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
一種叫做「鱷雀鱔」的怪魚
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7月中旬
河南汝州市民在雲禪湖水域
發現了疑似鱷雀鱔的「怪魚」
引起了當地相關部門的重視
經過一個月的抽水捕撈
26日晚
吸引了三千多萬網友圍觀的鱷雀鱔
終於被抓到了
資料顯示,鱷雀鱔原產於北美,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到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墨西哥灣沿岸河流和河口水域、密蘇里河和俄亥俄河下游,以及尼加拉瓜境內的兩個湖泊。作為大型肉食性兇猛魚類,鱷雀鱔因其鮮有天敵、性情兇猛、無所不吃等特點也被稱為「水中殺手」。
其實
這並不是鱷雀鱔唯一一次
出現在大家的視線里
類似情況在國內多有發生
國內多地報告發現鱷雀鱔
據北京日報客戶端8月1日報道,前段時間,北京百旺茉莉園小區的居民遛彎時,在小區內的水系內看到了一條半米多長的「鱷魚」。後來在小區業主的努力下,最終將水系內的「鱷魚」——鱷雀鱔抓獲。
據紅網時刻新聞報道,26日下午,湖南長沙市動植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到電話稱,有市民在嶽麓區釣起一條「怪魚」,長長的嘴巴與鱷魚有幾分相似。經專家鑑定,這條首次在湖南現身的「怪魚」名為「鱷雀鱔」,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外來入侵物種。
經專家鑑定,這條首次在湖南現身的「怪魚」名為「鱷雀鱔」。紅網時刻新聞 圖
據微信公眾號「新桂平」8月27日消息,8月25日,廣西桂平市農業農村局在西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的有力配合和協助下,在西山風景區蓮池內成功捕獲2條鱷雀鱔(均長約1米,重約7.5公斤)、20多隻巴西龜和約70公斤羅非魚。
8月25日,廣西桂平市農業農村局在西山風景區蓮池內成功捕獲2條鱷雀鱔(均長約1米,重約7.5公斤)。微信公眾號「新桂平」 圖
據大眾報業·齊魯壹點8月27日報道,近日,有群眾反映,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一小區內人工湖中出現了數條「怪魚」,有一米多長,長嘴尖牙,以湖中的其他魚類為食,疑似外來物種鱷雀鱔。當地政府得知消息後迅速組織小區物業,進行抽水捕撈。8月27日,兩條鱷雀鱔被捕撈上岸。據了解,湖內仍有未被捕獲的鱷雀鱔,捕撈仍在進行中。
此外,江蘇靖江市、青海西寧市、雲南昆明市也在近期報告抓獲鱷雀鱔,發現地點包括小區景觀池、公園湖泊等。
雲南昆明一小區觀景池現鱷雀鱔
鱷雀鱔到底能不能吃?
發現後應如何處置?
許多網友好奇,這種魚能不能吃?
北京市水生野生動植物救護中心高級工程師鄒強軍表示,鱷雀鱔的鱗片非常堅硬,從這樣一條「全副武裝」的魚身上獲取魚肉是很困難的事情。顧黨恩介紹,鱷雀鱔不適宜食用,且卵有劇毒。
鄒強軍表示,若食用鱷雀鱔,稍不留意就會發生中毒事故。鱷雀鱔自身的經濟價值非常有限。
「大量鱷雀鱔被人為養殖後,往往由於生長速度太快,水族缸無法容納,或者無力承擔養殖費用而被人為放生或者丟棄。」顧黨恩表示。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農業農村部外來入侵水生生物防控重點實驗室主任牟希東介紹,如果市民購買後不想養了,千萬不要人為放生,可以委託高校、科研機構、相關部門進行處理。如果市民在公園等地發現鱷雀鱔,要儘快上報,由當地管理部門捕撈清除,並作無害化處理。
農業部門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
目前,國內多地農業農村部門已著手開展針對包括鱷雀鱔在內的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牟希東8月25日在接受央視「新聞1+1」採訪時表示,2021年4月15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規定了防範外來物種入侵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內容,要求制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和管理辦法。為此,今年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門制定《關於印發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總體方案的通知》,對10種主要外來水生生物進行全國性普查,其中就包含了鱷雀鱔。
比如,四川成都市溫江區農業農村局官方微博7月25日發布消息稱,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總體方案的通知》以及省市相關文件要求,結合溫江區的實際情況,溫江區於近日全面啟動了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
據溫江區農業農村局官方微博介紹,此次普查工作針對全區境內農業外來入侵植物、農作物外來入侵病蟲害和外來入侵水生動物三類。計劃在全區行政區域範圍內開展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收集上報農業外來入侵物種的種類數量、發生區域、危害程度等基本信息,全面掌握我區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概況。
來源 | 綜合自極目新聞、央視新聞、澎湃新聞、中國新聞網等
編輯| 黃小佳
編審 | 許蓓
監製 | 楊斌
壟上行視頻號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