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惕若厲,烏鎮夜話看魏建軍的堅守與底氣

2023-11-14   智電汽車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要有居安思危,危機意識。越一帆風順,問題反而越大。」仔細想來,魏建軍在2023「烏鎮咖薈·汽車夜話」的這番話,不僅是對長城汽車說的,更是對整個汽車行業的一個忠告。

居安思危 技術為王

了解長城汽車以及魏建軍的人應該清楚,「居安思危」其實是長城汽車一貫的傳統。

都說「三十而立」,早在三年前,在長城汽車三十周年之際魏建軍就曾發問,「長城汽車挺得過明年嗎?」更是用「命懸一線」來形容長城汽車的處境。但事實上,那一年長城汽車的銷量超111萬輛,還超額完成了年度銷量目標。

而靠著這種危機意識,魏建軍帶領著長城汽車在那個國產車還處於「開荒階段」的時代脫穎而出,長城皮卡連續25年穩居國內市場第一;哈弗品牌的出現,成為中國汽車抗衡合資SUV的中流砥柱;如今的坦克品牌則在硬派越野市場闖出一片天。

同時,為了擺脫技術上的束縛,長城汽車成為自主品牌中唯一實現自研自產3.0T發動機的車企,還拿出了國內首款縱置9速液力自動變速器。即便是在新能源時代,長城汽車依舊堅持「技術為王」的理念,打造了檸檬混動、咖啡智能、Hi4四驅等行業領先技術,技術上的突圍也讓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作為自主品牌的領導者之一,走過30多年發展歷史的長城汽車如今依舊穩居自主品牌第一陣營,硬實力毋庸置疑。這就讓人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危機,值得身為長城汽車董事長的魏建軍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重點提及?

如果說,之前是新能源轉型讓長城汽車有些不知所措,那麼現在,挺過了陣痛期的長城汽車暫時應該談不上「危機」,所以筆者才會說,這更像是對全行業的一句忠告,就像魏建軍所說,他是在「給中國汽車提個醒」。

何謂高質量發展?

在會上,魏建軍反問道:「高質量發展就是乾死一個算一個?」言辭中透露出其對於整個行業所謂「高質量發展」的擔憂。

聯想到前段時間,長城汽車在回應友商提出的「在一起」話題時,曾明確表示「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很明顯,長城汽車對於高質量發展的定義裡面,其實是存在競爭的,只不過長城汽車所追尋的是一種良性的競爭,而如今,這條路似乎走偏了,變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競爭。

而作為行業內的一員,長城汽車其實很難獨善其身,如魏建軍說的那樣,「假如定義高質量發展是乾死一個算一個,血淋淋的叫高質量,那今天就不要談了,就干,沒辦法只能是陪著干。」

新能源汽車是個燒錢的生意,而今年三季度,長城汽車實現銷量上的「連跳」,營收達495.32億元,同比增32.63%;歸母凈利潤36.35億元,同比增41.94%。這是很多新勢力品牌根本不具備的條件,加上技術上的優勢以及出色的研發能力,論干架,我認為長城汽車完全能夠站到最後。

但作為中國汽車行業的崛起見證者和親歷者,我想長城汽車斷然不希望中國汽車行業朝著一個錯誤的方向發展。從絕處逢生,到技術突圍,再到新能源時代迎來彎道超車,中國汽車的現在來之不易,而惡性競爭帶來的內耗無疑會中國汽車行業深受危害。

所以魏建軍說的「提個醒」,算是個委婉的說法,在我看來,其實就是在指出行業的危機。

對於處在盛世下的中國汽車而言,這種居安思危的意識絕對是有意義的,因為它能讓我們反思,怎麼樣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長期主義 底線思維

「今天之所以要談高質量發展,就說明新汽車高質量發展的質量並不高,要是質量高今天就不談高質量發展了。」

而在魏建軍看來,高質量發展,一定要有底線思維,長期思維,不能只看一招一式,呼籲強化制度和規範建設

這也道出了很多行業人士的心聲,此前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也曾呼籲中國汽車企業應相互尊重,要在陽光下透明競爭,在法律框架內公平比賽;而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同樣強調中國自主品牌想要崛起,就要規範自己的行為。

以規矩為方圓則成,以尺寸量長短則得。

擺在中國汽車面前的「高質量發展」難題,話句話說,其實是個行業規範問題。而在規範行為上,長城汽車一直是「言必行,行必果」

在大會上,魏建軍再次公開抨擊行業「水軍亂象」,並稱友商這種利用水軍帶節奏、無中生有的做法非常沒有底線,非常骯髒。而水軍亂象在今年的「315晚會」上就曾被曝光出來,他們的存在讓不少車企以及消費者苦惱不已,嚴重破壞了整個行業的競爭秩序。

作為受害者之一,長城汽車一直致力於打擊網絡水軍,早在今年三月份就發布了「懸賞令」,懸賞金額更是高達千萬元。而今年七月份時,長城汽車宣布收到近千條舉報線索,並對部分真是線索的提供者進行了「嘉獎」。

事實上,長城汽車站出來對行業亂象說「不」的情況還有很多。此前針對友商使用「常壓油箱」這種投機取巧、損害消費者權益的做法,長城汽車同樣頂住壓力,義無反顧站出來進行揭露。

畢竟掌舵長城汽車這艘大船30餘年,魏建軍對於中國汽車賽道上「血流成河」的景象並不陌生,而低水平、低質量競爭帶來的危害,他比誰都清楚。而有了對底線的堅持,有了行業準繩做基礎,在一個良性的競爭環境下我們再去談長期思維,談高質量發展,顯然更合適一些。

回歸本色 生態出海

其實不管是對技術的堅持,還是對於底線的堅守,魏建軍的這個提醒背後都是一個企業家對於整個行業長期發展的深刻思考。

「汽車早晚要回歸到本色,還是科技公司、製造業」,這是魏建軍的判斷,而掙快錢的企業都將會被淘汰,想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新能源車企的眼光必須要看得長遠,而不是內鬥,未來全球化才是趨勢。

關於走向全球市場,魏建軍同樣有著很準確的判斷,「全球化一定是從經濟角度,能源結構多樣化,多動力共同發展。」所以長城汽車很早便開始布局,從燃油到混動、插電、EV、氫能都有。

目前這些正在逐漸得到驗證,今年1-10月,長城汽車海外銷售24.7萬輛,同比大增86.03%,海外市場已經成為長城汽車新的增長方向之一。

而關於未來,魏建軍認為,走向海外不會一帆風順的,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單純出口,是「銷地產」。在魏建軍看來,大量的出口代表品牌在當地的能力建設是有問題的,產業鏈不夠,銷售渠道和本地化都做得不好。

所以長城汽車採取了「生態出海」模式,通過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和銷售渠道,進一步加速長城汽車海外本土化產銷的進程。其中的原因,魏建軍的看法是,不能去國外賣車又找不到人,這就會嚴重影響中國製造的形象。

「中國製造」未來必定會成為中國車企走向海外的重要標籤,而用這樣一張標籤把中國車企聯繫在一起,遠比口頭上的「在一起」來得更有效。

寫在最後:

深念近憂,固非淺聞者所能知。

中國汽車發展的新時代需要新航標,高質量發展需要做好長期的準備。就像魏建軍說的那樣,行業很焦慮,賠錢的很多,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要堅持下去。

目前汽車行業的大變革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與其說魏建軍給全行業提了個醒,不如說是在用行動告訴中國汽車,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