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預測:俄烏戰爭第一個被耗乾的不是俄羅斯,而是這個國家

2023-11-12     文史風雲

原標題:基辛格預測:俄烏戰爭第一個被耗乾的不是俄羅斯,而是這個國家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不久前,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接受了訪問,談及了當今世界上最受關注的俄烏問題。

基辛格認為,這場戰爭再持續下去,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他希望烏克蘭能夠放下武器,嘗試和平對話,來解決目前的爭端。

最大輸家

基辛格這番話,引起了不少人對他的口誅筆伐。

因為,西方國家普遍認為,基辛格這樣說,就意味著他是挺俄派。

對於網上這種論調,基辛格十分無奈。

作為一個美國政客,基辛格最關注的自然是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利益。

基辛格認為,現在西方的許多網友對戰爭有些盲目樂觀了,以為通過這一場戰爭能夠先拖垮俄羅斯。

只是,基辛格推斷,戰爭如果長期進行,第一個被耗乾的不會是俄羅斯,而是另一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

這個結論讓很多人嗤之以鼻,因為,在戰爭持續的這段日子裡,英國並沒有什麼存在感。

在眾人的眼裡,英國是置身事外,坐山觀虎鬥的。

戰爭持續與否,勝敗與否,與英國有什麼相干呢?

如果人們產生這種想法,只能說,還是把戰爭想的太簡單了。

英國從來就沒有置身事外,甚至,英國對烏克蘭進行軍事援助,比美國還要早。

資料顯示,2023年3月份,英國曾經給烏克蘭送去了一批武器援助,除了基礎的武器之外,還包含了令人聞之色變的貧鈾彈。

這類武器,一般是不允許應用在戰場上的,因為它會造成大面積的污染。

但打紅了眼的烏克蘭顧不了這麼多,英國政府更是樂意為眼下的戰爭添一把火。

烏克蘭政府還充滿感激的宣稱,除了美國之外,就屬英國給予烏克蘭的援助最多。

在今年五月,澤連斯基還特意前往英國訪問,就是為了索要更多的援助。

英國方面也的確大方,數據顯示,英國給予烏克蘭的援助,其總價值已經超過40億。

因此,基辛格說,英國有可能被戰爭拖垮,不是沒有道理的。

烏克蘭的戰爭是個無底洞,誰知道英國還要付出多少支援。

可更令人不解的是,俄烏之間的衝突和英國又沒什麼關係,英國幹嘛要這樣不遺餘力的幫助烏克蘭呢?

心有不甘

英國這樣做,肯定不是出於同烏克蘭的友誼,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

一切仍然要從歷史中找答案,今天世界的霸主是美國,但是一個世紀之前,霸主的位置還屬於英國,日不落帝國的名號,響徹全球。

當時,英國在全世界範圍內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殖民地,收割了全世界的財富,建立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全世界無論政治,經濟亦或是文化,都深深的受到了英國的影響。

然而,所有的輝煌都只是暫時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英國的地位已經隱隱有了衰落的跡象。

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讓英國無法翻身。在那次慘烈的戰爭之中,英國和德軍陷入了曠日持久的苦戰,首都遭到轟炸,這導致英國在戰時以及戰後的經濟一度崩潰。

同時,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也在二戰之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殖民運動。

英國的殖民地,一個個贏得了獨立。

英國的實力就此一落千丈,而美國則在這一時期迅速崛起。

美國曾經也是英國的殖民地之一,然而二戰之後,雙方地位發生了逆轉,英國不僅不能夠再操縱美國,反而還要聽從美國的命令,來換取生存的機會。

所以,英國人的心理出現了巨大的落差,他們不願意成為世界上的二流國家,所以,一直希望世界秩序能夠重新洗牌,讓英國找回日不落帝國的尊嚴。

英國人自己是這樣總結的:「在很長的時期中,我們自不量力,試圖繼續充當世界強國。要從帝國夢幻的迷霧中走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英國再也不是從前那個說一不二的帝國,美國建立的霸權輻射到了全世界,徹底壓制住了英國。

