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體罰」在中小學興起,老師不打不罵,依舊讓學生服服帖帖

2023-10-09     校長傳媒

原標題:「新型體罰」在中小學興起,老師不打不罵,依舊讓學生服服帖帖

來源|教師營(jiaoshiying365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

河南某學校的一間教室內,傳出了熟悉的《小雞恰恰舞》的配樂。

本是上課時間,為何會有網紅舞曲?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原因是因為班上有4名學生上課遲到,老師為了懲罰他們,就讓他們站在講台上,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跳「網紅舞」。

老師表示:這是一種「新型體罰」方式,一舉兩得,不僅能起到一些懲罰作用,讓遲到的學生牢牢記住了自己的小錯誤,還能有助於活躍班上的氣氛。

但當該視頻在網上流傳後,評論區留言兩極化。

有家長肯定這位老師的「新型體罰」方式,認為這種懲罰方式著實值得發揚。

也有家長反對,認為懲罰就是懲罰,只會進一步打擊孩子的自尊與自信。

其實,這種懲罰方式,無非就是因為在現如今這個環境下,老師們不敢打罵學生,但是又不能放任不管,所以才嘗試的「新型體罰」。

不僅有罰表演節目,還有罰抄寫、罰寫檢討、罰值日等等。

不打不罵,卻能讓學生聽話,可還是有家長不贊同。

不得不說,現在的教師太難了!

為人師者,就沒有懲罰學生的權利嗎?

縱觀現如今的教育,老師只能戰戰兢兢教書,又有幾個敢堂堂正正育人?

當下,教書和育人正在被割裂開。

01

現在教育很可悲的是

很多老師不敢管學生

《三字經》上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生養子女卻不教育,是父母的過錯。

教育學生卻不嚴格,是教師的失職。

那麼,教師可不可以懲罰違紀學生?

一名老師曾說過這樣一番話:

「現在老師能把書教好就不錯了,育人真的談不上。

管吧,凈惹麻煩;不管吧,又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受的傷害多了,心就逐漸涼了下來。

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下,放任學生也就成了一種普遍的現象。」

「現在老師能把書教好就不錯了,育人真的談不上。

管吧,凈惹麻煩;不管吧,又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受的傷害多了,心就逐漸涼了下來。

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下,放任學生也就成了一種普遍的現象。」

現如今的教育,老師批評學生,不僅學生本人會頂撞,甚至就連家長都會找到學校、教育局,要求老師賠禮道歉。

老師輕則顏面無存、身敗名裂,重則開除教職,丟掉飯碗。

齊齊哈爾一位張老師,在維持課間秩序時糾正學生在走廊大聲喧譁行為,遭到學生的頂撞和辱罵,導致衝突。

張老師說:「老師不當了,也不慣著你!」

事後,張老師被免職調離。

揚州市江都區一位老師,因學生在上課時擾亂課堂,就批評了他幾句。

但學生還是不服管教,老師便請他到辦公室反省,可這名學生卻在辦公室一頓打砸,不僅撕掉兩個班的作業本,還把牛奶灑在地上。

結果學生家長得知情況後,非說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跑到學校又是大鬧又是拉橫幅,要求老師道歉並賠償。

這叫老師如何敢管學生?

白岩松說:「老師對學生有沒有懲罰的權利?如果問老一輩的人,回答一定是必須的,嚴師出高徒!但如果問現在的老師,回答一定是否定的,哪敢啊!」

可是,當教師懲戒權喪失,學生敬畏之心不存,教育該何去何從?

02

老師放任不管

是最嚴厲的懲罰

身邊有這樣的例子。

我讀初三那會兒,我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是個很負責的老師。

臨近中考,老師恨不得每一分鐘都得到最佳利用。

可坐在最後一排的一個女同學卻總是在偷看小說。

老師多次勸說都不管用,一怒之下,讓她在教室外站了整整一節課。

沒想到這下捅了馬蜂窩,她覺得丟了面子,就跟家長告狀說自己受委屈了。

第二天家長就來到學校,要求老師道歉。

甚至還提出了:不道歉就開除老師,更換班主任的要求。

老師只能無奈道歉。

但從這件事後,老師就再也不管那個女同學了。

最後可想而知,這位女同學成績一落千丈,沒能考上好高中。

記得一位老教師說過:「孩子在學校最大的悲哀不是成績差,也不是經常被批評,而是老師不再注視他,他做了什麼都不會在意,被老師完全放棄的孩子在學校的生活絕對是灰暗的。」

被老師放棄的孩子,不僅在學業上失去了指望,在成長上也失去了管教。

教育學家孫忠育先生說過這樣一番話:

「現代教育之所以摒棄私塾,讓孩子進入學校。就是以為私塾是私學,而學校是公學。私塾是熟人關係社會裡的產物,而現代學校是契約社會的產物。」

「現代教育之所以摒棄私塾,讓孩子進入學校。就是以為私塾是私學,而學校是公學。私塾是熟人關係社會裡的產物,而現代學校是契約社會的產物。」

換句話說,現代學校更像是一個小社會,孩子們進入學校,熟悉並遵守學校的規則,這樣更有利於他們以後更好的融入社會。

而家長們「努力」破壞小社會的規則,把老師放在對立面,只會讓老師越來越慫,也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無法無天。

這樣的孩子,何談還有未來?

