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關曉彤又上熱搜第一。
倒不是有了新作品,也不是和男友鹿晗鬧啥情感瓜。
而是因為在出鏡中「疑似假吃」。
質疑者揪住了一個點:
關曉彤的視頻里只有咀嚼,沒有吞咽的動作。
而且筷子上的餃子,還是完整的。
再加上推廣的產品是植物肉,更是引起了局部網友的憤怒:
自己頓頓有肉,在這推廣人造肉,喪不喪良心啊
隨後工作室出來澄清是剪輯問題,並放出了原版視頻。
但大眾對關曉彤的態度,似乎並沒有因為澄清而有所改觀。
弄虛作假的鍋,關曉彤不該背。
但「假吃」的風氣,在身材焦慮泛濫的娛樂圈內,早已不是新鮮事。
此前鞠婧禕就因為一口麵包嚼32下,引起廣泛討論。
今天肉叔來盤點一波,明星「假動作」名場面大賞。
01
最沒成本的假動作,當然就是管住嘴。
首先,必須得請出「假吃鼻祖」——
當年在《雲中歌》里,北鼻老師就開創了「借位假吃」大法:
乍一看仿佛吃到了。
仔細瞧,筷子上的食物紋絲沒動過。
這嘴演得好
《嚮往的生活》里,又貢獻出了神演技:
論偶像劇女豬腳如何優雅吃爆米花。
其他人砸吧嘴的全套動作都被如實記錄在案,吃相也很接地氣。
但到了北鼻老師這兒:
柔光十級的夢幻濾鏡,加一個往嘴裡送空氣的動作。
到底吃沒吃,天知地知,北鼻和攝像大哥知。
試看課程到此結束。
北鼻老師「吃不胖」的秘訣,你們學到了嗎?
無獨有偶。
歐陽娜娜也在自己的vlog中,來了一出經典教學:
空口鑒果汁。
視頻里,她嘗試了兩次,嘴唇都在果汁的水平線以上。
卻還閉眼假裝細細品味了一番:是真的很好喝!
別笑。
這已經算是鹿小葵的演技高光時刻了吧……
演藝圈在逃女演員都這麼拼,小愛豆也絕不認輸:
打太極式吃雪糕。
某綜藝里,王子異拿了根雪糕,聞一聞舔一舔,轉悠半天就是不往嘴裡送。
這推拿功夫了得,詠春拳的「掰餅學」也得甘拜下風。
新人也不甘落後:
送嘴裡就代表我吃了。
張嘉元在出鏡中,回了趟假東北老家:
夾起最愛的鍋包肉,等等,好像哪裡不對勁……
表情逐漸凝固,微笑抿唇扒拉筷子三件套。
不行!鼓起勇氣try again!
嘗了一口,嗯……
臉上再次浮現尷尬而又不失禮貌的笑容。
是得有多嫌棄
不難為秀人弟弟了,看得出來是真的很難吃……
先別笑,肉叔替這些明星擬回應一下:
雖然我是假吃,但我可是真吃貨,哎我就是玩兒~
如果說。
假吃假喝,還能用「明星保持形象」勉強解釋過去。
那下面這些作假,還能有什麼藉口——
02
放在過去,檢驗明星人氣的標準是啥?
作品質量硬,收視率高。
但放在偶像通貨膨脹的內娛,這些檢驗人氣的標準已經是過去式了。
假數據。
這樣的機器人複製式讚美:
這樣的控評:
經常網上衝浪的胖友一定不陌生。
但影響最大的數據造假事件,還得說到吳亦凡。
18年吳亦凡發了張新專輯《Antares》,登上了國外itunes榜首。
什麼概念?
排在他後面的,是同時發新專輯的A妹和lady gaga。
當天國內熱搜就同步了喜訊,但很可惜——
這並非歌曲的影響力,而是一次大型粉絲刷榜行為。
iTunes把吳亦凡歌曲的異常數據清除之後,他一下子降至100名開外。
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中國水軍」上了外網的熱搜。
還遭到了國外網友的群嘲:
數據造假都是常規操作了,還有——
假收視率。
嗯?這也能造假?
以推廣費換取收視率這事兒,早已屢見不鮮。
2018年東方衛視一檔名為《青春同學會》的綜藝,請來了徐帆、陳赫、鄭愷、江珊等明星。
上線僅半個月,節目的收視率好到爆:
部分地區的收視率漲幅大增。
長沙地區收視率一周內從0.1漲到了2.1,漲幅高達1433.33%。
節目真有這麼火?
