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午,安化縣2023年首屆安化黃精豐收節活動現場。
紅網時刻益陽9月24日訊(見習記者 唐莉 趙佳妮 記者 劉慧婷 通訊員 陶衛華)9月24日上午,安化縣2023年首屆安化黃精豐收節活動成功舉辦。湖南省庫區移民事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唐要善,益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羅曉皓,益陽市政協副主席謝梅成,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中藥資源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張水寒,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周奎,安化縣委書記石錄明,安化縣委副書記、縣長潘文劍等領導出席活動。
本次活動以「林下黃精迎豐收,鄉村振興展新顏」為主題,共策劃設計了13個議程,充分展示安化黃精獨特魅力和極高的藥用價值。活動以豐收節為契機,將創新注入安化黃精全系列產業,推動安化黃精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推進安化黃精產業發展邁上新台階。
安化縣被授牌「嶽麓山中藥材種業創新中心安化分中心」。
活動上,安化縣人民政府被授牌「嶽麓山中藥材種業創新中心安化分中心」,將創新注入安化黃精種業培育,落實中藥材的優質種源(育種材料)收集、品種選育、新品種保護與登記、種苗繁育與提純復壯技術開發、育種基地建設等培育項目,為安化黃精的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現場還簽約了5個安化黃精相關產業項目,達成安化黃精全產業鏈的合作戰略,為後續推動安化黃精產業的發展添磚加瓦。對現場採挖的黃精進行全面檢測,經檢測,三株檢測樣品浸出物含量分別是85.28%,84.87%,86.50%,平均值85.55%;多糖含量分別是19.56%,21.60%,20.92%,均優於國家藥典標準,再一次證明安化黃精品質優良。還拍賣了3株「黃精皇」,安化黃精優良的品質和極高的藥用價值,引得現場眾人舉牌加碼,最高拍得12000元。
現場3株「黃精皇」正在被拍賣。
安化黃精,被譽為「冰磧岩上的仙草」,先後榮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等「國字號」招牌,位列「湘黃精」道地產區第一位,進入了中國黃精產業第一方陣。安化是聲名遠播的「湘中藥庫」,是國內知名的中藥材集散地和「安五味」等道地藥材的原產地,全縣有中藥材263科1277種,列入國家藥典248種,屬於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藥材品種27種,被評為「湖南省中藥材種植基地示範縣」。
現場競拍熱情高漲。
近年來,安化縣把黃精產業作為推動中醫藥產業轉型發展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來打造,加速構建種苗培育、種植、加工、康養全產業鏈,培育安化黃精企業、合作社400餘家。致力於開展黃精的種植、加工、銷售、研發,建立黃精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黃精初加工生產線和精深加工生產線等,以藥品的標準生產中醫藥健康食品,以安化道地黃精為主要原料開發黃精鹿鞭、黃精玉竹、黃精茯苓、黃精阿膠,還有黃精茶、黃精酒等滋補產品,中醫藥產品系列已達30餘款。2023年,安化黃精種植面積計劃達10萬畝,採收6500畝,年產黃精1.3萬噸,實現綜合產值11億元。讓林地「生金」、讓綠水青山帶動鄉村振興,為農民尋求新的增收之路。
12000元拍賣得主。
活動上,湖南省庫區移民事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唐要善表示,安化是適宜黃精大規模種植的區域,發展潛力和空間巨大,庫區黃精產業也有望發展成為一個綠色產業,成為庫區人民致富產業。對此提出了幾點建議:要加強產業鏈建設,要進行招商引資,堅持科技護林,做好黃精物種保護,要創造品牌,以國家地理標誌為基礎,創建智慧財產權品牌,要凝聚社會力量,擴大消費市場。
羅曉皓表示,近年來,安化黃精產業乘勢而上,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林下黃精種植可有效提高林地利用率,發展黃精產業既能挖掘資源環境優勢,又能克服區位交通瓶頸劣勢,具有培育支柱產業的潛力。推動安化黃精產業發展,使農、林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走出一條兼顧經濟效益和生態保護的雙贏途徑。
安化黃精相關產業項目簽約現場。
石錄明表示,安化縣立足資源稟賦,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聚焦「寫好一張名片、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助推一地經濟發展」的發展模式,把黃精產業作為「安五味」道地藥材的拳頭產品來培育,累計拉動社會資本近20億元,直接幫帶1.8萬餘名貧困人口脫貧,輻射帶動12.8萬農戶從事黃精關聯產業致富。希望安化縣的藥農藥企,強化企業擔當,樹牢品牌意識,不斷提高安化黃精的市場美譽度與占有率,齊心協力,收穫「安化黃精」一個接一個的豐收年!
此次活動由中共安化縣委、安化縣人民政府、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主辦,安化縣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安化多花黃精加工技術及其產品開發重點實驗室共同承辦。
來源:時刻新聞
作者:唐莉 趙佳妮 劉慧婷 陶衛華
編輯:岳敬然
本文連結: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743/68/13082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