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種最常見的早餐,真不建議天天給孩子吃

2023-05-04     丁香媽媽

原標題:4 種最常見的早餐,真不建議天天給孩子吃

每天早上,家長們給娃準備早餐,總是手忙腳亂的,不僅要 快速做出一頓營養豐富、讓大人小孩都愛吃的早飯,還得天天不重樣。

畢竟,每天的第一餐對於寶寶的生長特別重要。經過一晚的空腹,身體急需補充能量和營養素。

餐搭配不合理,很有可能錯過一個幫孩子長身體的好時機,長此以往,甚至會拉開與其他孩子身體生長發育的差距

那麼你給孩子準備的早餐合理嗎?讓我們先一起自查一下:

四種常見的早餐搭配

不是每天給孩子吃

第一類:經典碳水餐

這些食物都屬於一個大類:主食類。

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重要來源,而碳水化合物是身體最主要的能源物質,但如果早餐只有碳水,就沒那麼健康了。

這類早餐缺乏優質蛋白,也缺乏必要的油脂類,尤其是優質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如果是精製米麵類主食,還容易缺乏鈣、鎂、鉀、維生素 C、B 族維生素等寶寶生長發育必需的重要營養素。

此外,這類早餐往往乾濕搭配,比較適口,寶寶天然對米麵類食物的接受度也較高,愛吃就容易多吃,能量不知不覺攝入超標。

如果天天這樣吃,還可能造成寶寶超重和肥胖的風險。

第二類:純高蛋白早餐

牛奶加雞蛋,看起來還挺健康?其實也有問題。

這類早餐組合中的食物都是優質蛋白質來源,問題在於缺乏碳水化合物,這樣一來,身體就只能調動富含優質蛋白質類食物來產生能量。

這樣會 「浪費」了優質蛋白。

比起產熱供能,蛋白質有更重要的任務就是構成寶寶身體各個器官組織,是生長發育的重要成分。

同時它也通過參與形成抗體、構成酶和激素等來保障免疫系統等的正常發育,增加寶寶抵抗力,少生病、長得快。

如果優質蛋白質類食物只是(當柴燒了)去供能,未免可惜。

第三類:煎炸類早餐

如果家裡有老人,早上一般少不了買回來酥脆的油條、甜糯的麻圓等煎炸碳水當早餐。

這類早餐雖然美味,但大多是重糖重油料理,熱量高、營養低,更重要的是,烹制過程還很容易產生有害物質。

因為煎、炸食物都需要用到較高的油溫,植物油長時間高溫加熱,就會增加反式脂肪酸產生的含量。

如果是外賣食物,商家出於成本考慮,可能會反覆或長時間用同一鍋油烹炸食物,還會產生丙烯醯胺、多環芳烴類等致癌物質。

對娃來說,這類早餐當然是能不吃就不吃,更是不要給孩子天天吃。

第四類:冷凍速食早餐

提前買好速凍食品,早上只需要煮一煮或者加熱一下,就是一頓豐盛的早餐了,這也是很多家庭快手早餐的不二選擇。

客觀來說,正規渠道購買的速凍食品,相比前面三類早餐的營養評分會高一些,但需要仔細挑選,不然可能會踩到速凍食品常見的坑。

比如:手抓餅可能添加起酥油等含反式脂肪酸成分,且飽和脂肪含量較高,並不健康。而速凍餛飩、餃子等,則有鈉含量過高的可能。

超市裡買的速凍水餃,額外添加了多種調味料和添加劑

圖片來源:自己拍的

所以給娃買這類食物當早餐,家長們一定要會選會配,並且搭配起來吃。

孩子的早餐這樣安排

吃得營養還美味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建議,飲食推薦平衡膳食的模式,食物多樣是實現平衡膳食的基礎。早餐推薦至少有 3~5 種食材。

就孩子的早餐而言,應包括以下 4 類食物中的 3 類及以上:

1. 谷薯類:如饅頭、花捲、全麥麵包、麵條、米飯(粥)、米線、紅薯等

2. 蔬菜水果:新鮮蔬菜如菠菜、西紅柿、黃瓜等,水果如蘋果、梨、香蕉等

3. 動物性食物:魚禽肉蛋等,如奶類、雞蛋、魚蝦、雞肉、豬肉、牛肉等

4. 豆、堅果:豆類及其製品如豆漿、豆腐腦、豆腐乾等,堅果如核桃、榛子等

結合以上建議,我們給出一個適合 1~3 歲孩子的全營養早餐的搭配公式:

谷薯類每餐 25~40 g(乾重) 奶類每餐 150~200 mL
肉蛋豆類每餐共 20~40 g 蔬果類蔬菜:30~60 g水果:25~50 g

常見食材的分量,可以參考下圖:

上下滑動查看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 App 查食譜工具

下面,再給家長們一些輕量的快手早餐建議和食譜搭配, 只要記住兩步,就能做出不重樣的全營養早餐——

第一步:換個餐盤

首先,我們可以給寶寶換一個大致分為四個部分的餐盤,餐盤的每一格都選擇上面表格中的一類食物放進去,這就是一份全營養的早餐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第二步:同類替換就可以了

搭配出一份種類齊全的寶寶早餐後,我們只需要每天在同類食物里做替換,就可以變換出很多份搭配均衡的早餐組合了。

偏中式早餐:

注意選擇適合 3 歲以下寶寶吃的低鈉高鈣、不含糖的 奶酪 / 奶酪碎。

偏西式早餐:

參考文獻

[1] Mahoney CR, Taylor HA, Kanarek RB, Samuel P. Effect of breakfast composition on cognitive processes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Physiol Behav. 2005 Aug 7;85(5):635-45.

[2]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2.

本文專家

張海英

合作專家

註冊營養師

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 公共衛生碩士

劉遂謙

審核專家

澳大利亞營養師協會認證

臨床執業營養師

策劃製作

策劃:阿童木

監製:大力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a63814e660200c9570f4ed5718e7c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