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規格大會召開,釋放重磅信號!

2024-06-24     政知新媒體

撰文丨餘暉 董鑫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

幾個重要信息值得關注。

時隔兩年多

這次會議規格很高。

據央視報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頒獎並發表重要講話。

李強主持大會,丁薛祥宣讀獎勵決定,趙樂際、王滬寧、蔡奇、李希出席。

出席大會的還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領導同志,國務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全國政協有關領導同志。

各省區市和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有關人民團體、軍隊有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兩院院士、部分外籍院士,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代表等約3000人參加大會。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時隔兩年多再次頒發國家科技獎。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國家設立下列國家科學技術獎: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國家自然科學獎;
  • 國家技術發明獎;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於1999年設立,2000年首次頒獎,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不分等級,每次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截至2023年度,共有37人獲得此獎。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曾在北京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當時,習近平向獲得「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顧誦芬院士和王大中院士頒發獎章、證書。

在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薛其坤院士今年61歲,是歷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中最年輕的一位。

歷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

全國科技大會

此次是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共同召開。

在中國科技發展史上,有不少重要會議。

  • 1978年,黨中央召開「全國科學大會」,鄧小平同志在大會上作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重要論斷,我國迎來「科學的春天」。
  • 1995年,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科學技術大會」,江澤民同志發表重要講話,號召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形成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熱潮。
  • 2006年,黨中央、國務院再次召開「全國科學技術大會」,胡錦濤同志發表重要講話,動員全黨全社會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鬥。
  • 2012年7月、2016年5月,我國兩次召開「全國科技創新大會」。

本次會議的名稱,是「全國科技大會」。

再來看兩院院士大會。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是國家科學技術界和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學術機構,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十八大之後,兩院院士大會曾多次召開。

  • 2014年6月: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
  • 2016年5月: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
  • 2018年5月: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
  • 2021年5月: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
  • 2022年5月:中國工程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
  • 2024年6月: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

「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

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到2035年我國發展總體目標。

就科技發展而言,到2035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科技強國。

目前科技強國建設進展如何?大會給出了最新判斷:

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數據變化為證:

  • 2012年至2023年,全社會研發經費從1.03萬億元增長到3.3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
  • 2023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33278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達2.64%,超過了歐盟國家平均水平;
  • 全社會基礎研究投入從2012年的499億元提高到2023年的2212億元,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例從4.8%升至6.6%;
  • 我國研發人員總量多年保持在世界首位;
  • 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申請量多年蟬聯世界第一,高被引論文數保持世界第二位;
  • 2023年,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排名,中國以24個全球頂級科技集群,成為擁有最多科技集群的國家。

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工作人員監測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工作情況

但同時,我國科技事業發展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短板如何補?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積極運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做好科技金融這篇文章。

同時,習近平還強調,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體制,構建協同高效的決策指揮體系和組織實施體系。

政知君注意到,2023年,為加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對科技管理體制進行系統性重構,為科技事業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2023年8月,科技部網站發布消息,中央科技委員會召開了第一次會議。

在地方層面,今年,由省委書記、省長挂帥,河南、內蒙古、浙江、遼寧、江西、吉林、四川等多個省份組建的省級科技委員會已陸續亮相。

資料| 新華社、央視新聞、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政知新媒體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a81eb44daf381a3dd798dd30e662d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