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們說,我兒子的學習簡直太差了。」
一位寶媽怎麼也沒想到,就是因為總講這樣一句話,差點永遠失去了自己的兒子。
前陣子,這位寶媽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起因是接連幾個考試,兒子的成績都不盡如人意,儘管他已經很努力,但成績始終提不上去,媽媽為此也十分著急。
有幾次帶著孩子和同班同學的家長出去玩時,媽媽就吐槽自己的兒子太笨,不管怎麼學成績都不理想,不像某某某,輕輕鬆鬆就能考得很好。
不僅如此,這位媽媽還在家庭聚會中提及此事,認為兒子實在不是學習那塊料,還把這幾次考試的成績分享給眾多親友,讓大家都知道自己兒子學習不好的事。
孩子差點出事的那天,媽媽正在和閨蜜打電話。
在電話中,她再一次講起了自己那個成績很差的兒子,並且表示自己已經無能為力之類的話。
就在此時,這位寶媽還沒反應過來,兒子就已經站到了窗台上,毫無留戀的就想往下跳,是孩子的父親及時發現,拉住了想要輕生的兒子。
事後,媽媽崩潰的問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
孩子則一臉冷漠的回答:
「你一定要讓全天下的都知道我的不優秀嗎?」
其實,因為觸碰育兒底線而導致親子反目成仇甚至是孩子輕生的事,在當代社會已經不是新鮮事了。
前幾年,一位初中生因為上課打牌被找父母,在大庭廣眾之下,媽媽氣急給了孩子兩個耳光,就在媽媽和老師準備去辦公室聊聊時,孩子直接翻越圍欄,從四樓跳了下去,直接結束了寶貴的生命。
那麼,究竟是我們的孩子太脆弱,還是父母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呢?
其實,被很多父母忽視的「育兒紅線」,還是需要再次被重視起來的,教育本身是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但若是走了彎路,不僅會適得其反,有時還會得到追悔莫及的結果!
育兒四大底線,你已經踩雷了嗎?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太小,怎麼會懂得什麼叫底線呢?
實際上,作為獨立的個體,在逐步的學習和成長中,孩子的人格和三觀也在逐步健全,這個時候如果父母的教育越界,就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損,心理承受能力也達到極限,從而引發負面的教育結果。
所以,育兒要掌握方法,這四大底線,父母一定不要來回試探!
1. 不要總是說「別人家的孩子」
比較,本身就是一種不尊重人的教育行為。
尤其是長期被進行負面比較的孩子,心理上也會發生一些轉變。
比如,父母經常誇別人家的孩子,貶低自己的孩子,那麼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不優秀,變得自卑敏感,認為自己誰也比不上。
所以,拒絕無意義的比較,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化發展,讓孩子能正視自己的優缺點,揚長避短才會有更好的成長空間。
2. 不要總是暴力解決問題
暴力不僅僅是指拳頭,還有語言暴力和行為暴力等等。
當孩子犯錯誤時,有些父母會直接採取冷暴力的方式去對待孩子,冷落忽視,從而讓孩子在心理上受到折磨,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還有些家長會採取語言暴力,不斷地攻擊指責孩子,在負面的語言環境下,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達到教育的效果。
當然還有少部分家長,會用拳頭解決問題,認為孩子不打不成器。
但實際上,無論是哪種暴力,都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一定的損害,久而久之,這種傷害越來越深,對孩子造成的負面結果也越來越不可逆。
最後,只能是兩敗俱傷,並沒有達到理想中的教育結果。
3. 不要總是侵犯孩子的隱私
「孩子是不是背著我處對象了?」
「孩子最近思想上有沒有滑坡?」
「孩子最近都交了哪些朋友,有沒有影響她學習的?」
作為父母,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擔心,想要無死角的去了解孩子,確保他能在健康安全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但實際上,過於侵犯孩子的私人空間,會讓孩子感受到巨大的壓力,也會讓孩子失去獨立思考和成長的機會。
如果孩子將日記本鎖起來,你就不要試圖撬動它去窺視秘密。
如果孩子沒有告訴你自己新交了哪些朋友,你就不要給老師打電話去反覆詢問。
給予孩子一定的私人空間,讓孩子有喘息的機會,這樣才會讓孩子的身心更加健康。
4. 不要總是舊事重提
有位網友曾說:最討厭父母在批評一件事時翻舊帳。
比如她偷偷去遊樂場玩了一次,父母就會翻出很久之前,她沒寫完作業就出去玩的事情,在批評一頓。
再比如她偷吃了一點零食,父母就會講她前幾次偷吃零食的經歷,在拎出來罵一頓。
每每犯錯,總要帶上前塵舊事,在父母的眼裡,根本看不到孩子的改變,只要犯了錯,就將從前的努力和改變全盤否定,從頭到尾罵一頓,這種感覺實在讓人難受。
所以,不要總是舊事重提,這會讓孩子十分疲憊和難過,也會喪失改變的勇氣。
拒絕觸碰底線,育兒要多做這幾件事!
育兒要用心,比起批評和責罵,孩子也同樣需要陽光和水去滋養。
用溫暖的陽光和柔和的水去浸潤孩子,用理解包容的態度去欣賞孩子,那麼我們的孩子也會變得更加優秀!
1. 不要對比,多鼓勵
不要總是拿孩子和別人對比,鼓勵往往比批評有力量的多。
在那些成功人士的講述中,他們總會有個默默鼓勵和支持的父母。
比如桌球女王李亞萍,當年因為身高被國家隊拒絕,在父親的鼓勵下她才重拾信心,一舉走到了世界的最高領獎台。
再比如被母親無條件信任和鼓勵的楊迪,讓他走出了一個又一個陰霾,才獲得了如今的成功。
所以,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溝通,那不妨多鼓勵一下。
讓孩子從心生出力量,才有對抗壞習慣的勇氣。
2. 不要窺視,多尊重
孩子的成長中,總會伴有各種各樣的青春問題。
在這個時候,父母除了要把好關外,更要學會尊重孩子,不要隨時隨地都想窺視孩子的秘密。
學會尊重孩子,讓他有試錯的機會,讓他有成長的勇氣。
在還沒有學會飛的時候就折斷孩子的翅膀,短暫的生活在象牙塔後,還是要重回風雨之中。
所以,不要總是窺視孩子的秘密,讓他們獨立自由的成長,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化差異,讓孩子也能有更好的生長空間!
3. 不要批評,多溝通
當孩子成績不好時,不要急於批評,多溝通,了解原因和問題後,在針對性的幫助孩子去解決問題。
比如,孩子陷入到了早戀的危機之中,甚至嚴重到不想念書。
父母這個時候比起批評,更應該多多與孩子溝通。
用同理心去讓孩子打開心扉,然後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幫助孩子有勇氣去直面這個難題。
正如剛剛所說,作為父母,我們可以找一些更為優秀的異性,告訴孩子只有努力,才能前往更高的人生舞台,遇見更加優秀的人!
所以,問題總會有出口,一定不要急於批評和指責。
育兒從來不是個簡單的事,人生路漫長,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難題。
父母作為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導師和夥伴,一定要給孩子勇氣和力量,而不是讓負面情緒充盈孩子的心底。
積極正向的情緒會給予孩子無限勇氣,而負面消極的教育也會讓孩子沉溺深淵,無法在逆轉這種傷害!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