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海潮,別撤他的熱搜

2023-06-11     視覺志

原標題:桂海潮,別撤他的熱搜

最近最牽動全國人民人心的事,莫過於神舟十六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這意味著我國航天事業又向前邁進一大步。

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三位航天員,則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圖源:人民日報

尤其是桂海潮,更是幾乎承包了熱搜,迅速成為新晉「網紅」。

圖源:熱搜神器pro

深挖他的「背景」,我們會發現,熱搜上的內容,只是他「彪悍人生」的冰山一角。

「我的導師上天了」

這幾天,關於桂海潮的段子可謂是層出不窮,百花齊放。

當導師和學生「天人兩隔」,很多人都開始替學生著急。

網友的一語雙關,給這件事增添幾分喜劇色彩。

連官媒都下場調侃,實名操心桂老師學生的畢業問題。

甚至有網友說,桂老師如果出現身體指標異常,有很大可能是剛剛看了學生的論文。

當然,開玩笑歸開玩笑,桂老師對待學生還是相當認真負責的。

他的學生表示,桂老師在出征之前,還在催學生趕緊把論文寫好,別耽誤了進度。

桂老師即使在封閉訓練期間,也仍在閒暇時間通過郵件指導學生們的學業。

網友對桂海潮的喜愛,並不只停留在創作段子上。

桂海潮出發前對著鏡頭活力四射的互動動作,被製作成表情包,頻繁出現在大家的聊天介面中。

他在「上天」過程中的由衷感慨——「坐火箭也太爽了」,讓我等只能在地面仰望星空的圍觀群眾著實眼紅。

桂海潮任何一項成就單拎出來,都足以讓旁人膜拜。

他是中國史上最年輕航天員;

他是中國空間站首位載荷專家;

他是中國首位非軍人航天員;

他年僅31歲就成為了北航的博士生導師。

即使就要完成了一件值得驕傲的壯舉,他出征之前的朋友圈,卻透著謙遜和低調。

這或許是因為,他的成功絕非偶然,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從貧瘠之地走到了舞台中央。

一路行來,他見過太多的風景,也經歷過許多的磨難。

「小鎮做題家」

桂海潮的起跑線,比許多人落後一大截。

他出生在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姚關鎮的一個小山村。

2020年,施甸縣才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姚關鎮靠近邊境,被蜿蜒的山路包圍,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不到兩千。

這裡的人,世世代代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多數靠種幾畝薄田為生。

而桂海潮的父母,自然也只是再普通不過的農民。

雖然家裡並不富裕,桂海潮並沒有自怨自艾,而是一門心思撲在學習上。

上小學的桂海潮總是坐第一排,老師對他的印象是「非常喜歡提問」,有些問題讓人意想不到,甚至老師也答不上來。

當下課鈴聲響起,同學們紛紛奔向食堂乾飯,桂海潮總會抓住老師問問題,一問就是半個小時,還總是最早一個到教室,最晚一個回宿舍。

等上了高中,桂海潮就成了「時間管理大師」。

吃飯時他會錯開高峰,擠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平時洗漱的間隙也在學習,甚至熄燈了也打著手電筒看書,數理化的成績經常接近滿分。

他的鄰居說,桂海潮的屋子裡,總能傳來朗朗書聲。

或許,他不只是認識到了好好學習是走出大山的捷徑,更是早已在心中種下一顆種子。

那顆種子在他心底生根抽芽,不斷向著星辰大海的方向生長。

少年時代,他就特別喜歡《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通過這套書,他學到了很多航天知識。

尤其是為「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致力於航天報國的感人事跡所感染,桂海潮心潮澎湃,也立志成為錢學森那樣的人。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的消息傳遍世界,楊利偉也成為中國「飛天」第一人。

桂海潮還在讀高二,原本模模糊糊的夢想,仿佛突然有了具體的形狀。

兩年後,他參加高考,一舉取得雲南省施甸縣理科第一名。

他的分數原本可以報考清華北大,報考志願12點截止,班主任和父母苦勸他到11點,但為了圓自己的航天夢,他毅然報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

