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糞一次300元,這錢有多難掙?

2023-10-05     壹讀

原標題:捐糞一次300元,這錢有多難掙?

等糞來的壹讀君丨彤 雲

大學生又在卷「捐糞」了,合格率不到1%,比當年大學生捐精20%的合格率還差。

最近,西安一醫院為了做科研,面向西安市大學生招募「有償捐糞志願者」,規定一周最多可捐5次,並根據所捐糞便的時長、質量綜合評判補貼金額,最高給予300元/次的補貼。

靠拉屎掙錢,聽起來是個不錯的收入來源。然而錢難掙,屎難吃,屎更難捐。據負責招募的醫療公司工作人員介紹:來諮詢的人很多,但是收集到的糞便合格率不到1%。

而這1%收集到的糞便提供者,也是經高門檻嚴格篩選過的:年齡在18~30歲之間;BMI值在18.5~23.9kg/㎡之間;身心健康無疾病;無熬夜、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且有運動習慣;三餐規律、飲食均衡多樣;所排糞便為黃色、香蕉狀的軟便;3個月內未使用激素、抗生素、拉唑類等藥物。

對於愛熬夜、喝奶茶的年輕人來說,招募條件有點過分

常言道:千金易得,好糞難求。

人們總羨慕那些(正當途徑)躺著掙錢的人,事實上能靠拉屎掙錢的人更值得羨慕,因為躺著掙錢的人不一定有好身體,但靠拉屎掙錢的人一定有好身體。

那麼好糞的競爭力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擁有好糞的人這麼少?

好糞為什麼這麼少

糞是人體排泄的廢物,包含60%~70%的水分,以及蛋白質、無機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纖維、從腸道脫落的細胞、維生素K、 維生素B以及「成分不同」的腸道菌群。

其中腸道菌群對人體的作用非常重要,也是西安大學生捐糞活動的科研重點。

腸道菌群被醫學界視為隱藏的器官〞,攜帶著人體健康的「第二基因」,是常年居住在人體腸道里的微生物群落統稱,有超過1000種的豐富「品種」,總數約有100萬億,比人體自身細胞總數還多,重量占人體重的1%~3%(1.5~2.5千克),有調控人體健康的作用。

依據腸道菌群的作用,主要可分為三大類:

與我們互利互惠的腸道有益菌,包括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身份是忠臣;對我們有害的病原菌,為變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身份是反賊;平時很老實的條件致病菌,如腸桿菌、腸球菌等,屬於牆頭草,在病原菌勢力強大時就會跟著興風作浪。

目前我們對腸道菌群的了解非常有限,由於每個人腸道菌群的數量、類別都存在差異,我們了解到的內容可能比想像中更少。目前國內外大量研究證明,保持腸道菌群的多樣性更有利於健康,而年齡、人種、膳食結構、藥物治療、生活習慣等因素,對腸道微生態系統及菌群結構有直接影響。

好糞出少年。

在人的一生中,腸道菌群一直在變化,有益菌會隨年齡增長、免疫功能降低而越來越少,導致腸道菌群失衡,引發各種疾病。所以捐糞不合格的朋友們別擔心,真正的糟心事還在後面。

除了年齡因素,有益菌還遭遇了抗生素的意外偷襲。抗生素使用的是「無差別攻擊」,殺死有害菌的同時,也會順手弄死有益菌,使本就隨年齡增長而減少的有益菌處境雪上加霜。

即使不亂吃抗生素,當代人的生活方式,也足以迫害我們腸道菌群。

一項發表在《轉化精神病學》上的研究發現,高油、高糖飲食,會引起腸道持續的低度炎症,改變腸道菌群的結構,破壞腸道生態環境,甚至禍及大腦,使大腦也處在持續低度炎症的狀態。

而年輕人酷愛的熬夜習慣,更是對腸道菌群構成了致命打擊。

在全球頂級期刊《細胞》(Cell)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經常熬夜會使腸道內積累大量的氧化物ROS,會損傷DNA和細胞內的其他成分,引起氧化應激和細胞損傷,破壞腸道菌群平衡。

心理壓力也是壓死腸道有益菌的「最後一根稻草」。

發表在權威國際期刊《自然免疫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長期壓力會致使腸道菌群中的乳酸菌大量減少,進而引發抑鬱。

我們的客觀生理因素和生活方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扼殺腸道有益菌,導致了好糞的可遇不可求。

糞乃身外之物,好糞又有何用?

好糞的超強競爭力

世上沒有包治百病的仙丹,但好糞的功能賽過仙丹。

科學家們通過比較、研究18~98歲被試者的腸道菌群發現,由慢性腸道炎症引起的「炎性衰老」,是判斷衰老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會加速外表衰老、身體虛弱、活力喪失、肌肉萎縮、皮膚出現皺紋等老化狀態,且與某些特定的腸道細菌種群有關。

另一項關於百歲老人和超百歲老人的研究也發現,相比年輕但不太健康的被試者,長壽老人們的體內擁有更多樣化的菌群。這些神秘菌群可能在未來減緩甚至逆轉人類的衰老現象。

為什麼有些人「海吃不胖」,有些人喝涼水都塞牙?除了基因、代謝之外,腸道菌群也在背後搗鬼。

2005年,微生物學家露絲·雷想知道肥胖動物體內的微生物與瘦弱動物是否不同,於是通過對比胖瘦兩種小鼠的腸道菌群DNA序列,發現肥胖小鼠體內的長肉元兇——「擬桿菌」和「厚壁菌」。對比人類實驗發現,肥胖的人類腸道菌群中「擬桿菌」「厚壁菌」數量,也多於瘦人。

