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男生被母親當眾掌摑轉身跳樓「太丟臉,旁邊同學都看著!」

2020-09-22     父母堂

原標題:14歲男生被母親當眾掌摑轉身跳樓「太丟臉,旁邊同學都看著!」

9月17日,在武漢發生了一起讓人極其痛心的中學生跳樓自殺事件。

跳樓的男孩名叫張某銳,今年才14歲,當天下午因在教室與另外兩名同學玩撲克,被班主任請了家長。

張某銳的母親來到學校後,在五樓的走廊扇了他兩個巴掌,當時旁邊有他的同學。母親離開後,張某銳原地站了3分鐘左右,突然,轉身就從5樓跳了下去,當晚9時,因傷勢嚴重宣告死亡。

新聞報道的內容極其簡概,而從之後曝光的現場視頻來看,比起痛犧年輕生命的消逝,更讓人為這位母親的教育方式感到窒息。

視頻里,張某銳的母親到場後,二話沒說就狠狠扇了他一巴掌,嘴裡還不停在數落著什麼,說到氣憤之處,又扇了一巴掌

之後,張某銳還被母親掐住脖子抵在牆上,用力推頭,甚至直到一旁家長模樣的人上前多次勸阻,張某銳的母親才停手轉身離開。當時,其他同學就在旁邊這樣看著

據知情人透露,張某銳的母親當時在5樓走廊的斥責聲,不僅響到隔著一堵牆都能聽得清清楚楚,甚至樓下都能聽見,掐脖子的力度更是大到讓張某銳幾近缺氧。

相較於母親的憤怒,張某銳全程都十分平靜,低著頭一言不發,就算被母親暴力對待,也沒有任何掙扎。

母親走後,張某銳就愣愣站在原地,像是在思考著什麼,過了一分多鐘,張某銳扭頭看了一眼樓下,然後向著母親離去的方向望了很久。

又過了一分多鐘,像是下定決心似的,張某銳突然翻上圍牆,還沒等一同在走廊里罰站的兩位同學反應過來,他就縱身一躍,從五樓跳了下去,沒有一絲猶豫。

沒有人知道,在那三分鐘的沉默里他在想些什麼,但是能讓一個同學眼中活潑開朗樂觀向上的人做出這麼極端的選擇,一定是絕望到了極點。

(同學眼中的張某銳)

評論區有這樣一條高贊的留言:「如果當時能有個人把他從情緒里拉出來就好了。」

這是我們所有人的願望,但是比起惋惜,在這場事件中,還有一些更嚴峻的教育問題等著我們去直面。

1

孩子的自尊心,別糟蹋

在事件發生之後,評論區最多提及到的一個詞就是「自尊」。

幾乎當著全年級的面,這個男孩被母親大聲呵斥、當眾扇耳光、掐脖子、推腦袋,狠狠地踐踏著自尊。

最可怕的一點是,這位母親可能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

不止是張某銳的母親,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在他們的認知中,自尊是存在的,但是自己的孩子是沒有且不需要自尊的。

評論區中,就有很多網友講述了父母在年少時讓自己當眾自尊受挫的故事。

有因為放學沒及時回家,被母親當著同學的面扇八個耳光的;

有因為放學後想打球,沒有寫作業,被母親站在大馬路上破口大罵的;

有因為來大姨媽上課走神,被母親當著全班人的面扇耳光的……

(網友的真實經歷)

而所有被父母如此對待過的孩子,不僅在成年後疏遠了父母,多數都變得敏感又自卑,甚至幾乎都動過自殺的念頭。

其中一位網友雖然已經成年,但是每每想起被母親當眾辱罵的情景,都會忍不住痛哭。

這些父母並沒有將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將他們作為自己的附屬品,一個可以隨意對待的物件。

童話大王鄭淵潔曾經寫過一篇《如何毀掉自己的孩子》的內容,終極殺手鐧就是:當眾出孩子丑:當著外人(同學/親友/鄰居)損他,貶他,讓他無地自容。

當你將孩子的自尊踐踏殆盡,也就徹底將他們的人生摧毀了。

2

請父母們停止

「用嘴殺人」

幾乎每次發生青少年自殺事件,在評論區總是會有人跳出來指責這些可憐的孩子:「玻璃心」「心理素質不行」「承受能力差」……

鮮少有人去關注這些孩子究竟經歷了什麼,尤其是那些曾遭到父母辱罵或者嘲諷的孩子。

據張某銳的同學說,張某銳的母親在班級門口罵了他很多難聽的話,說他不要臉。

(同學聽到的內容)

難以想像,旁人聽起來都十分刺耳的話語,在這個僅有14歲的男孩的耳中,又會有多麼難以承受,這還是他最親近的人說的。

去年年初,上海一個17歲的男孩跳橋身亡,只因與母親發生了口角上的矛盾。

這個男孩在學校與同學發生衝突,告訴母親後卻遭到了訓斥。

視頻中,母親為了責罵他,竟然將車停在了高架橋中間上,任車輛從身旁密集開過,她也要下車到後排去數落孩子。

誰知她剛剛到前排坐定,男孩就突然跑下車,從橋上一躍而下,當場死亡,留下後悔的母親在橋邊捶胸頓足,大聲痛哭。

評論區,有位網友留言:「我沒辦法推測她具體說了什麼,但肯定不是什麼好話。」

因為有些父母最擅長的,就是用話語把孩子逼瘋,甚至是逼死他們。

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曾說過:

「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傷害更令人痛苦。」

尤其是父母的話語,他們對孩子說出的每一句銳利的話,都會變成一把匕首狠狠扎向孩子,讓孩子一點點陷入絕望。

積攢的痛苦越多,絕望就越大,當最後一個稻草壓下來的時候,這些孩子就會走向極端。

他們沒辦法忽視父母的話語,也很難自我拯救,唯一能讓自己解脫的就是放棄生命。

3

父母的說話方式

決定孩子的人生

在張某銳跳樓後,有人說:

「世界上沒有想自殺的孩子,只有讓孩子想自殺的教育。」

尤其是父母的教育方式,能讓孩子展翅高飛,也能讓孩子一生都掙扎在泥濘之中。

在這場事件的評論區,有一位網友講述了自己在學生時期,因在教室里打撲克被老師請過家長的故事。

他的母親到場之後,並沒有怎麼批評他,而是先是和老師道了歉,回家後稍稍說了幾句,就叮囑他好好學習。
有一次因為不舒服曠了早操,他被老師打了巴掌,這位母親得知後立刻衝到學校找老師理論。
作為一名左撇子,在學校中一直被老師要求糾正,但是他的母親從來都沒有強迫他更改。
一年級的老師因看不起他,還曾拒絕他加入少先隊員,為此他的母親特意去學校找老師說明情況,解釋無果後,他的母親親手給他做了一條紅領巾。
現在的他聰明自信,而且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工程師。

同樣的背景前提,因為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導致兩個孩子擁有全然不同的人生。

因為這位母親將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她包容孩子的行為,理解孩子的情緒,並給予了孩子充分的尊重。

她知道孩子不需要逼迫,毆打、辱罵,他們需要愛,她給予了孩子更好的教育,她的孩子也因此擁有了更好的人生。

當我們想讓孩子變優秀時,請將自己先變成更優秀的父母,你的教育方式指引並決定孩子的未來。

如果這位母親被老師請到學校後,不問任何事情來由,徑直走向張某銳,什麼都不說,給兒子一個大大的擁抱,那這個孩子的人生,一定會完全不一樣吧。

希望父母們,都能永遠站在孩子的身後,給予他們無條件的信任、愛和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d7Qs3QBURTf-Dn5Syy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