即便在歐洲內部,英國的威信也在下降,德國和法國漸漸成為了主導歐洲戰略的角色,英國則漸漸的被邊緣化。

就算英國人還時不時的念叨一下日不落帝國的榮光,可是,國家的實力就擺在那裡,英國嘴裡說出來的話,再也不像從前那樣有分量。

所以,為了維護和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英國只能開始在全世界攪渾水。

因為,世界亂起來,英國就有機會插手國際事務,由此,保障自己的話語權。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英國不得不忍受著和美國繼續合作。

因為,只有跟在美國的屁股後面,英國說出的話才會被人重視。

所以,多年來,在外交場合,英國的名聲實在算不得很好,英國總是扮演一個四處拱火的角色,唯恐天下不亂。

俄烏戰爭也是個證明,英國向烏克蘭提供如此多的大規模殺傷武器,目的就是推動戰爭進一步升級,讓戰爭無休止的打下去,斷送掉俄烏兩國和談的可能。

當然,英國更希望俄羅斯先一步崩潰。

因為,同樣作為聯合國的五常國家,英國始終認為,自己和俄羅斯之間存在競爭關係。

畢竟,大國之爭,往往是你死我活。現在,英國和美國處在同一個利益鏈條上,加上國力懸殊,英國一時之間無法撼動美國的地位,但俄羅斯卻不同。

首先,俄羅斯和北約國家之間勢同水火,很難和平交流,天然就是敵對狀態。

所以,打擊俄羅斯符合英國的政治正確。

其次,俄羅斯雖然也在走下坡路,但軍事實力終究不容小覷。

如果俄羅斯崩盤的話,那英國在世界上就少了一個對手,說不定可以藉機超越。

為了這個目標,英國在俄烏戰爭期間,其實表現的非常積極。只不過,絕大部分人的目光還是落在俄烏本身的衝突,以及美國的背後操縱上,所以,英國反倒被忽略了。

戰爭推手

其實,2022年,時任英國首相的詹森,就曾經公開的訪問烏克蘭首都,並在記者會上發表言論說:「烏克蘭人在該國東部遭受了可怕苦難,俄羅斯人正在一寸一寸地前進。對我們來說,展示我們所知道的真實情況是至關重要的,那就是烏克蘭能夠而且將會獲勝。」

對於英國是否會支持烏克蘭的軍事行動,詹森更是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我們必須向烏克蘭人和全世界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我們是多麼堅定地支持他們,這對他們的成功而言是多麼重要。」

正是在這次訪問期間,英國明確的表示,會向烏克蘭支援一批武器。

要知道,在此之前,俄羅斯曾經警告西方各國,不要給烏克蘭提供武器。

因為,俄羅斯也並不想戰爭進一步擴大化。

歐洲各國則有著自己的小算盤,一些國家雖然不敢公開的支持俄羅斯,但同樣不希望戰爭愈演愈烈。因為,他們和俄羅斯之間還存在著密切的經濟合作,雙方之間不能鬧得太僵。

英國卻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姿態,大概是他們和俄羅斯的關係,已經沒有變得更壞的可能,所以索性破罐子破摔。

