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武之人的初心。
——《葉問4》
文丨舊故麻袋
∨
在中國,有一種電影類型幾乎是中國電影的獨有代表,即使國外也拍過類似題材的電影,但卻領悟不到精髓,一敗塗地,這一電影類型便是:功夫片,又稱功夫電影。
20世紀20年代初期,電影還處於無聲階段,中國銀幕上就開始出現根據神怪武俠小說改編的武術打鬥影片。
20世紀70年代,李小龍僅用四部半電影,把「功夫片」引向了海外並發揚光大,讓全世界都為「功夫片」著迷。
後來,在成龍、洪金寶等功夫巨星的努力下,「功夫片」又發展到新高度,享譽國際,令無數觀眾拍案叫絕。
之後,「功夫片」也成為了世界影壇爭相追捧的電影類型之一,陸續誕生了不少佳作,譬如好萊塢的《殺死比爾》系列、《黑客帝國》系列、泰國《拳霸》系列、印尼《突襲》系列......
「功夫片」曾經無比輝煌,那時候的「功夫片」,要演員有演員、動作有動作、笑點有笑點,但隨著成龍、元彪、洪金寶等人的逐漸老去,香港此類喜劇風格的動作片幾乎絕跡,「功夫片」也開始步入黃昏,漸漸落寞。
如今電影市場上能拿出手的「中國功夫電影」少之又少,我們將未來的「功夫電影」希望寄托在甄子丹、李連杰、吳京、吳樾這些中青年演員身上,可電影市場商業化越來越重,電影受眾越來越年輕,「功夫片」一度處於「尷尬」的境地。
這些年,關於「武俠、功夫」的電影多少也有些,其中《武俠》、《一代宗師》、《師傅》、《箭士柳白猿》都算不錯的作品,但基本上叫好不叫座,票房慘澹無比,但倒也不是全軍覆沒,成功的系列只有一個,那就是《葉問》系列。
現在,隨著《葉問4:完結篇》的上映,《葉問》系列終於即將結束11年的長跑,某種程度上來說,它的完結很有可能是一個時代的終結。看完《葉問4》,很多人不禁疑惑:「功夫片」要落幕了嗎?
我雖然堅信「功夫片」不會落幕,但要在塑造一個像《葉問》一樣的功夫IP太難了。可即便如此,還是會有很多閒言碎語在一旁說:這電影也太爛了、套路套路、好沒意思啊......
我明白一部電影不同人看會有不同的感悟,好壞都有,無需介懷,但來看《葉問4》,來看甄子丹與袁和平,看得不就是「功夫片」這三個字嗎?在「功夫片」看一部少一部的當下,大家就知足吧,且看且珍惜,而且這部《葉問4》,雖然也有不少bug,也會有什麼都想講卻沒有講到位的詬病,但實際上,也並沒有那麼差,至少它緊跟主題,至少它完成了它的初心。
《葉問》系列中,葉問的鬥爭都是為了民族大義,《葉問4》也一脈相承,面對外國人對中國功夫嘲諷和戲謔,即便是他有病在身,即便他已兩鬢斑白,他最終還是選擇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作為一個「中國人」。
但《葉問4》也是《葉問》系列中最不合規矩的一部,與之前的系列又不一樣,因為這次甄子丹和葉偉信奉獻了《葉問》系列中最好的文戲。這一次葉問不止是一代宗師,他還是一個父親、一個病人、一個異鄉人。
以前很多人覺得功夫片往往只顧「打戲」,忽略了「文戲」,但《葉問4》在人物塑造和情感升華的講究上可圈可點。
這時,遠在美國的徒弟李小龍讓自己的徒弟給葉問帶了去美國的機票,想讓葉問去美國看他比賽,葉問想,不如趁此機會去美國幫兒子找學校,還要在美國看看自己的病是否還有藥可醫,卻不料,捲入了一場「風波」之中......
種族歧視是本片的重點主題,無論是中國人還是黑人,在美國人眼中不過都是傻子,根本不懂得什麼叫尊重。
這是你猜得到的結局,這也是明擺著的結局,你卻還是會被打動。
當然贏得了尊重的過程也是學會尊重的過程,葉問突然意識到孩子的人生不該被家長左右,應該要尊重他們自己的選擇,支持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所以在葉問歸國後,兒子表示要學拳,葉問立馬就答應了,父子迎來了和解。
這部電影雖然是套路了點沒錯,但也有幾處亮點。
一個是陳國坤飾演的李小龍重現了他在美國空手道比賽中的經典畫面,還有那場「街頭格鬥」,將李小龍的武術風格展露的淋漓盡致,速度感與打擊力度兼備,堪稱「年度最佳動作戲份」之一。
一個是葉問在學校打小混混時,出手非常克制,用了揪耳朵、打屁股這種父親教訓才會做的動作。這裡不僅彰顯了葉問的宗師風範,也體現了他為人父後的慈悲。
「一代宗師」什麼都可以戰勝,卻唯獨戰勝不了病魔,最後葉問死於腦癌,兒子葉正繼承了他的衣缽。不僅為《葉問》系列畫上了句號,也為葉問這一生畫上了句號。
也許多年後,我們再次回過頭看《葉問》系列,才會有不一樣的感悟,不一樣的體會吧。但同時也希望,《葉問》落幕了,還會有其他的宗師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