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勤儉節約,感念國家與時代,必將惠及孩子的一生。

2023-06-02     人文傳媒網

原標題:教孩子勤儉節約,感念國家與時代,必將惠及孩子的一生。

山西喬家大院內宅的門上,有喬致庸親書的一副對聯: 「求名求利莫求人,須求己;惜衣惜食非惜財,緣惜福"。意思是說,喬家人要靠自己的努力勤奮來獲取名利,而不是靠別人的幫助;節儉珍惜不是因為怕浪費錢,而是要懂得知足惜福。

喬致庸知道,喬家雖然家大業大,但子孫若是懶情散漫、揮霍無度,敗亡也只在朝夕之間。他常說:「有錢不能浪費,浪費則對錢不敬,不敬則得罪錢,得罪錢則受窮。」因此喬家大院裡,各個院子每年的開支都有限額,而且由當家人統分配,從根本上杜絕敗家子的出現。

山西有很多大家族的宅院都有戲台,但喬家沒有,怕的是後人玩物喪志。在「報本堂」,有喬家第一代先人的泥塑,泥塑旁邊放著一個要飯的籃子和一根打狗棍,以此來警示子孫,自己的先輩也是窮苦人出身,不要過了幾天富貴的日子,就忘了本。子孫一旦浪費糧食,都要被命令跪誦「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直到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磕頭謝罪,喬致庸才會放他們離去。也正是這樣,喬家雖然富可敵國,卻沒有因為財富產生「奢華糜爛、擺闊逞凶」的風氣,無論是本縣的居民還是往來的客商,對喬家都是讚譽有加,喬家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事實上,古時令人尊重的名門望族,即便積金滿堂,也無不以儉約為德。物質條件極大豐富的時代,格外需要恪守儉樸、克制物慾。無論家境多麼富有,都不要放任孩子糟蹋糧食,不可縱容孩子不勞而獲。教會孩子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勤儉節約,感念國家與時代,這是家長給予孩子的最好禮物,必將惠及孩子的一生。

古人云:欲是深淵。奢靡之風,往往使人沉溺於享樂奢侈而不能自拔,導致的是慾令智昏、慾壑難填,久而久之就會走上玩物喪志的道路,甚至為了滿足自己不斷增長的慾望而泯滅天良

北宋宰相蔡京在執掌國政時,飲食用度非常奢侈。上行而下效,蔡京的管家翟謙,也浪費無度。有一次,翟謙宴請客人500多人。廚師上湯時,有一客人隨便說了一句:「鴨舌做湯既鮮美又補養。」翟謙示意了一下左右,他的下人馬上心領神會,過了不久就為每人端上一碗鴨舌湯,每碗里都有三隻鴨舌,客人看後驚嘆不止。一位客人戲言說:「這還不夠,能再添一些嗎?」翟謙說:「既然有心請客,還怕大肚漢嗎?」於是又給每人添了一碗鴨舌湯。翟謙這一次請客, 就殺了3000多隻鴨子。後來蔡京被貶流放,翟謙的家產也被充公,落到了貧無立錐之地的地步,最後沿街乞討,餓死在街頭。

晚清重臣李鴻章死後留給兒女的財產頗豐。李子嘉是李鴻章的孫子,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李子嘉自幼深得家長喜愛,父親死後,他與哥哥李厚甫平分了父親的家產。但因父親死時,母親尚在世,他又喜歡揮霍,他的一部分家產便被母親管理。但即便少了母親管理的那部分,李子嘉依舊富甲一方,有一萬多畝租田、不少樓房……這些都是李子嘉手上的不動產。除了這些之外,李子嘉每月可固定從銀行取現500元作為零花。但他肆意揮霍,吃喝嫖賭,甚至吸鴉片,財產很快敗光,最後淪落為乞丐,悲慘而死。

《群書治要·文子》中講:「生而貴者驕,生而富者奢。故富貴不以明道自鑒,而能無為非者,寡矣。」意思是,生來就顯貴的人,容易驕縱;生來就富足的人,容易奢侈。所以,富貴之人如果不以做人的道理自我反省,而能夠不做錯事的就很少了。所以,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這一規律,無論對於一個家族,還是一個國家乃至企業,都同樣適用。這是因為第一代創業的人往往是白手起家、兢兢業業、艱苦奮鬥,用自己的雙手創下了事業;第二代雖然條件好了,但還能耳聞目睹父輩創業的艱難,知道克勤克儉、勵精圖治,使事業發展壯大;但是到了第三代,他們一出生,就過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不知祖輩父輩創業的艱難,過上驕奢淫逸、鋪張浪費的生活,很快就把祖輩父輩辛苦創下的基業敗光了。

歷史上,凡是富貴能夠承傳三代以上的家族,都特別重視家庭教育,尤其重視節儉美德的培養,從而使得「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等思想深入人心。這樣才能做到凡事節約而不奢侈浪費,並能控制自己的慾望,把財富、權勢作為建立仁德、施行道義的工具,而不是驕奢淫逸的資本,從而避免身敗名裂,乃至「富貴不過三代」的悲劇。

我們的傳統文化里,有積福和惜福的說法。一個人能夠積福加上惜福,才能有福。一個人的福氣,就相當於銀行里的存款,如何才能讓存款越來越多呢?就是要不斷往銀行里存,再省著點花。如何讓自己的福氣越來越大呢?那就是把自己的道德修養提高,增厚自己的德行,相當於「增收」,像不斷往銀行里存錢;惜衣、惜食、惜物,減少福氣的耗損,相當於「節支」,就像銀行里的存款花的少。這樣,一個人的福氣會越來越大,越來越順。

民國時期的朱慶瀾先生在《家庭教育》一書中說:「不勤不儉,不但害小孩的志氣,而且害他的身體;不儉不但教小孩眼前枉使幾個錢,並且教他將來受不盡的苦。」儉樸節約不僅可以養德,可以持家,還可以保護環境,節約資源;而奢侈浪費對自己,對子孫、對家庭、對國家、對社會、對環保、對資源有百害而無一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72229862a57c4b4d3d9f8e9fd5a21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