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老人古墓為家30年,80歲沒有結婚,無兒無女,直言怕人不怕鬼

2023-11-17     花西亦花心

原標題:湖北老人古墓為家30年,80歲沒有結婚,無兒無女,直言怕人不怕鬼

最近網絡上流行這樣一段非主流唱詞:「我害怕鬼,鬼未傷我分毫;我不害怕人,但人卻將我傷得遍體鱗傷」,往往人心即鬼域。雖是一段膾炙人口的網絡歌曲,但卻也從某種角度上反映一些道理。

雖說人心難測,但我們一生中卻缺不了幾個可以訴諸心事的人,少不了一處安居之所。可有位老人卻遠離人群是非,不與人有過多接觸,一直居住在人們談之便避而遠之的墓地。而那首網絡歌曲,好像也是為他專門譜寫的一樣,完全在他身上印證了一遍。

這位老人是我國湖北武漢的新洲道觀河油麻嶺村人,名叫陶少堂,現在他已經八十多歲,可他一直無兒無女,即使高齡也居住在荒無人煙的墓地。

陶少堂,可以說自他來到人間,這世間從未善待過他。從小父母便去世了,當別人家的孩子在父母呵護下健康快樂成長。而陶少堂已經和爺爺摸爬滾打許久了。從小就未收到過父母教導,在同齡孩子中他總是顯得自卑,內向。時間一久,便越來越孤僻了。

常言:「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我們總在電視劇中看到沒有爸媽的孩子總被其他小孩兒欺負,陶少堂也不例外。爺爺年齡大,哪能一直護他周全,一天到晚地奔波,能將爺孫倆的溫飽解決便是萬幸。

這正是因為陶少堂沒有人庇護,他的親戚家的兄弟姐妹常常肆無忌憚地欺辱他。時間波瀾不驚地流逝著,卻帶不走陶少堂從小添加的傷痕。

村裡好像一直容不下他。「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陶少堂想著,既然村裡過得憋屈,何不去城裡謀生。本是懷揣著改變生活的嚮往,可現實往往不盡人意,他本就內向自卑,再加上他從小沒有走出過他們那個村子,見到繁華城市,他不知所措,城市的節奏也遠遠不是他能承受的。

城市千家萬戶燈火通明,卻唯獨沒有他的容身之所。他在外也隨便找了工作,每天上班下班。時間一久,他始終覺得這裡的生活並不適合他。他甚至不了解城裡人為何匆匆忙忙,麻木不仁,過著機械般的生活。

輾轉幾處,發現他和這個世界真的格格不入。無奈他之下又起了心思再次回家。回去後,他發現哪還有家,當年的老房子因意外而燒得一乾二淨。此時此刻,他突然意識到,世界萬千,他何其渺小,卻真的沒有容身之處了。之後,風餐露宿,風雨里飄搖是常態。

人只有嘗過甜頭便不再願意吃苦了。而陶少堂從小不知何為甜頭,苦日子過久了,也便不再期盼仙人掌開出花。後來,他在山上尋了處墓穴,在此安家立命。對於飽受人情冷暖摧殘的陶少堂來說,這處能遮風避雨之地的出現,好像是上天的恩賜。

生活固定,不必風餐露宿。陶少堂慢慢靜下心來,活在當下,再也不去奢侈城市繁華,不去糾結苦澀過往。慢慢地將這處墓穴當成自己的家。桌子椅子樣樣不落下,自己挖井吃水,自己製作煤油燈照明。自己養蜜蜂產蜂蜜換錢,自己挖池塘養魚,他的生活收入對他綽綽有餘。

布置過的墓穴越來越像一個家,外人看來這如何能住人,可對於陶少堂來說,這可能是屬於他一個人的「桃花源」。竟在此一住便是幾十年。許多人奮鬥一生,追求的不就是有處庇護之所,有三兩好友。陶少堂經過自己的奮鬥有了自己的家,之後也會下山去看看熱鬧,因為賣蜂蜜,魚,果實等自產產品。

他也結識了一些朋友,很多人也知道了他的現狀。隨即當地政府為他提供物資,讓他下山居住。可他依舊不肯,他認為人心難測,他說:「相比鬼,我更害怕人。」他覺得世界上只有自己才是最值得相信的,對他來說,這世外桃源才是絕好去處。再說三十多年的「家」,怎能說丟就丟,他只想在此安享晚年。

結語:或許在其他人看來,陶少堂的一輩子,好似「毫無意義」。對於有的人來說,光活著就要用很大的力氣,何談有無意義。更何況陶少堂最終選擇墓地安身,是一種心靈上的釋然,是一種屬於他自己的追求。這對他來說,就是意義非凡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97ed1c32938685ad2e5b8e613cabd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