肥胖疾病之源,可能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甚至增加癌症發生的幾率。如果腸道菌群能控制肥胖,相當於預防了很多疾病的發生,而「好糞」的本事不止於此。

糞自腸中來,「好糞」里的有益菌自然善於治療消化道疾病,不僅能使「好糞」擁有者消化道健康,還能治癒其他患者。炎症性腸病是慢性終身性腸道病,然而澳大利亞的Thomas教授卻用「好糞」,使一名患者的結腸炎病症長期消退。

除了「專業內」的消化道疾病,「好糞」還被應用到多種疾病的治療研究中。

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肝(MAFLD)是肝硬化、肝細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全球的患病率為25%,其中體重正常的患者人群比肥胖患者具有更高的死亡風險。有研究發現腸道菌群與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肝的發生、發展及致癌過程有關,目前已出現通過腸道菌群評估病情的技術,而通過腸道菌群對該病的預防和治療措施,尚在研究階段,且有希望成為治療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其他代謝性疾病的有效手段。

除了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也與好糞有關。

一項發表在《自然-微生物學》的研究,對上千名被試者的腸道菌群進行了DNA測序分析,發現微生物種類的不同與被試抑鬱症發病率可能存在關聯。而荷蘭一個研究團隊發現,糞球菌屬(Coprococcus)和小桿菌屬(Dialister)細菌在抑鬱症患者體內較健康群體數量更少。

國內一項發表在《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的研究,也發現有自殘行為的青少年雙相障礙抑鬱患者腸道菌群與常人的差異,其中多為有害性細菌的「梭桿菌綱」和下屬梭桿菌目比常人數量多,而有益菌「腸球菌科」及下屬的「腸球菌屬」比常人少。

註:NSSI指「伴有非自殺性自傷」(non-suicidal self-injury)

糞好,精神就好,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但是,你有好糞嗎?

「糞」起直追的現代醫學

關於糞的有效使用,我國的傳統醫學中醫有悠久的發展史,早在4世紀就開始用人糞治病了,取材上選擇十一二歲男童在冬至前後一個月的糞便。因為小朋友的身體狀況較好、腸道益生菌更充足;而冬至的氣溫也利於糞便保鮮,經多道工序後仍不變質。

中藥里以人糞為原材料的藥材,最出名的就是「人中黃」和「金汁」。

中醫典籍《驗方新編》中記載:凡中一切藥毒及一切飲食毒,急用久制人中黃溫水調服。如無人中黃,既灌飲糞清(金汁),立解。

宋代陳文中的《陳氏小兒病源痘疹方論》中也認為「人中黃」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的功效,能治療小兒痘疹:

一小兒痘出甚密,先四肢患毒膿潰而愈,後口患疳,涎蝕牙齦,先用大蕪荑湯、活命飲各一劑,又用清胃散加犀角……

超道菌群處在消化系統的末端,從口入「旅途遙遠」,會不會失去作用?

我們體內的胃酸、各種酶確實會殺滅部分好糞中的有效成分,但總會有一部分順利到達目的地。

但近些年,「糞」起直追的現代醫學也發現了這個秘密,不斷嘗試發揮「好糞」的最大價值,而且選擇了與口遙遙相對的另一個途徑——後門。

1958年艾斯曼醫生使用人糞清灌腸,治療偽膜性腸炎患者的方法被首次報道,後人將該方式命名為糞便移植FMT(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技術。通過從健康個體處獲得「好糞」,處理後提取有益細菌和天然抗菌劑,再「移植」到患者體內,實現對各類疾病的治療。

菊花緊鄰腸道,的確是近水樓台,但操作風險依舊存在,糞便移植也使少數患者產生了細菌性血液感染、發熱、炎症性腸道疾病加重的情況。

但確定的是,關於腸道菌群的秘密,我們知之甚少,還需要長期探索,而好糞資源也將越來越稀缺。

參考資料:

[1]林璋,祖先鵬,謝海勝,等.腸道菌群與人體疾病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藥學學報, 2016, 51(6):10.DOI:CNKI:SUN:YXXB.0.2016-06-001.

[2]M. Valles-Colomer et al. Nature Microbiol.

[3]張敏,范小兵,杭曉敏,等.青年人腸道菌群分布及關鍵益生菌群落結構分析[J].微生物學報, 2004, 44(5):621-626.DOI:10.3321/j.issn:0001-6209.2004.05.015.

[4] 段雲峰. 曉肚知腸:腸菌的小心思.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10-01

[5]廖繼武,向婷,潘集陽.伴非自殺性自傷行為青少年雙相障礙抑鬱發作患者腸道菌群微生態特徵[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 2023, 49(1):23-28.

[6]尹碩鑫,張濤,盧鑫,等.糞菌移植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和可視化分析[J].微生物學通報, 2022, 49(7):13.

點擊圖片閱讀 | 為什麼游泳運動員出場時要穿羽絨服?

點擊圖片閱讀 | 十一結婚扎堆,因為2024「不宜結婚」?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740a7d82cc3b7efef4499d538d4ff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