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與熱愛(隨筆)

2024-08-26     人民網

在我的書櫃里,有一套完整的《平凡的世界》,另外還有一本單獨的第一部。這其中有一個難忘的故事。

1993年或者1994年的春天,一位朋友送我幾本書,是她路過一個打折書攤買的,裡面就有一本《平凡的世界》第一部。

只記得我讀完《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是一個星期天的傍晚。從農村到城市,一幅幅動人畫卷徐徐展開,一個個故事和人物命運正在上演。雙水村的日常生活,生動而真切,雙水村的晨昏四季,似乎伸手可觸……我那顆文學青年的心激動難耐,急切地想看到後面的故事。我知道西安城裡解放路上有一家秋雲書店,店面不大,卻很是紅火。新華書店可能快關門了,去秋雲書店比較保險。

下公交車又走了半站路來到秋雲書店,墨綠色封皮的《平凡的世界》果真擺在書架上。我抽出後兩本就去結帳,店主說不拆開賣,要賣就是一套,共二十一元。可是我只帶了二十元錢。在家時我想,第一本七元一角,那麼後兩本頂多十五元。我給店主說好話,店主鐵面無私地說,那不行,剩下的一本我賣誰去?我問,那成套買能優惠一塊錢嗎?店主堅決地說,不優惠。

我那顆文學青年的狂熱心靈受到創傷,轉身離開那家書店就哭了,懷著滿腔委屈,一個人順著解放路向南走。現在想來,一個二十多歲的人,那樣傷心哭泣真有點不可思議,可能是我那種與書中人物同甘苦共命運的迫切心情被打擊被阻隔而產生的委屈。我來到姐姐家,竟放聲大哭了起來。姐姐一家人嚇壞了,我好不容易平靜下來,說清了事情原委。姐姐的婆婆給我二十一元錢,我說只要一元就夠了。可她執意給二十一元,說她要送我這套書,又叫姐姐陪著我去買書。我豪邁地把錢交給書店主人,拿了一套完整的《平凡的世界》。華燈初上,姐姐陪我走到解放路車站,送我上公交車。

回到家我就如饑似渴地閱讀。那時我的媽媽還在,她做好飯叫我我也不吃。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溫馨又愧疚。媽媽有時候坐在床邊,默默地陪我一會兒,我的後背頂著媽媽的後背,躺在床上閱讀。那幾天我下了班就回家看書,看到半夜,看得頭都暈了。

無論從哪一頁打開,我都能被作者的真情打動,為他對腳下土地與現實生活的熱愛、對筆下人物的關切而動容。這部作品讓我明白,有多少勇氣與真誠,作品才會有多大的力量。半年之內,我讀了兩遍《平凡的世界》,每次都會流淚,都會微笑。這樣一部百萬字的巨著,對一個文學青年的衝擊力太大了,我甚至想背起包去陝北尋找那個雙水村。我堅信世上有一個那樣的村子,有一群可愛的人們,頑強而溫情地追求夢想。

幾年之後,再讀一遍,我下定決心開始寫長篇小說。

二十五歲的我寫出一部當時最想寫的作品,雖然現在看來十分幼稚淺薄,但是開啟了我的文學之路,那部作品是對《平凡的世界》的模仿。在我從一個文學青年向作家邁進轉化的時光里,在我幾度工作變動、命運轉折的時刻,總有《平凡的世界》的影子和感召。書中那些主人公的形象、氣質、精神、追求,一直伴隨著我的成長、寫作與生活。三十八歲的我寫出生命中最重要的長篇小說《多灣》,可是出版卻不順利。我在修改等待的八年中,從未放棄過信念與希望,交替翻閱《平凡的世界》和自己的書稿。每看一遍,我都更加充滿信心,堅信自己走的是正確的文學之路。

之後的歲月,我閱讀到了更多的經典作品,是一個有著創作經驗的人了。中年之後,重讀《平凡的世界》,理智地看來,這部作品並不完美——當然,世上沒有完美的作品。但是,文學藝術是情感的產物,縱然它有缺點,也不能阻擋讀者對它的熱愛,掩蓋不了它最大的一個優點,那就是真誠與熱愛。路遙對文學、對人生懷抱一顆赤子之心,作品中所表達的青春、夢想、奮鬥、愛情、親情、友情……甚至同情,都是那麼真摯、純粹而美好,深深地打動我們。這些又恰恰是人類最本質的情感,最容易引起每一個當代中國人的共鳴。簡單就是美,真誠就是最大的力量。這部作品最大的魅力應該是作者對這個平凡世界、芸芸眾生的熱愛,對困境的永不屈服。孫少安、孫少平兄弟的奮鬥之路,處處體現著人之為人的尊嚴感和精神高度。

作家故去之後,《平凡的世界》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歷程,數十年來,成為暢銷書、長銷書。城鄉各地,多少青少年體內跳動著一顆為《平凡的世界》所激勵、所鼓動、所緊緊攝住的心;多少成年人,憶起當年的閱讀,夜以繼日,流淚歡笑,現在說起,還是激盪人心;更有人回首來時路,有著與主人公相似的痛苦和挫敗、期盼與轉折,從而產生溫暖的共鳴和強大的力量。

去年,我出版了長篇小說《芬芳》。比起二十五歲時那部青澀的長篇,《芬芳》不再幼稚,也無需模仿,是一個作家經歷自然成長之後,向生活的致敬,也是向《平凡的世界》這部對我影響至深的優秀作品的致敬。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26日 20 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f01c0fb806ea7990240de98171c01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