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甄天蘅
《看天下》雜誌原創出品
你有沒有感覺,現在的學校,變得越來越陌生了。我們以前熟悉的一些畫面,正在消失。
最近消失的,是很多小學的課間十分鐘。這個話題頻繁登上熱搜,連《人民日報》官方帳號都忍不住發表評論呼籲:課間十分鐘,不該消失。《中國青年報》在評論此事時,更是說:現在的學生「被『圈養』在教室里」。
分析原因,有很多。比如課間活動容易增加學生出危險的幾率,而一旦出危險,學校的責任會很大,索性一刀切;也有老師和家長覺得,學習,本來就要爭先恐後,要在時間上分秒必爭。別說課間消失,學生們的睡覺時間都在減少?
其實,現在的校園裡,消失東西還有很多。
教育的路,不該越走越窄
作為中國高中生都愛看的新聞雜誌,《看天下》的編輯記者們也經常和高中生、高中老師接觸,結果發現,現在的高中生,卷得比以前更嚴重。
我們讀高中時,雙周休息一天半;現在很多地方的高中,一旦上了高二,一個月才能休一次。大部分學生,都被關在學校高牆裡,學習,學習,還是學習。
很多學校的氛圍,正變得越來越逼仄、壓抑。
這樣帶來的結果是,孩子的心理問題也變得嚴峻,以前心理問題在高中蔓延,現在,是醫院裡的兒童精神科爆滿。
回想我們讀書時,課間還可以追逐打鬧,還可以躺在操場上發獃;
那時候,放假還算正常,休息的時候,讀武俠,看電視,出門騎著自行車飛馳,也很正常。
可為什麼,我們一代人又一代人地努力,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讓自己、讓社會變得更好,結果竟然是我們的孩子,成長得越來越壓抑?我們的努力,社會的發展,難道就是為了讓下一代變得更卷?
這,不應該是我們追求的方向吧?
北大六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擠滿了病人和家屬。(賴鈺攝)
當然,這是一個更大的問題,背後的原因也更為複雜。但,有一個關鍵原因是,我們的教育目標,變得越來越狹隘、單一,無論課間消失背後的安全問題,還是睡眠消失、假期消失背後的唯成績論,都是如此。
當我們只盯著一個目標時,選擇也就變得越來越狹窄。
讓孩子找到成長的驅動力
《看天下》現在做的,就是想稍微改變一些事情,為封閉的校園,打開一扇窗。
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新聞雜誌,能夠讓學生們,讓高中生,看到一個更大、更開闊的世界。能讓他們在疲憊的學習之餘,有一些喘息空間。能讓年輕人推開腦中那扇關得越來越緊的窗子,透一口氣。
更何況,喜歡閱讀的年輕人,學習也不會太差。
他/她對世界廣闊的好奇心,會成為學習的最大驅動力。
這個事情,《看天下》從2005年創刊到如今,其實已經做了18年。雜誌服務讀者,超過了上千萬,也算是中國新聞雜誌里的國民品牌了。
雜誌每月三期,每年三十五期,對大家最關心的熱點、重點新聞,進行有趣、深入的解讀。
比如最近我們就持續關注了「中國載人探月工程」「諾貝爾獎得主」「預製菜進校園風波」「亞運會」「MBTI流行」「日本核污水風暴」「緬甸詐騙」等選題。
這些選題,有的是當下最熱、最重大的新聞;有些是年輕人群體中的流行現象;如「諾獎得主」,則是想通過這些優秀大家的故事,為讀者提供成長性的思維。
最好放鬆,絕對不是刷短視頻
可能會有些朋友覺得,如今手機如此發達,直接去短視頻刷信息,不香麼?
確實,很香。
但短視頻的香和雜誌的香,並不一樣。正如炸雞快餐和中國各大菜系的香不一樣。
短視頻,不但給我們構築了一個信息繭房,而且還是一個巨大的時間消耗機。我們經常想打開短視頻,想查一個信息,或者只是放鬆半個小時,結果等抬起頭來,已經兩個小時過去了。還一無所獲。
如果你在溫暖的陽光里,躺在沙發上,翻閱《看天下》,時間也會悄然流逝。但等你放下雜誌,腦中會獲得更多的有趣的知識;會加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視野,也會更開闊一些。
我們在和河南一個高中生交流時,她曾提到一個細節,讓人非常動容。
她今年高三了,學習很緊張,每天走讀回家,洗漱完,都已經深夜十一點。第二天,她五點多就要起床。
也就是說,在高三,人生最卷的階段,他們常年睡眠時間只有六個小時。
即便如此,她還是會打開《看天下》,讀上一會兒。
她說,那是自己每天難得的休息時間。
到這時候,她終於可以有時間,把頭腦從一天喘不過氣的學習里抬起來,推開那扇緊閉的窗子,看看遠方,放鬆自己的思想。
閱讀,才是最好的放鬆。
如果你是家長或者老師,你會願意讓自己的孩子或者學生,通過刷短視頻放鬆,還是讀幾頁雜誌放鬆?
放鬆,就讀《看天下》
點擊圖片進入雜誌官方旗艦店,參加雙11大促!
最近,《看天下》正在做雙11大促,現在下單訂閱,不但可以享受八五折優惠,還會獲贈價值188元的VIP電子閱讀會員卡。
這也是我們過去一年和未來一年,從沒有過的優惠。現在下單,絕對是你這個雙11最有價值的一次購物。
每個月,讓自己能至少有三次深度閱讀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