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審美標準是怎樣的?

2019-07-24     國風麗人行

元代畫家王繹在《寫真古決》中曾提到,完美的臉部比例講究「三庭五眼」。三庭指臉的長度比例,把臉的長度分為三個等分:

從前額髮際線至眉骨,從眉骨至鼻底,從鼻底至下頦,各占臉長的1/3。

五眼指臉的寬度比例,以眼形長度為單位,把臉的寬度分成五個等分:

從左側髮際至右側髮際,為五隻眼形,各占比例的1/5。

有的妹子喜歡高鼻子,跑去隆鼻,這樣就會顯得中庭增長。

中庭偏長會失去少女感,顯得成熟妖艷,甚至是過於硬朗具有攻擊性。

而現在的網紅臉有大眼睛高鼻子尖下巴,卻不符合「三庭五眼」這個規則。

在古代,最好的臉型是鵝子臉(上部略圓,下部略尖)or滿月臉(面如滿月,臉盤又圓又白)才能吃得開。

比如仕女圖裡的盛唐美女,都是一個個白白胖胖的糰子臉。

那麼U型臉或者V型臉就真的一點也不美麼?答案肯定是美的。

總的來說,我大天朝的臉型審美,大概經歷了OUV的變化過程。

改革開放以後人們對女性有了不一樣的見解。UV臉型更具攻性,也是一種女性地位提升的象徵。黃種人大多數眼睛不大,臉沒有那麼立體,相較而言,只有有錢人才會吃得白白胖胖。

古人常用「地閣方圓「形容美女臉蛋圓潤有肉。從面相來看,臉部有肉不僅顯年輕和福氣,在古代,還象徵著高貴的身份和地位。

以現代的眼光來看,美女的眼睛標準大多是大眼睛雙眼皮。

可是在古代,單眼皮才是美女的標配。從歷代的仕女圖中就可看出,古代對眼睛的審美,大多都是細而長的丹鳳眼單眼皮。

當然古人描繪美女也有大而圓的杏眼。不過無論大小,這些眼睛更多形容的都是單眼皮。

這不是針對雙眼皮,而是因為自然環境決定。古代中原人很多都是單眼皮。

到了唐代,西北雙眼皮的少數民族跟漢族有了高度的交流融合,所以這時候漢人中才出現了更多雙眼皮。

亞洲人基本都屬於天生的眉骨平,眼窩平。

古代妹子以清淡的五官為美,重點體現在眉眼距離。《詩經》中形容美女莊姜「螓首蛾眉」,即額頭豐滿光潔、眉毛又細又長。

都是眉眼距離越遠,五官越清淡,越符合古代的審美。

無論從《詩經》的「美目盼兮」到《紅樓夢》的「眼顰秋水」。

都說明了在古人的審美里,一雙美麗的眼睛是很重要的,眼不在於大,更重於神韻。

直到後來,受到西方強勢文化審美的影響,西方人的眉骨高眼窩深,才變成大眼睛之類的審美。

現在妹子的妝容以及化妝技術,拉近眉眼間距,加深眼窩陰影,也是更貼近西方的審美標準。

要說五官裡面,哪個對臉的氣質影響最大,那肯定是鼻子。擁有一個好看的鼻子,甚至可以一步躋身氣質大美女的行列。

很多人認為高鼻子是西方的審美,其實不然。

無論是妹子還是漢子,在古人看來,高鼻子是一種貴相,還有「隆準龍顏」的說法。中國講究中庸之美,古人常形容美女的鼻子「鼻若瓊瑤」。《野叟曝言》里就說過美女的「瓊瑤鼻直起天庭」。

所以說美女的鼻子也是要直要高的,但是更重於小巧玲瓏。

還有就是嘴巴,古時的人認為女子口大「克夫」,怕女子口大吃窮郎。這是一種迷信的說法。

古代對嘴巴的審美,兩個字:紅、小。

《楚辭·大招》里就有形容「硃唇皓齒,嫭以姱兮」。即使是古代妹子們的妝容:把臉塗很白,畫咬唇妝(「檀口妝」或「絳唇妝」)。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讓嘴巴顯得小。

比起嘴巴大的女子,古人認為女性嘴巴小則顯得更加溫柔賢淑。

總的來說,現代中國人的審美,更多的是受到西方審美的影響。

甚至到現在,越來越多大眼高鼻,尖下巴的網紅臉如流水線般ctrl+c/v。

不同於亞洲的內斂美,網紅臉的審美是偏向於奔放外露的西式。

違背了東方人的自然生長,所以五官看起來是突出了卻有點不自然。

圖文源自網絡:侵權請告知,秒刪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國風麗人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9bnzmwBJleJMoPMV52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