他也是那一年北航在雲南省錄取的理科最高分。

上了大學之後,桂海潮沒有懈怠,圖書館、實驗室,都能看到他勤奮的身影。

桂海潮(右一)本科畢業合影

他以優異的表現保送讀研,並提前攻讀博士,2014年在北航獲得工學博士學位。

之後,他又去了加拿大約克大學、瑞爾森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

這期間,他在國際頂尖期刊發表20餘篇SCI學術論文,證明了自己專家級別的實力。

外邊的花花世界太精彩, 但31歲,正值壯年的他,選擇回到母校擔任博士生導師。

他知道,祖國和最初的夢想,正對他發出殷切的呼喚。

2018年5月,我國啟動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桂海潮毫不猶豫就報名,並且順利入選。

5年後,在他36歲時, 「小鎮做題家」終於成了航天員,在太空留下自己的身影。

為夢想孤軍奮鬥

北航的博士生導師已經是許多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但是要成為航天員,還有一段漫長曲折的路要走。

2020年,桂海潮從2500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4名預備載荷專家之一。

而他也是唯一一位來自高校的載荷專家。

為了能夠成功「上天」,他接受了最嚴苛的體能和技能訓練。

在兩年多時間裡,他要經受了 8 大類、200 餘項課目的嚴格訓練和考核,每一項科目都在挑戰人體極限。

例如轉椅科目,是把人固定在一個轉椅上瘋狂旋轉,每次做完,他都覺得天旋地轉。

他還曾經狹小密閉環境當中,進行72小時的睡眠剝奪實驗,強迫自己不能睡著,同時要保持心理和情緒狀態的穩定。

還有沙漠野外生存訓練,受訓者需要獨立生存兩天並完成規定任務。

有一次,他們準備在茫茫大漠中徒步行走5公里到達目的地,但走在半路上,桂海潮的鞋底脫落了。

但是為了完成訓練,桂海潮只能穿著殘破的鞋子,強忍滾燙沙子與腳底「親密接觸」的感覺,就這麼走了兩個小時。

但是,堅毅不拔的「狠人」,只是桂海潮身上的一個切面。

他雖然一直懷揣著那個旁人看來不可思議的夢想,但一路行來,並不會忽視那些沿途的風景。

2008年,他成為奧運會志願者,大家評價他「點子特別多,做事效率很高」。

桂海潮擅長長跑、騎車、游泳等多項運動,形成了良好的身體素質,這也為他參與訓練提供了基礎。

他平時還酷愛書法,就連他博士畢業論文答辯公告,也是自己親手用毛筆寫的。

有人說,這是「小鎮做題家」的勝利,但是小視看到的,卻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勇敢追夢,終於得償所願的勵志。

關於桂海潮,有一句網友的評論很戳人:

「小鎮上的很多人可能都沒去過北京、上海,大城市離他們很遠很遠,但現在有一個鎮上出生的孩子,卻要上太空啦!」

那個6歲時躺在山坡放牛看星星的孩子,36歲時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

很多人都覺得桂海潮的成功不可複製,但在一開始,那個小男孩降生在雲南的小山村之中時,誰也不知道他能在太空遙望地球。

本次神舟十六號航天組的另一位航天員朱楊柱也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娃,沒有身世和背景,從8歲開始,他每天放了學就幫著家裡放羊。

他也是從小就定下了航天的志向,高三的時候經常學習到凌晨一點,考入國防科技大學飛行器系統與工程專業。

從2005年到2015年,朱楊柱在國防科技大學度過了本科到博士的10年光陰,在博士階段他的畢業論文被評為全軍優秀論文,並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順利畢業。

之後經歷24輪選拔,成功入選我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最終成為中國空間站首位航天飛行工程師。

雖然出身貧寒,但他們並沒有就此向命運低頭妥協,放任自己沉淪。

在一切向錢看的今天,他們卻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 任何地方,都可以是通向星辰大海的起點。

圖源:網絡

點個 「在看」,願更多的人,能夠為他們的故事所激勵, 或許在某個不知名的小山村,就藏著下一個桂海潮和朱楊柱。

參考資料:

1. 《航天員桂海潮「成長記」:童年常與外公外婆為伴 愛看新聞聯播》 雲南網

2. 《盤點航天員高考往事:桂海潮從小縣城飛向太空》 上游新聞

3. 《追夢人終成圓夢人!原來「博士天團」逐夢太空經歷了這些……》 解放軍報融媒體

4. 《「同學,你導師呢?」「他已飛出地球!」》 環球網

5. 《桂海潮:36歲大學教授「變身」中國空間站首位載荷專家》 光明網

11 / Jun / 2023

監製:視覺志

編輯:離蔭

微博:視覺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5227f69f1f681c6c595c6b24a2dac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