03

好孩子都是管出來的

嚴格是對孩子的負責

老師之所以不敢管、不能管,最主要還是因為家長捨不得管。

可俗話說得好:慣子如殺子,溺愛出逆子。

從古至今,還沒有哪個孩子是被寵溺成才的。

就像李天一,他的父母是著名歌唱家李雙江和夢鴿,家庭背景良好。

這樣的孩子,就算不成才,也很難想像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然而,正是父母的溺愛一步步將他推向毀滅的深淵。

只要是李天一想要的,李雙江夫婦都要積極滿足。

李天一在學校里作威作福,經常欺負同學,他們也一味偏袒。

作為父母的他們絲毫沒有警醒,沒有及時修正這顆長歪的樹苗,反而聽之任之。

就這樣,被慣壞的孩子,一步步誤入歧途,最終鋃鐺入獄。

溺愛從來不是愛,而是對孩子的害。

小樹要砍,小孩要管。

正如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教育,請別再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一文中所寫的:「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孩子還必須管教、必須懲戒。」

一位班主任講了這樣一件事:

他們班裡有一個學生,有段時間正值叛逆期。

上課不是擾亂課堂,就是逃課出去打遊戲。

他對該學生的管教毫不手軟,批評、罰站、請家長。

幸運的是,學生家長十分認同他的嚴格管理,還配合管教。

最終,在他和家長每日的耳提面命下,總算是將孩子罵醒了。

放縱是害,嚴管是愛。

教育絕不能一味對孩子讓步。

嚴格管教,才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和保護。

04

懲戒有尺度

教育有溫度

梁啟超先生在蘇州學生聯合會上演講時提出一個令人震聾發聵的問題:

「請問諸君,為什麼進學校?」

學生們眾口一詞的答道:「為的是求學問。」

梁啟超卻說:「諸君啊!我替你們回答一句罷:為的是學做人。」

教育的本質是成人。

讓孩子「成人」,僅以「賞識教育」、「愛心教育」,是不成的。

還需要有「懲戒教育」。

完整的教育,需要適當的懲戒。

作為教師,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領路人,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寬嚴並濟、賞罰有度。

懲戒權,是老師手中要時刻握著的。

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規則》首次明確了對於違規違紀學生可以實施懲戒,解決老師不敢管、不願管、不會管學生這一突出問題。

《規則》指出,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實施教育懲戒:

學校、教師可以採取以下教育懲戒措施:

但為了防止將體罰和變相體罰作為教育懲戒,《規則》細化了禁止實施的七類不當教育行為:

說到底,懲戒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教育光靠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懲戒的手段和嚴格的力量。

這樣才可以讓孩子既在愛中快樂成長,又能在風雨中變得堅強。

希望各位家長莫要再以愛的名義,斷送了孩子的未來。

也希望家長們和老師好好配合,好好溝通,做到嚴慈相濟,關愛與嚴格並重,爭取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 END —

來源|首發教師營(jiaoshiying365),150萬+教師和父母都在關注的公眾號!專注於中小學孩子的家校教育。

延伸閱讀:

教育懲戒新規3月1日起實施!這些要點請知曉!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修訂教師法,增加教育懲戒權,落實為教師減負要求!

重磅!中小學教師實施懲戒規則公開徵求意見,可視情況罰站、面壁……

李鎮西:恕我直言,教育部《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令人失望

新式「體罰」在中小學中流行,不打不罵,卻讓人身心備受煎熬

被處分的肖老師,到底冤不冤?

學生哪些行為老師可以懲戒?教育部明確了!藝術教育不需要「大耳光」

用好教育懲戒這把「戒尺」!血的教訓:爸爸一巴掌,兒子耳膜穿孔!

鄭英:懲戒的藝術

誰來保護老師 ——沒有懲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教育懲戒中「點名批評」的操作要領

老師不敢懲戒,就像開車不踩剎車一樣危險!

91歲於漪破例受訪:教育整天處在焦慮中,那怎麼行

拒絕打罵孩子,學會賞識孩子,教育專家要求父母做到「六忌六宜」

吼孩子帶來的5大危害,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15歲中學生教室里持磚頭猛砸老師頭部,老師成了「高危職業」,還怎麼敢懲戒學生?

該把「合理懲戒權」交還給老師了

張志勇:全民教育焦慮讓每個家庭「病魔」纏身,是時候「澆點涼水」降降溫了

張志勇:教育要喚醒孩子內心自我成長的需要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聯繫我們加QQ:2636915649

閱讀原文」,進入「查看歷史消息」輕鬆閱讀更多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96c6a7a6b5fb67536de0a5baab0c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