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蛻變】艾巴索 DX320 Edition X硬體測試&開箱簡評

原標題:【審美蛻變】艾巴索 DX320 Edition X硬體測試&開箱簡評

近兩天DX320 Edition X的風很大,正好有個好朋友下了單,我就厚顏無恥讓經銷商直接把機器寄到我這兒來開苞了,因為那個外形設計蠻戳我審美的,加上艾巴索已經好幾年沒給我寄過樣機,蹭聽基本上沒啥希望,手裡這台正式版的正好趁熱乎給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說個大前提,我個人不喜歡DX300的聲音,素質上是很到位的,但到位的也不夠全面,大動態表現沒有匹配的上它優秀的解析力和聲場,聲底有點硬、顆粒感也很糙。雖然我很早就測試過DX300的硬體參數,SNR和DR都是不低的,但DX300的背景卻沒有那麼黑,這個「黑」和底噪沒關係,而是它的調音處理上不夠純凈。但DX300所處的價位和它的高通660Soc平台、推力水平(比很多體積更大的機器都好)、素質表現來說能夠熱銷是不無道理的。

DX320的原版我應該是聽過,但是印象並不深,所以我並不能回答大家它和DX320聲音區別的問題。不過DX320 EDX更換的主要是一個邊框和側板,而非SP2KT白銅或者N62TI那樣的全殼更換,即便是有聲音區別,應該不會大到哪裡去。只論DX320 EDX的聲音的話,我評價非常高,今天在MA Eclipse的用戶群里曬了一張手機渣圖,當場就安利出去一台。但我仔細聽完以後大概也能意識到為什麼當初我對DX320印象不深,因為我展會上帶著的是P6Pro這種寬鬆度和韻味極佳的機器,而DX320、DX320 EDX又本身是比較寬鬆板正的底子,在試聽環節不那麼容易凸顯出優勢,更別說我從P6Pro切換過來了。總的而言,即便DX320 EDX價格比原版貴了一點、即便是它和320聲音沒有任何區別,我也挺願意安利DX320 EDX的,在聲音本身很好的基礎之上增強了顏值、做工質感、以及很多人吐槽的DX300/DX320上的滾輪也被換成了新的材料,我是很看好DX320 EDX的銷路的。

篇幅有限,帶過一下開箱環節

DX320 EDX的最大賣點就是它的鈦基液態金屬材料,開箱的時候質感就已經呼之欲出了,尤其是側面的曲線和滾輪比原版確實是好看了一大截。一些關鍵的參數標在了螢幕貼紙上,比如Soc、FPGA、RAM/ROM、螢幕規格等。

配件方面,10周年的金屬銘牌給足了儀式感,額外還預留了2個額外的金屬邊框,應該是方便用戶去更換耳放卡的。此外贈送SPDIF數字轉接線(並且標配SPDIF獨立接口)和煲機線也算是艾巴索的老傳統了。此外還有一張額外的貼膜,我這個手殘黨就不貼了,留給機主自己解決。

側板的部分的質感我就不多說了,都在圖里。

吐個槽,音量旋鈕這一側,官方應該是為了防止氧化啥的弄了一層貼膜,但我撕掉以後留了好多殘膠,不是很好清理,為了拍照上鏡不得已搓了半天才搓掉,以後如果還做這類貼膜的話官方要注意一下膠水材料的選擇。

背板的部分並沒有使用液態金屬材料,這個藍色倒是選的挺好。

息屏下的整機質感,這個全面屏設計加上液態金屬的邊框,這個觀感在國磚里應該已經是獨一檔了。

平衡

單端

Line Out

硬體參數的部分我就不做詳細解讀了,總體上DX320 EDX的亮點主要在於輸出功率,平衡口在3個負載下的表現都相當亮眼,126dB的動態範圍也比官方表的125要高出一點來。單端下的串擾測試數據比較低,但這個參數我目前仍然是沒有找到和聽感對應的關係來,理論上是會影響聲場,但DX320 EDX的聲場其實是強項。失真表現看著都不高,官方在標註失真參數時都用的是dB來標,需要換算成百分比的話還挺麻煩,比如-103dB就差不多是0.007%。在我的滿載輸出和100mW輸出條件下,DX320 EDX的失真表現都不算好,滿載情況下的左右聲道一致性也不太好,當然這一點是便攜播放器普遍存在的問題,我也不會逮著320一台機器去說,畢竟絕大部分用戶的工作工況都是10mW以內。

大家可能會詫異為什麼LO下的失真這麼高,其實這個情況在DX300下就有,狼教授那邊也曾經反映過,因為DX300系列的LO都是可調輸出電平的,而按理說應該對最高輸出電平做個限制,但艾巴索是直接開放了最高輸出。

以單端為例,滿載輸出的時候是這樣的,音量為63。

把音量減小一兩格,就正常了。

因此,如果你打算使用DX300系列、包括本文DX320 EDX去外接耳放的話,記得把LO輸出時的音量調節到62以下(滿載是63),否則遇上一些高失真、大功率的耳放,那失真可能就爆掉了。希望艾巴索能夠推送相應的固件來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在軟體層面很好解決,限制一下LO的輸出音量就好了。