那為啥離開播快三年了,豆瓣至今都沒開分?
這種「看似火了」的背後。
是極力用數據填補掩蓋的「真糊」。
放在如今的內娛來看。
檢驗人氣的標準到底是啥?
來接機的人擠不擠?雜誌賣得多不多?接的策劃夠不夠大牌?
別忘了,就連接機也可以造假。
明碼標價僱人,充排面。
世風日下。
如今的娛樂圈,「含星量」越來越低。
拼榜單、拼流量到最後。
你們喜歡的,到底是這個真實的明星本人?
還是這堆虛假的數據載體?
當流量池穩定以後,進而衍生了一種更加高階的「假動作」。
但,它的要求也極高:
明星的咖位不能小,還要具有影響力,和號召大眾購買的能力——
假代言。
天價代言費的背後,高回報和高風險並存。
比如前幾天,因虛假代言而被拱上了風口浪尖的女明星。
她代言的某奶茶品牌攜7億加盟費跑路,被相關機構調查。
而作為代言人的她,自然也難辭其咎。
事發後,女明星發表了道歉聲明。
但輿論並沒有平息,評論下的最高贊反而是:
一個道歉就夠了嗎?
國際章也在這上面栽過跟頭。
章子怡曾經代言過一款叫做小仙燉的燕窩,甚至在自己二胎時還極力推薦:
產品創始人的專業和真實打動了我,所以我決定投資它。
但最重要的質量問題?無人在意。
後來經過查證,生產燕窩的公司存在11項違法事實,涉嫌虛假宣傳。
曾經章子怡的全力擔保就像個笑話,打臉打得生疼。
劉詩詩也曾給某微商品牌代言過洗髮水。
衝著明星效應去的消費者反倒背了鍋:
就洗了個頭,怎麼好好地就禿了?
更別提那麼多打著「明星愛用的平價好物」,實際上完全沒試用過的軟廣。
粉絲們,可長點兒心吧。
日薪208萬的明星眼裡的「便宜好貨」,和普通人口中的平價。
那是一個量級嗎?
這些「假動作」堆疊起來,貴圈生態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
明星們利用自身的偶像光環,公然造假。
但後續又能通過數據和代言,「加固」頭頂的光環。
他們投機取巧的背後,是野蠻生長的畸形怪圈——
在擾亂生態的假動作下,明星的人氣和身價在不斷漲停。
但敬業程度卻斷崖式下滑,直到躺平,再躺平。
03
一個費解的現象:
如今內卷嚴重的當下,怎麼就娛樂圈越卷門檻越低,要求越松?
「假動作」頻繁的貴圈,折射出的是一種「假敬業」——
人生如戲,演技只在不需要的時刻出現。
至於業務水平的精進?
撈快錢的捷徑遍地都是,何苦選擇最艱難的那條路?
但。
他們常常忽略,風光背後大作的警鈴——
如此唾手可得,當真高收益無風險?
當然不。
娛樂圈雖是個黃金地,但只認利益,不認人。
比如前段時間參加《我就是演員》被嘲的演員,盛一倫。
對他有印象的人,知道他曾憑《太子妃升職記》中冷酷霸總人設大火過一陣。
可這種偶然的躥紅還在持續嗎?
在表演《香蜜》的一個片段時,從向愛人告白,到被愛人親手殺死。
兩個情緒起伏如此大的情節,他全程冷靜得不行,完全一副撲克牌臉。
就這,還在李誠儒指點他的時候委屈落淚,當場失控:
我真的從來都不哭
我拍戲也沒有哭過
作為演員的基本要領都沒掌握,這是什麼值得自豪的事嗎?
經引以為傲的皮囊,膠原蛋白正在流失。
演技更是面癱如殭屍,沒有絲毫長進。
即便經歷過大火,也必然會落得個糊咖的下場。
再比如初代小鮮肉,鹿晗。
作為開闢了流量時代的明星,鹿晗當初有多火?
