性幼崽全部都咬死,這是為了斬草除根,避免被老獅王的孩子報復,而且母獅在照顧幼崽期間,也不會交配的,只有幼崽死亡後,才會和雄獅交配。

所以,新獅王必須將獅群的雄性幼崽全部清除乾淨,才能坐穩王位,並繁育出屬於自己的幼崽,但這會導致母獅的極度不滿,畢竟喪子之痛是很不好受的,但實力的差距只能讓母獅忍氣吞聲,將怒火埋葬在心裡。

4.母獅殺死老獅王,是為了迎接更強壯的年輕雄獅

2018年10月,美國印第安納州的一家動物園中,一頭12歲的母獅,殺死了一頭和自己生活了8年的雄獅,它是趁著雄獅睡覺的時候,突然咬住了雄獅的脖頸,令其窒息而亡,這讓動物園的工作人員震驚不已。

事後經過動物園園長的分析:母獅之所以痛下殺手,是因為它的配偶實在太老了,而且繁殖能力極差,生活了整整8年,卻只生下3頭幼獅,這嚴重的影響了種族存續,所以母獅便將它殺死了。

當然,這樣的事件不僅發生在動物園,在自然界中也偶有發生,因此雄獅一旦年老體衰,就會影響行動力,而且繁殖能力也會下降,這會拖累獅群的發展。

一般這時候,都會有流浪雄獅前來挑戰,擊敗老獅王,為獅群注入新鮮血液,但凡事都有例外,一旦挑戰者遲遲不來,嫌棄老獅王的母獅,就會聯合起來趕走它。

然後母獅們就會尋找更強壯的雄獅,讓它加入獅群,當然前提是獅群中沒有幼年雄獅,或以將幼年雄獅驅除出獅群。

那麼,獅王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呢?

生存是動物的本能,而繁衍則是動物種族存續的核心,通常來說,獅王是不會殺死自己的直系後代的,最多就是暴打一頓,但對待雄獅幼崽和雌性幼崽的方式卻是不一樣的。

1.幼年雄獅會被直接驅逐

雄獅的世界很簡單,每個族群中只能有一個首領,而且為了避免近親繁殖,等幼年雄獅身體成熟後,就會被趕出獅群,獨自一人或者和兄弟一起過上流浪的生活。

如果幼年雄獅不主動離開,獅王就會進行武力驅逐,要知道這時候雄獅一般只有兩歲,根本不是自己父親的對手,真打起來,只能挨揍,所以它們只能被迫離開獅群。

不過,雄獅也只有離開獅群後,才會真正獨當一面,雖然獅群外的世界危機重重,捕食能力一般的幼年雄獅,甚至會被直接餓死,但這也是對雄獅的考驗,畢竟只有這樣才能練就了一身「真功夫」,才能有機會成為新的獅王。

而且,外出流浪的雄獅有很多,它們相遇後會組成強大的雄獅聯盟,一起捕食、一起戰鬥,直到聯盟首領成長到5歲的時候,它們才會向其他獅群發出挑戰,建立自己的王朝。

2.獅王的女兒會留在族群中,但待遇很差

每頭雄獅都會被驅逐出獅群,但母獅卻不會有這樣的待遇,因為母獅都是十分強大的獵手,是名副其實的狩獵專家,更是獅群捕食的主力,畢竟獅群中90%的獵物都是由母獅捕獲的。

因為雄獅每天都要巡視領地,防止流浪雄獅和鬣狗的進犯,因此沒時間參與捕食,平常只負責吃,所以獅群中要保持一定數量的母獅,否則獅群都要餓肚子。

最重要的是,獅群中的母獅幾乎不會影響獅王的地位,就算是獅王的女兒也不例外,除非獅王年老體衰或者身受重傷,實力大降,不然母獅根本不會越界。

不過母獅的待遇一般很差,而且獅王也不會提高女兒的待遇,畢竟對獅王來說,所有母獅都是「工具」,只要服從自己的命令就可以了,根本不會在乎它們的感受。

那麼,獅群中會不會出現近親繁殖的問題

一般來說,群居動物不會出現近親繁殖的現象,因為近親繁殖生下的後代體弱多病,很難長到成年,因此每個種族都會有一套防止近親繁殖的方法,獅子也不例外。

1.獅王在族群中的時間很短,母獅成長不到繁殖期

據動物學家研究發現:獅子的極限壽命是20年,野外的獅子平均壽命則在12-14歲左右,而幾乎一生都在戰鬥的雄獅,壽命還不到10歲。

而雄獅最少要等到5歲才能成為獅王,在任時間也只有短短的2-3年,而一頭雌獅要到3歲才能進入繁殖期,並具備繁育後代的能力,而此時的獅王很可能因為衰老已被新獅王替代。

就算沒被取代,也差不多到了生命的終點,因此獅王根本有近親繁殖的機會,這是大自然賦予的生存法則,也是獅子這種動物繁衍至今的關鍵。

2.雄獅的時間有限,而且會主動迴避近親繁殖

雄獅每天都要巡視領地,時間並不是很充裕,而且雄獅的繁殖方式很特別,在母獅發情期的時候,每天都要交配幾十次甚至上百次,這會消耗雄獅大量的時間。

而且近親繁殖會導致種族滅亡,所以野生動物會儘量避免這麼做,尤其是雄獅,在發情期的時候,會刻意避開自己的直系血脈,而且獅群中的母獅也會阻止獅王靠近,這是動物的本能。

此外,一些被驅除出獅群的雄獅,也會主動遠離自己的原生獅群,也不會回到原生獅群擔任獅王,避免與自己有親緣關係的雌獅生活在一起,主動迴避近親繁殖的可能性。

總之:

獅王是一種極其冷血的動物,它們不會特殊對待自己的女兒,更不會給予其優待,但也不會把它們趕出獅群,而是當成獵手,保證族群的食物供給,當然也會主動規避近親繁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fa04f02b75f7a4ebcecf8f1d5c22c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