操作層面的東西我就不多贅述,還是比較優秀的水準、且在進一步完善中,更詳細的綜合體驗內容大家可以移步其他大佬的DX300/DX320的文章。艾巴索軟體層面我覺得和隔壁幾家做安卓的相比還有可優化的地方,比如在播放頁面想返回曲目列表的話,左下角的快捷返回鍵是無效的,必須點左上角的目錄鍵才能返回。另外,DX320 EDX作為一個全開放式安卓的流媒體播放器,卻沒有內置中文輸入法,需要搜索菜單欄或者搜歌的時候還得自行下載第三方的輸入法,並且不支持拔下插頭自動暫停的功能。

這塊大螢幕確實非常賞心悅目,只是有些用戶可能不習慣這個屏占比和過於長的機身。就我個人而言,如果把DX300系列縮小再加厚,我倒是寧願保持現在的這個狀態,因為有時候機身一旦厚起來,設計層面再怎麼發力都很難做好看。

聲音層面,因為我對艾巴索家旗艦的聲音還是停留在DX300初代耳放卡身上,所以當我給它接上MA Eclipse+萬隆Cod時,給我帶來了極大的反差感——DX320 EDX的聲音是完全沒有DX300上的那種數碼聲和僵硬的密度感的,底子蓬鬆、溫潤、而且耐聽度極高,能夠把Eclipse上並不那麼頂級的橫向聲場推得非常充分、而且是比較立體的聲場,縱高和縱深雙雙都很足。此外,我很喜歡DX320 EDX對低頻部分的處理,不是那種做的很沉、很duang的低頻,低頻很輕快、但又有肉感,在【打擊感】和【彈性】之間有個精妙的平衡感。

作為一個超大功率的機器來說,DX320 EDX有非常好的高頻控制力與寬鬆度,而且韻味也十分足,它的韻味不是像山靈M8/M9那樣通過染色來達到,總體音色還是比較還原的同時、人聲的結像做的比較豐滿,有著輕微的混響增益、能夠帶來的很好的綿密感、並保持了透明度不被犧牲。DX320 EDX對於流行黨來說適配性是非常友好的,它不會給你的耳塞帶來額外的味精加持,而是靠優秀的氛圍和人聲綿密度去增強流行的表現力。

FAudio的Mezzo並不算是一個硬素質多麼頂尖的耳塞,它的優勢在於超高的密度、打擊感很強的低頻和大動態表現,歐美搖滾的表現感染力十足。我在使用一些大功率播放器或者偏流行的小尾巴去推它的時候容易出現低頻脫節、聲音發悶、延展度不夠的情況,DX320 EDX的寬鬆度和控制力很好地把它的密度給「化開」了,聲音的高密度建立在很「從容」的基礎之上,而且此時的Mezzo是我聽過的搭配里對橫向聲場規模表達最充分的之一,可以說是把它推到我心目中一個近乎理想的狀態,甚至除了FAudio家拿手的流行搖滾表現以外,也開始能夠勝任部分古典曲目,而且是偏大編制的那種。

DX320 EDX的大聲場處理深得我心,是我比較喜歡的規整的同時、稍稍強調一下橫向的那種,它雖然達不到我手頭類似P6Pro、或者初代N8那樣的球形的規整聲場,但是如果聽的曲目本身聲場規模就小、或者耳塞本身聲場是短板,那麼它能夠很好地對空間感起到補足和增益的作用,聲場有一定四周向外擴開的混響感,非常適合一些不帶動圈的、臨場氛圍感不夠的塞子,尤其是驅動頭戴產品時,這樣的聲場處理可以很好地和同體積的競品拉開差距。所以,現階段的萬元檔旗艦播放器里,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一個對大耳、以及高敏耳塞的兼容性極高、對音色適應性也極高的機器。

從11999的售價來說,我不想再挑DX320 EDX啥毛病了,聲音上如果有非說不可的缺陷,其實也不算是缺陷,而是搭配層面需要注意的。DX320 EDX不適合本身過於HUFI的、底子較為肥厚的耳機,可能會出現聲音太舔臉、結像缺乏凝聚力的情況。而從素質層面說,它的空間感、密度、解析力是優秀的,只是它的大動態表現雖然談不上軟、但距離「澎湃」還是有距離,比DX300的動態倒是有明顯的進步。但是大家別忘了,艾巴索家的新款耳放卡對聲音提升非常大,而且價格很厚道,如果有預算的話完全可以花點小錢又獲得頗為明顯的提升。

此外,關於不同碼率下切歌爆音的問題,我收到的最多的反饋都是關於艾巴索的,這個問題從DX80時代遺留至今,雖然各家多多少少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其原理是在面對不同碼率時DAC會進行一個硬體重啟,我收到手時也遇到了一次。我身邊兩個忠實艾巴索用戶對爆音的問題也反饋挺久了,處於一種對艾巴索又愛又恨的狀態里,捨不得艾巴索的聲音、但又對爆音問題很無奈。非常希望艾巴索能夠重視起來這個問題,早日想辦法解決掉。

很欣慰萬元檔就能有這麼一款綜合體驗優秀、顏值高、聲音素質優秀的同時還非常溫潤細膩的機器,有點後悔當初沒有好好細聽一下DX320,不然應該會想辦法借一台過來放毒。挺久沒寫艾巴索的機器了,但他們的東西我一直關注著,至今不論是小尾巴、還是旗艦播放器,他們的定價和產品力都顯得蠻厚道的,雖然我無法解答DX320 EDX和原版具體有什麼區別,但就產品論產品,在EDX版本售罄之前,我會非常願意各種安利這個型號,DX320相比前作DX300來說,拋開硬體和素質不談,最吸引我的是在聲音審美層面有了蛻變級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