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之前香港有部紀錄片《沒有起跑線》,其中的家長為了培養好孩子,連懷孕的時間都要精心計算,稱之為「讓孩子贏在子宮裡」。
更別說讓孩子接受胎教、上早教班、輔導班等等了。
但是在韓國,有對父母,雙方都患有殘疾,也沒有花錢給孩子補課,卻培養出了一位天才兒童!
韓國一檔綜藝節目《英才發掘團》,記錄了這個家庭背後的故事。
天才化學兒童的家庭是什麼樣?
8歲的男孩熙雄,和一般的孩子不一樣,他對化學知識很有興趣,講起來更是頭頭是道。
比如韓國高中生才會學習的元素周期表,8歲的熙雄能全部都默寫對,每種元素對應的符號和標號都準確無誤。
不僅如此,熙雄連元素的分類、各種性質,某個元素背後的故事都一清二楚,106號元素釒喜,由元素學家西博格來命名。
講到電子層,熙雄也能拿著筆在白板上寫寫畫畫,生動地闡述原子和電子的的排布。
熙雄對化學的知識理解不只是背書本,生活中看到什麼物品,他也能說出其中的一番道理來:
薯片袋裡裝滿了氦氣,可以防腐保鮮;
剃鬚刀里加入了鈦元素,更堅固還不會引起過敏;
因為熙雄在化學上所展現出來的天賦,連首爾大學的教授都主動邀請他去大學聽課。
在該教授的課堂上,熙雄也表現得十分出色,不僅回答問題時對答如流,還主動向教授提出了很多專業的問題,並和周圍的大學生們進行討論。
是什麼樣的父母,才能培養出這種化學小天才呢?很多家長可能會以為,熙雄的父母,肯定也在化學領域有所建樹才對。
但情況卻完全不同,熙雄的媽媽,是2級聽力障礙,只能聽到一點聲音,靠著看別人的嘴型,來猜測對方說了什麼話。
熙雄的爸爸,聽力障礙更加嚴重,不僅聽不清別人說話,自己說話也很費力,發音不標準。
這種聽力障礙,給熙雄和父母之間的溝通帶來的嚴重的問題。
媽媽總是會誤解熙雄所說的話,有一次,熙雄開心地和媽媽分享自己新學到的知識,他一邊比劃一邊解釋,但媽媽始終沒有聽懂,到後來兩個人都急哭了……
此外,因此父母的聽力障礙,整個家庭的家境也不是很好。
在節目中,媽媽哽咽著說,覺得自己是「糟糕的父母」,家裡的經濟狀況不好,沒辦法給孩子想要的一切;孩子會不會被別人看不起;聽不到孩子的話,也不能回答孩子的問題……
然而,節目組給熙雄和他的父母做了測試,結果卻令人大吃一驚。
熙雄在能力測試上得到了138的高分,屬於天才水平,1000個孩子之中也只有6個這種水平的孩子。
熙雄父母接受了養育態度測試,媽媽拿了滿分100分,爸爸得了95分,是節目組的最高分。
節目組表示,1000個媽媽中只有1個能拿到如此之高的分數;熙雄爸爸就更厲害了,基本上在2000名爸爸中,才有1個這樣的爸爸。
聽力障礙,也能當好父母
這對夫妻,到底對孩子做了什麼?
身體上的殘疾,並沒有讓熙雄的父母疏於對孩子的養育。
當發現熙雄對化學有著特別的興趣時,他的父母就帶著他去圖書館看書了。
要是熙雄有喜歡的書,媽媽也會盡力買回來,因此家裡的書房和客廳,都是和化學有關的書。
除了物質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傾聽和鼓勵。
媽媽覺得自己能為孩子做得實在太少,但就算聽力不好,她也會認真地聽孩子說的每一句話。
節目組拍攝到,熙雄滔滔不絕地跟媽媽講了1個小時的化學知識,媽媽就專心聽了1個小時,視線始終留在孩子身上。
當熙雄講完,媽媽立刻鼓掌稱讚,夸孩子太棒了!
爸爸在這方面做得也不差,他每天下班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陪著熙雄看書、寫作業。
儘管爸爸聽不清熙雄說的話,自己也說不清楚話,但他會用溫柔的目光注視著熙雄,陪在他的身邊。
正是爸爸媽媽這些有形無形的支持、陪伴和肯定,熙雄才能發展自己的化學天賦。
父母溫柔的目光,認真地傾聽,都給習性傳遞了一種信念「爸爸媽媽相信我,守護著我」,這種信念,對熙雄的安全感、社交能力、適應能力都有著正面的影響。
正是這些東西,讓熙雄有了前進的動力,他說:「我要成為優秀的化學家,讓爸爸媽媽都能開開心心的!」
更令人敬佩的熙熊的父母,儘管他們患有聽力障礙,但他們的傾聽,他們的陪伴,他們的愛,讓熙雄變得優秀。
傾聽孩子,不需要什麼成本,只需要愛和陪伴,卻是最簡單有效的育兒方式,作為家長,你做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