再說,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英國和美國之間的利益合作是更加密切的。

這也是英國的可悲之處,多年來,他們一直想要掙脫美國的鉗制,重拾日不落帝國的榮光。

但最後的結果,卻是他們和美國之間的利益鏈越綁越死。

如今,英國整體的大方向戰略選擇,基本上是跟著美國的動作來。

美國一向堅決的反對俄羅斯,所以,英國自然也就追隨美國的腳步,沖在反俄的第一線。

更值得注意的是,英國目前國內矛盾非常突出,所以,英國的政客們想要通過某些手段來轉移矛盾。

如果俄羅斯崩潰的話,那必將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也能暫時掩蓋英國的問題。

如果順利的話,或許還能藉機發一筆戰爭財。

美國就是靠大發戰爭財富起的家,現在,英國也想效仿。

不過,基辛格對英國的前景並不樂觀,英國政府現在拿不出好的經濟政策,只一味的壓制和掩蓋矛盾,遲早會出現更大的問題。

再加上他們現在投資給烏克蘭的錢,也是有去無回,早已引起了民眾強烈的不滿。

雖說英國想在戰後收割利益,可是,英國上面還有美國在虎視眈眈。

等美國在俄烏戰場撈完了錢,留給英國的,恐怕也不剩多少。

因此,英國現在大力援助烏克蘭,怎麼看都是得不償失的行為。

從2023年初,英國國內連續出現了幾次大罷工,規模最大的一次罷工,人數達到了50萬人。

英國本身人口就不多,所以,可想而知,這次罷工潮對於英國的經濟損害相當之大。

英國工人的訴求是,希望政府能夠提高他們的工資待遇。

但現在,英國政府卻沒有這個能力。

因為,2022年12月數據顯示,英國的通貨膨脹率創下了40年來的歷史新高,別說發工資了,再拖延下去,只怕連基本的生活成本都負擔不起。

英國的首相在上任之前,曾經給民眾下了許多保證,說一定會讓英國度過目前的經濟危機。

但目前看來,他使用的還是老一套,那便是對民眾的訴求視而不見,同時挑動俄烏之間的亂局,來為自己增添政治籌碼。

作繭自縛

政客們是很精明的,等到任期過去,他們大可以大手一揮,將爛攤子留給下一任。

到那時,俄烏戰爭會對英國造成什麼結果,就不歸他們負責了。

最終,受害的依然是英國無數的普通百姓。

所以,現在,英國人對政府的做法很不滿。

他們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對政府提出抗議,責問政府,為什麼眼睜睜看著人民的生活陷入困難,卻寧願拿著幾十億美元,去支援一個不相干的國家呢?

只能說,英國政府對於戰爭態勢的判斷實在是太過愚蠢。他們認為,在西方勢力的扶持之下,烏克蘭可以占盡優勢,用這場戰爭徹底打垮俄羅斯。

但是,俄羅斯即便再衰退,也不可能被烏克蘭這樣一個小國輕易打敗。

俄羅斯現在的確受困於戰爭,漫長的拉鋸戰使得俄羅斯消耗不小,可英國的消耗反而比俄羅斯更大。

畢竟俄羅斯打仗為的還是自己,終究能得到一點戰爭的成果。

可是,英國卻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金錢消耗在烏克蘭。

相比之下,美國還能繼續倒賣武器,英國的武器卻幾乎都是大甩賣,根本沒辦法靠做戰爭販子的辦法,換取實際的好處。

英國如此上竄下跳的支持烏克蘭,還有一個目的,是想提高自己的政治影響力。

畢竟,能夠參與一場如此重大的戰爭決策,是很能提升威望的。

然而,戰爭打到現在,主戰場是俄羅斯與美國之間的政治博弈,英國還是做配角。

以至於,人們一提起俄烏戰爭,根本想不到英國在其中參與了什麼。

所以,即便是砸錢買政治威望這條路,其實也走不通。

英國或許還沒有意識到,日不落帝國,早就已經走入歷史了。

現在的英國,只能淪為大國的陪襯。

如果英國希望重現往日的輝煌,至少應該走一條光明正大的路,而不是寄希望於一場戰爭。

只是,英國似乎無法回頭了,他們依然大力放開對於烏克蘭的援助,大概通過戰爭重塑秩序,是英國人眼裡的捷徑。

可是,本身就經濟低迷的英國,還能拿出多少錢繼續為烏克蘭輸血呢?英國民眾,又能忍受他們的政府多久?

如果英國政府不及時止損的話,恐怕我們聽到的消息,將是英國先於俄羅斯崩潰,英國聰明反被聰明誤,自己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參考資料:

環球時報《世界各地都開始對烏克蘭感到疲勞了》

環球時報《俄羅斯直接警告英國》

環球網《美媒:烏克蘭獅子大開口》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b490d6dfb9ace4a0ece79c6037dec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