隨隨便便轉發一條曼徹斯特聯隊球迷俱樂部的微博,就獲得了1316萬評論。
被吉尼斯官方認證打破「微博上最多評論的博文」世界紀錄。
一張平平無奇在郵筒旁的照片,引發無數粉絲陸續打卡。
但和關曉彤公布戀情後,事業一落千丈。
看得出來。
30歲過後,他也不想繼續吃小鮮肉的紅利。
去年迷霧劇場的《在劫難逃》和評分8.0的《穿越火線》就是有力證明:
撇去戀愛緋聞,擺脫偶像光環,他也有成為實力派的潛質。
遺憾的是。
偶像撿起事業心,如今卻已不是他的時代——
最近肉叔在網上看到的一組鹿晗的生圖,免不得嘆息。
身材還沒走樣,臉上有了發福的跡象。
和小鮮肉時期簡直胖若兩人。
甚至還有人發起「鹿晗和鏡中保安誰更帥」的投票。
結果保安以顯著優勢取勝……
盛一倫和鹿晗,一個短暫地紅過,一個頂流出道,現狀唏噓。
為何會走到今天這步?
他們踏上了比普通人更容易功成名就的一條捷徑。
卻沒有與所得相匹配的回報,來呵護這份旁人眼裡的「來之不易」。
說白了——
他們對職業的敬畏心,消失了。
貴圈大火靠命。
但這種突然躥紅,真的是門高收益無風險的致富經嗎?
04
肉叔想起了《新陰陽魔界2》里的其中一集。
潔思敏是個糊到不行的賣唱歌手。
賣唱收入微薄,家人極力反對她放棄,干點正事。
直到一次意外,她的命運發生了巨變——
當紅歌手誇她很會唱歌,隨後送給她一枚金幣。
剛把金幣送給潔思敏,女明星轉頭就出了車禍,當場身亡。
為了祭奠喜歡的歌手,潔思敏在為她悼念的人群旁,彈奏起了自己的歌。
剛剛還沉浸在哀悼的低氣壓中的人群紛紛被吸引,圍成了一圈。
她獨特的嗓音招來了星探的注意,把她推薦給了一檔知名音樂節目。
這檔節目評判選手晉級的標準,就是看觀眾的掌聲有多響亮。
當掌聲分貝到達一定指數後,就會成功進入下一輪。
比賽中,潔思敏穩定發揮,所有觀眾情不自禁為她鼓掌,於是晉級也順理成章。
潔思敏紅了。
走在街頭有路人請求合影紀念;在公園跑步被人認出,人們紛紛鼓掌。
但,嘗到了走紅的滋味的她,也開始飄了。
對著救人無數的醫生姐姐大放厥詞:
你只是醫生
而我是個藝術家,從靈魂深處歌唱
直到下一次比賽的到來。
她唱了以往那首拿手的歌,剛唱了一句,底下就有稀稀拉拉的掌聲開始響起。
但這躁動顯然干擾了她的情緒,潔思敏在台上的狀態逐漸糟糕起來:
先是彈錯和弦,又是走音,最後乾脆連副歌也忘了怎麼唱。
可掌聲並沒有因為她的失誤而終止,反而越來越瘋狂。
掌聲越響,她內心的焦灼就越蓋過頭。
直到她頻頻失誤到無法再唱下去,但向下望去——
「掌聲指數」爆表破了紀錄。
所有人都面含笑容地起立鼓掌,仿佛在慶祝一位superstar的誕生。
越來越詭異的掌聲,讓她逐漸發現了一個厲害的事實:
人們為她鼓掌,並不是因為她唱得有多好。
而是因為那塊歌手送給她的「萬能金幣」的詭異作用。
如果說,掌聲過去帶給她多少激勵與仰望。
如今她收穫的就是千百倍還擊的焦慮與恐懼。
直到,它成為了一種詛咒——
開車的司機只要在電台里聽到了她的歌,連方向盤都顧不上了,開始拍手鼓掌;
醫院放這首歌時,正在開刀的醫生放下了手術刀,開始鼓掌。
就連正在被開膛、處在生死一線的病人,也開始機械化地鼓起掌來。
金幣賦予的掌聲,成了一種詛咒與囚禁。
人們不知道自己為何鼓掌。
潔思敏在膨脹中迷失自我,也在過度關注中日益瘋狂。
這枚萬能金幣——
不就是頂以保護傘的面貌,罩在明星頭頂的偶像光環嗎?
它蓋過了明星本身存在的不完美與瑕疵。
也容忍了他們並不那麼高明的小動作。
只是因為,背後那串魔力而又詛咒般的掌聲。
但。
蓋過表演的轟隆掌聲,究竟是嘉獎,還是諷刺?
別忘了,這個故事最後細思極恐的結局——
金幣輾轉流落到了下一個普通人手裡。
掌聲與歡呼,卻在她死去時依舊響起。
若不警惕走紅背後的警告,任由掌聲將自己高高托起。
那麼。
頻繁的假動作,註定成為隕落的……
「代表作」。
編輯:西雅圖不想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