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天然的氣味,我們稱之為「體味」。很多人覺得身體出現異常氣味,是因為不注意衛生導致的,只要改善個人衛生習慣即可。
但你可別小瞧這些體味,當我們的身體出現疾病時,身上的體味也會發生變化,成為患病的報警信號!
點擊領取甲狀腺篩查福利
身體出現哪些異常味道可能是病了?小康妹兒這就帶你去了解一下!
身體出現這8種「臭味」
可能是生病了
1
口中臭雞蛋氣味:感染幽門螺桿菌
如果口中有臭雞蛋般的氣味,通過刷牙、牙線、咀嚼口香糖都無法去除,那 可能是口腔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可以在口腔和上消化道中棲息。對一部分人來說,這種細菌不會引起任何明顯的症狀;對於另一部分人來說,它 會導致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甚至胃癌。
2
爛蘋果般的體味: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含量不足或缺乏,無法把糖分作為能量來源,只能把脂肪作為主要「燃料」。
而當脂肪代謝時,會分解為丙酮、乙酸等酸性物質,呼出的氣息就可能會帶有爛蘋果味。身體如果散發出腐爛的蘋果氣味,常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關,此時應當及時到醫院急診或內分泌科就診,以確診是否患上了糖尿病或糖尿病是否加重。
3
腳部的臭味:多汗症
腳臭的人,往往是腳愛出汗的人。腳部出汗過多是一種多汗症,如果你的腳總是出汗,一天時間內需要輪換穿兩雙襪子才能清爽一些,那就需要看醫生了。
溫馨提示: 用明礬泡水洗腳可緩解汗腳及腳臭問題。取約5克明礬放入泡腳水中,待明礬溶解後泡腳15分鐘左右,連續泡一周。
4
大便異常臭味:胃腸道疾病
魚腥臭味的大便可能提示阿米巴性腸炎; 酸臭味大便可能見於脂肪酸分解或糖類異常發酵性疾病; 惡臭味大便可能提示慢性腸炎、重度痢疾、消化道大出血、慢性胰腺炎或胰腺癌等胰腺病變、或者存在結直腸癌。
僅憑大便有臭味與無臭味,無法直接判定是否與腸道健康相關。即便是專業人士,仍需綜合考慮患者的臨床表現、糞便顏色或性狀等參數、糞便培養、結腸鏡等影像學檢查結果,才能對疾病做出正確診斷。如果發現大便出現異常的臭味,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
5
小便腐敗腥臭味:膀胱炎、尿道炎等
小便發出異味可能與膀胱炎、尿道炎等有關,細菌、膿液,甚至尿液中的血液積聚在尿道中,導致尿液的外觀和氣味發生改變。而且,隨著炎症的加重,這種尿騷味也會明顯加重。如果平時不注意私處的衛生且長時間處於高溫、潮濕的狀態,很容易滋生細菌,導致泌尿系統感染。
當腎功能出現下降,尿液中過多堆積毒素,也會使得尿液散發難聞的氣味。如果尿液出現明顯異味,且情況長時間持續,應及時就醫以便進一步確診。
6
鼻子發出臭味:鼻竇感染、鼻息肉等
如果不是因為塞入異物引起了鼻子發臭,那麼它還有其他原因。鼻竇與口腔、咽喉的距離緊密,而且相互連接,因此,引起鼻臭的原因通常會考慮鼻竇感染、鼻息肉、扁桃體結石、蛀牙、鼻後滴流等。
7
耳朵發出臭味:可能耳部有感染
耳屎一般沒什麼味兒,但如果耳朵散發出臭味了,就表明你可能正在遭受某種感染。
比如,有毛髮內生或皮脂腺囊腫,受到刺激或感染破裂時,體內的副產物就會造成發臭。
8
口臭:牙結石、牙周病等
如果你保持了良好的口腔衛生,就不應該有嚴重的口臭。如果出現了持續的口臭,就反映出口腔問題,有牙結石、牙周病等。
口臭是細菌、牙菌斑和牙垢遺留在了牙齒上造成的。當你不刷牙或刷牙不徹底時,牙菌斑就會在牙齒周圍堆積,開始感染牙齦,導致牙周病。
每天早、晚飯後刷牙, 每次刷3分鐘,建議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
如何改善自己的體味?
1
多運動
控制體重,減少慢性疾病風險,如果有基礎疾病,如糖尿病,一定要規範治療,避免因疾病導致出現異常體味。
2
注意個人衛生
早晚刷牙,勤洗澡,選擇寬鬆、透氣的衣物,並及時換洗衣物,避免汗液在體表的駐留,減少體表的細菌量。
3
保持口腔衛生
學會正確刷牙和使用牙線,減少牙齦炎的發生。
4
保持居家環境衛生
勤打掃,多開窗通風,床上用品也要定期清洗,最好一周左右清洗一次。
5
減少攝入有異味的食物
在保證營養均衡、全面的前提下,儘量少吃或不吃有異味的食物。
編輯 | wendy
來源丨綜合CCTV生活圈、健康時報
監製 | 黃利琴
審核 | 藍嵐
圖片來源 | 攝圖網
*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圖片內容不授權轉載